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那段逃票看电影的时光

 凉城文苑 2021-01-19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那段逃票看电影的时光

文//牟少华


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我,童年时最好的文化娱乐就是看电影了。我小学四年级以前,一直住在外婆、姨妈家,离老电影院(原政府礼堂)很近,只有不足200米的距离,电影院的对面就是现在的利川市人民医院。
那时的电影票价,好像是一角钱一张。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我们对电影有着强烈的渴望。想买票看一场电影,得费多大的劲啊,多数时间只能靠逃票看电影了。
即使有钱,票也不好买。那时候,售票窗口只有两个小孔,还有铁栏杆。卖票开始,等候的人蜂拥而至,开始排队买票。到后来,眼看票快要卖完,没指望了,排队买票的秩序开始混乱。有插队的、有求前面的熟人帮忙代买的。更有甚者,干脆翻人墙,爬在别人的头上买票。所以吵架、打架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我们个子不高的小孩来说,因经常买不到票而感到沮丧。
电影院门口设置有一个只能单人顺序通过的约两米长、一米高的铁架通道,检票员站在里面检票。放热门或新影片时,在旁边相隔几米的地方同样设置一个铁架通道,便于观众进场不误放映时间,检票员只撕电影票的一个小缺口,有时还不撕,利于放映期间好查验票。
检票就像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有些人会玩一票两用,前一人进场后,从离正门稍远一点的侧门缝,把票塞给第二个人,算是耍小聪明。但有一个窍门:第一个人检票时,须把票的面积捏大点,控制检票员撕票口子的长度,越短越好。第二个人则要掐紧被撕的地方,趁人多拥挤时蒙混过关,以免露馅。这个办法有少许时间能成功,多半都是被抓住驱逐出列。
我属于比较顽皮的孩子,一直在想方设法逃票看电影。约上几个玩伴,有时翻院墙偷爬进去;有时躲在熟悉的大人后面的大衣里,从正门混进去;运气好的时侯用“点头票"入场,电影院的检票员当时都是街上的名人。
那些年的电影票一般是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彩纸切成的窄条,七八厘米长,正面印有X排X座,反面戳上X月X日,并注明当日当场有效字样。
为了看场电影,曾经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有时躲在电影院的公厕里,等电影开映放序幕时,迅速悄悄溜进去,如果时间把握不准,侧门一但关上,进也进不去,出又出不去,只能站在旁边的空坝上,躲过去藏过来,一直到一场电影的结。有时为了看一场电影,实在是所有伎俩都用完无果时,依然还是心欠欠的不甘心离去,只好等电影放到最后十分钟时,检票员才开放大门,我们几个玩伴就飞奔进去,看最后的十分钟结尾部分。虽然感觉不过瘾,也觉得不枉此夜,然后怀揣失落回家。
每场电影票的颜色和时间都是分开标注的,若遇到第二天同一颜色的票,回去后用浆糊小心翼翼地粘连上,趁晚上检票员在人多拥挤忙乱时,蒙混过关的时候也有。但失败多于成功。好在经常逃票,和检票的叔叔阿姨面熟,对我还是网开一面,只是撵开,不追究而已,有的则抓进去批评教育一番。
有时看了一场不够,想看第二场不一样的电影。那时候,不是放新电影时,两场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都是半个小时,基本上每晚两场,如果是新片子上映,每晚可能放三场,逢节假日可以放四场,甚至更多,一场电影约90分钟。第一场结束全场亮灯,观众陆续离场时,我们就躲藏在最后一排,也就是三十三排的长条椅下面的角落处,蜷缩在地上。等第二场熄灯放映时,再悄悄地爬出来,清场打扫卫生的阿姨发现后,有时撵出来,有时放一马。逃票看电影时也有技巧:首先是侦察手持电筒的查票员的方位,因为影院内是双环型通道,查单号区时就躲在双号区,查前面时就藏在后面,反正是跟查票员捉迷藏,实在逮到后,就被赶出来,但躲过的时候居多,一但成功,别提多得瑟。
那个年代看的电影,基本上放映的是《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和《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后来就开始有了《春苗》《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和《今天我休息》等国产故事片,外国电影好像就只有朝鲜电影译制片《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记得到了1979年我们参加高考的前夕,才播映了日本片《望乡》。这些影片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典,百看不厌,成为儿时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改变了供需关系,尤其是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读书的管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娱乐的不断多元化,逃票看电影才开始真正绝迹。
虽然逃票看电影已经成为过去,孩提时的往事不堪回首,但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那段逃票看电影的幸福时光!
我怀念那个时代,它让我们有着纯真、简单的快乐......



编审:陈章文

           
         
           
作者:牟少华,湖北利川人,1962年11月出生,现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为人真诚随和,喜欢旅游,追寻自由和理想,旨在放飞自我,放松心情。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9年11月1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3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300-5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阅读量超过1000的,赞赏全部归作者本人。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