分享

平台作者:帅远明[散文]​“起”房子

 凉城文苑 2021-01-19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房子


文//帅远明

“请你去帮我家起一下房子,好吗?
“好呀!乡里乡亲的,你家起房子,我当然要去帮忙噻。
故乡的人们把修房置屋称为起房子。人生在世几十年,起房子是一件安居乐业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喜事。只要说个“请”字,别人没有不乐意帮忙的。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没多少幢房子,也不容易有人起房子,因为那时候人们穷呢,缺衣少食的,穿不暖身,吃不饱肚,有几家有能耐起房子啊?大多数人家都只好将就祖上遗留的房子或土改时分得的屋子住。后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打破了“大锅饭”局面,土地承包到了户,加上惠民政策越来越多,许多人家里逐渐积攒了些钱粮,起房子的才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特别是近十年间,起房子的人家势如雨后春笋,而且造型设计应有尽有,彼此媲美,相映成趣。如若不信,你跟我去走走看看,就知道乡村是如何美丽起来的啰。
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凡起房子,都要先平宅基。过去落后,要靠人工挖土方,用筦篼挑泥巴,先进一点的用鸡公车(独轮车)叽哩嘎叽哩嘎地把泥巴推掉。现在有了挖掘机、铲车,平宅基容易多了。宅基平整出来后,工匠首先进场。起砖楼靠设计师预先设计好的图纸,主人喜欢哪样就选哪样,而起木房子掌墨师就是设计师,但他往往要现炒热卖,单凭一把弯尺,一枝墨千,用不了半天功夫就将房屋建造图给画出来了。起砖楼的设计画在纸上,由施工员一手掌握,砖工们是被牵着鼻子提砖刀、拿砖头敷混泥土砌墙,眼瞅着挂着铅锤的细细的一条塑料线各人各顾人地进行高空作业,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而起木房子的图纸则绘在醒目的墙壁上面,形状,尺寸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明明白白。于是木匠们开始照图施工,“滚”柱头的“滚”柱头、做椽子的做椽子、打眼子的打眼子……一连二三十天里场坝上锯子沙沙啦啦,啄刀叮叮咚咚,凿子噼噼啪啪,推刨嘻嘻唰唰,硬是热闹极了!
起房子既凝聚着主人的勤俭美德,又体现了严肃的工匠精神。起砖楼可以先封顶再填砖,称之为框架结构,墙壁砌完就算基本竣工,也可以一层一层地往上砌墙,然后提尖盖顶。但起木房子呢,房子部件首先要经掌墨师一一检查合格,并指导帮忙的人投斗得榫铆合位后,才能将它们一列列地“抽”起来。“抽”木房子往往选在第二天卯时之前。人们吃了实心汤圆,随着掌墨师一声号令“起——!”,“起——!起——……”众人随声附和着,一列列屋架便被拉的拉扶的扶站立起来了。接着“顶咚!顶咚……”在榔头激烈的敲打声中,将几列屋架用罗匾、楼幅和檩子连贯好,天常常就大亮了。
上梁方正,下梁才不得歪斜,所以木房子的主梁选材特别重要。房架立起来,要现从山上选伐红心杉树作梁木。待大梁上周正,还要举行拜梁仪式。起砖楼没有大梁可上,这道仪式当然就跳过了。
乡亲们历来对木房子情有独钟。据地方志记载,我们遵义农村的木房子按结构划分有五柱四列三间、七柱四列三间和九柱四列三间的普通建筑,还有十一根柱头四列三间的高楼大厦。特别造型,被称为“满架葡萄”。如果是“三合院”或“一口井”外加吊脚楼或三道院门的户型,则表明这户人家人财两旺,会令人羡慕和向往。鉴此,最近当地一户勤劳脱贫人家忽然起念要起木房子,而且说干就干,请来十几个木匠师傅忙碌三个月多,一栋高大的木楼便凸现在乡村土地上了。
虽说只摆酒席不收礼,可他家拜梁的那场面才叫热闹啊!只见大梁由起重机吊上房顶上好后,正逢旭日东升,霞光万丈,照得新宅一片亮亮堂堂。这时候客人陆续来到,亲戚们远远地放着鞭炮,吹吹打打地抬着布疋和抛梁粑前来庆祝。不一会儿,房顶上便搭满了一段段长长宽宽的白布和蓝布,堂屋里三四张大方桌上重上重下地搁着一只只大木斗,木斗里装着米粑,斗口全都用红纸封着,与柱子上张贴的一副副红色对联相互衬托出满堂喜气。旁边一位八九十的老者告诉我,说早先年辰上级号召人们“先治坡后理窝”,结果坡没治好窝也没理好啊。这我知道,现在家乡出现那么多房子跟祖国改革开放有着内在联系,与党的富民政策息息相关。加之现在砖工木匠的技艺也越来越精细,机械能够代替人工操作,无论起砖楼还是木房子都费劲不大,要不了多长时间便能扫地住屋了。正想着,老人又告诉我马上开始拜梁了。果然,两位拴着新围腰的木匠师傅由外入内,边走边你一句我一句地大声唱道:
喜洋洋,闹洋洋,
二人约起来拜梁。
看见斗儿一张张,
从头一二说端详,
改革开放就是好,
祖国乡村大变样,
家家粮食装满仓,
户户有钱存银行。
粮多钱广做哪样?
人人都要起华堂,
起起华堂知感恩,
幸福不忘共产党!
如今生活甜如蜜,
做成粑粑斗内装。
满斗粑粑肩上扛,
脚踏云梯上房梁。
不是鲁班亲弟子,
哪个敢来坐房梁?
说唱间,两位木匠师傅已经顺左右两边木梯、椽牌爬上了房顶,各坐于一边梁头上,接着他俩又一人一句地唱着,抓起木斗里的粑粑朝四下里抛撒:
一拜梁天长地久,
二拜梁地久天长,
三拜梁勤劳致富,
四拜梁四方纳财,
五拜梁不染恶习,
六拜梁六畜兴旺,
七拜梁吉星高照,
八拜梁事事顺心,
九拜梁家庭安康,
十拜梁十全十美。
只见粑粑抛向哪方,人们就涌向哪方,有的伸手去接往下落的粑粑,有的弯腰去捡拾地下的粑粑,即便沾了些泥巴也不嫌弃。此时没有“抢”到抛梁粑的,彼时好运必然会砸得他笑开了花。好半天,那粑粑仍在天女散花似地簌簌往下落着落着,新房子内外一欢呼雀跃……看那情形真好比朝上礼拜一样,但不过没有诚惶诚恐,只有喜气洋洋。
啊!起房子——故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康生活大合唱。



编审:陈章文
           
           
           
           
作者:帅远明,男,汉族,黔北遵义农村人。好于读书写作,几十年断断续续的发表了千余件文学作品,青年时代有剧本《招郎榜》获得国家三等奖,人到暮年获得《遵义日报》评论优胜一等奖。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