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说:3种错误的教育观害苦了孩子,可惜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

 扫地僧一一 2021-01-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的成长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孩子的教育,然而还有很多家长固步自封,用陈旧的错误观念养育孩子,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就有这样几位家长,他们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坚持着错误的教育方式,令人窒息。

而这些方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大部分的家长还不自知。

“我不打击你,你就会发飘!”

有一期《少年说》中,小女生袁景颐流着泪恳求妈妈,不要总拿她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她痛苦地说“你老是打击我,我觉得自己很差”,并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努力你看不到?”

没想到妈妈自顾自地回应:“我觉得你的性格就缺打击,不打击下你就发飘。”

“不打击,你就发飘”,这是很多父母坚信不疑的教育方式,他们坚信孩子是虚荣的,只要被表扬,就会翘尾巴。所以,父母一定要用讽刺挖苦,甚至辱骂来打压孩子,不断地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才能唤醒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父母做什么事会让你没自信?

高赞的回答是被父母打击。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讲到“如何毁掉你的孩子”时,其中一点就提到

“不断贬低孩子,让他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例如学习不行,长得不行,马虎,粗心,连累他人……总之,孩子就是干啥啥不行。”

创伤心理学研究显示:言语上的虐待无异于灵魂的谋杀。

在孩子眼里,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认同自己,他们会从心底认为自己不值得他们不但不会被激发上进心,反而很容易自甘堕落,他们会将自己放得很低,即使将来走入社会,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打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扭曲的变态教育,就是一种精神控制!它无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不得不每天承受来自最爱的人的语言凌迟,这些“打击”的话语给孩子带来了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插入孩子的心里。

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过:鼓励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孩子的批评太多,鼓励太少。转变一下思维,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给孩子吹吹彩虹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

你会发现,批评和鼓励带给你的将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孩子。

“你比他大,就不能让着点吗?”

六年级的崔兢控诉,妹妹总是喜欢惹自己,每次想教训妹妹的时候,妹妹就找爸爸告状,而爸爸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她训一顿。

崔兢对爸爸喊话“爸爸,您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可崔兢的爸爸却指责她:

“你上学也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

“他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你比他大,你就不能让着点吗?”

“你比他大,你就不能让着点吗?”是二胎家庭中,最常听到的话语。哪怕老大只比老二大一岁,也应该懂事,也应该照顾老二,凭什么?

田亮在一次采访中承认,夫妻俩会无意中更偏爱弟弟一些,正是这样的偏心让森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认为弟弟抢夺了父母的爱,对弟弟产生了不满,她对所有人都非常友好,唯独“恨”透了自己的弟弟。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被过于宠爱和被人忽视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误导的,他们经常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孩子,并不懂得自我调节,也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人。父母的偏心,让他们的自我感受会变得很糟糕,甚至认为是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剥夺了父母的爱,他们会对老二产生憎恨感。

而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因为习惯了索取,也会在这份宠溺中变得飞扬跋扈,不讲道理。

《欢乐颂》中,樊胜美成为了家庭取款机,别人口中的捞女,哥哥成为了干啥啥不行的废物。

《都挺好》中,苏明玉对婚姻家庭恐惧,对父母兄弟憎恨;被偏爱的苏明成则成为家里的吸血鬼。

父母的偏心,最终伤害的是两个孩子,一个有恃无恐,一个将自己抛弃。

“我都是为你好!”

涂思睿是一个非常喜欢写小说的女孩,从三年级到初一,她已经写了足足56本小说,接近三十多万字,可是却被爸爸全部撕掉。

涂思睿对此感到非常痛苦,她对爸爸说“我的座右铭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把我的书都撕了,我的魂没了。”

然而面对女儿的控诉,爸爸最后还是说“你将其他成绩提上去,再提写小说的事情。

当女儿说“自己永远也搞不懂数学”的时候,爸爸依旧冷静地说“我相信你可以。”绝望的涂思睿嚎啕大哭。

我撕了你的小说,是为你好;

我让你努力提高数学成绩,是为你好;

走我为你安排的路,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是“绑架”孩子最权威的理由。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地套在孩子的脖子上,对孩子任意摆布。

有多少孩子明明喜欢画画,却被逼着弹钢琴;

有多少孩子明明擅长文科,却被要求学历;

有多少孩子高考都无法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毕业都无法选择在自己钟意的城市生活。

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的一句“我都是为你好!”

伦敦大学研究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样子,对孩子人生强行控制,带给孩子的只有压抑。有什么比失去人生选择权更痛苦的事情!

黄执中在《奇葩说》中说道: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作家毕淑敏曾说:“归还孩子的选择权,让他做自己的主,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这才是孩子想要的爱。”

学会尊重孩子,学会不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规划孩子的人生,盲目替孩子做选择。

帮助孩子挖掘优势,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并为之努力,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福沃德说:“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事实证明,很多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伤害,甚至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早,成长得快,他们的心思更加缜密而敏感,他们不再只追求学习和物质,反而对情感、精神的需求更为强烈。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成长,学会尊重孩子,学会看见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教育孩子,实则就是教育父母,只有我们能主动意识到教育中的问题,改正教育中的错误,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