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 || 云雨佳以丽 阳台千里思——历代文人对巫山云雨的描写

 巫山人文地理 2021-01-19
点击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三峡地区到处都是深山峡谷,故形成了多云气和雨水的自然特点。但自战国时期的宋玉作《高唐赋》和《神女赋》,把巫山云雨描写成为神女瑶姬所化后,历代将巫山云雨入诗入文的作品就特别多了。现笔者就撷取一些供大家欣赏。


云雨佳以丽,阳台千里思。(南齐·虞羲《巫山高》)

烟云乍舒卷,猿鸟时断续。(南齐·王融《巫山高》)

散雨收夕台,行云卷晨帐。(南齐·刘绘《巫山高》)

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南梁·范云《巫山高》)

朝云触石起,暮雨润罗衣。(南梁·费昶《巫山高》)

云来共荐枕,雨过非感情。(南·陈后主《巫山高》)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隋·崔仲方《巫山高》)

白云抱危石,玄猿挂迥条。(隋·陆敬《巫山高》)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唐·郑世翼《巫山高》)

莫辩啼猿树,徒看神女云。(唐·卢照邻《巫山高》)

巫山彩云灭,高丘正微茫。(唐·陈子昂《感遇》)

神女去已久,白云空冥冥。(唐·张九龄《巫山高》)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唐·张子容《巫山》)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徘徊。(唐·杜甫《雨》)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唐·李贺《湘妃》)

巫峡朝云暮不归,洞庭春水晴空满。(唐·顾况《句》)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唐·韩偓《六言》)

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唐·贾岛《感秋》)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唐·李商隐《楚宫》)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唐·刘方平《巫山高》)

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唐·刘禹锡《忆故姬小红》)

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唐·刘禹锡《杨柳枝》)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垠。(唐·白居易《过昭君村》)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唐·白居易《花非花》)

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唐·郎大家宋《朝云引》)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唐·李群玉《送友人之峡》)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唐·秦韬玉《吹笙歌》)

楚云铮铮戛秋露,巫云峡雨飞朝暮。(唐·庄南杰《湘弦曲》)

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唐·谁氏女《题沙鹿门》)

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唐·温庭筠《答段柯古见嘲》)


莫学阳台畔,朝云暮雨中。(唐·许浑《神女祠》)

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唐·袁皓《寄岳阳严使君》)

演漾怒楚云,虚徐韵秋烟。(唐·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唐·权德舆《杂诗》)

轻红流烟湿艳姿,纤云飞去明月稀。(唐·孟郊《巫山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唐·宋之问《内题赋得巫山雨》)

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云。(唐·毛文锡《赞浦子》)

山头行云自朝朝,阳台暮雨联云霄。(宋·阎伯敏《朝云峰》)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宋·陈东《西江月》)

难拘管,朝云暮雨,分付楚襄王。(宋·黄庭坚《满庭芳》)

不识朝云行雨处,空随春梦到人间。(宋·吴文英《望江南》)

朝云无限矜春态,暮雨情知更可怜。(宋·向子 《鹧鸪天》)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宋·赵鼎《浣溪沙》)

解使金翁媒姹女,朝云暮雨满巫山。(宋·白玉蟾《华阳吟》)

楚雨难成,巫云易散,依前惊破。(宋·晁端礼《醉蓬莱》)

不知暮雨朝云、何山岑。(宋·贺铸《小梅花/梅花引》)

看尽巫云岷雪,却妨庐峰湓浦。(宋·李曾伯《水调歌头》)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宋·魏了翁《水调歌头》)

我自愁多魂已断,不禁楚雨带巫云。(宋·赵长卿《浣溪沙》)

蜀雨巫云愁断绝,罗带同心留绾结。(宋·赵崇嶓《归朝欢》)

巫云将楚雨,只恐翩然去。(宋·赵彦端《菩萨蛮》)

向巫山、朝朝行雨暮行云。(宋·巫山神女《惜奴娇》)

猿声仿佛余山哀,行云欲行行欲回。(元·刘因《巫山图》)

神灵震怒不可祷,云雾惨淡昏阳台。(明·刘基《巫山高》)

朝朝峡里望氛氲,可怜犹似作行云。(明·解缙《巫山高》)

狂云也自乐朝朝,老雪封春未肯消。(明·黄辉《巫山道中》)

为雨飘长袖,行云逐短篷。(明·郭棐《望霞峰》)


从上面撷出的一些关于巫山云雨的诗句可以看出来,巫山云雨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形成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而且因为赋予了神女文化的内涵,更使得历代文人去精心地描绘它,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与之比拟的。


向承勇(方步虚),杂学家,诗人,巫山雅士。字钧威,号不怯生,别号高唐居士、建平闲人,生于1956年。因家学渊源,喜传统文化,尤爱诗词歌赋、书法艺术、收藏鉴赏。其作品自然随性,恬淡闲适,有古人风。有《三峡文化撷英》《巫山方言》《巫山民俗》《白水山人诗草》《讶古山房吟稿》《历代名人咏巫山(唐人卷、宋人卷)》《历代大家与巫山》等著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巫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巫山收藏与鉴赏研究会会长,巫山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巫山县诗词楹联学会荣誉主席,《政协巫山县文史资料》主编。

作者现有部分存书待售,联系电话:13996629366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