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住在北宋的一朵云里

 张明儿 2021-01-20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记新市觉海寺的若愚法师

在新市,觉海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佛寺,北宋时期,那里住着一位佛行高深的僧人,他的出家法名叫若愚。他在觉海寺大约住了三十八年,这三十八年中,他做了许多大事,尽管他进进出出,四方云游,但他的声誉在北宋当朝就流传很广,现在回忆起来,他就像住在北宋的一朵云里,渺远而又神洁。

若愚法师到了觉海寺,是他三十四岁那年,也就是公元1088年(北宋元祐三年)。那一年,他从家乡海盐出来,入觉海寺进行出家仪式,仪式非常庄严,他感觉从海盐到新市,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安静。第二年,他便通过寺内住持的推荐,到杭州龙井寿圣院拜师,他拜了佛教天台宗派的大师——辩才法师为自己的学佛师父。在那里,若愚好学,辩才法师非常喜欢他。

辩才法师是一位佛行高深又精通医道的高僧,名震吴越大地。相传,熙宁年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耳闻到辩才法师的惊世才学,就去“上天竺”谒见辩才法师,可惜上门不遇,他就在壁上写下七绝:

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支公久不归。

山鸟不鸣天欲雪,卷廉惟见白云飞。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佳话,在苏东坡当年下雪等候辩才法师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雪坡亭”。后来,终于有机会相见了,两人一见如故,以后便诗书往来。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的时候,他经历过很多仕途坎坷,更是与辩才法师交谊益深。


苏东坡复出的1089年,也就是若愚法师刚来到辩才大师门下的那一年。辩才大师发现若愚法师悟性慧心极高,对他要求特别严格。一两年后,若愚法师的佛教学识已经在圈内有了一定的声誉。这段时间,苏东坡也认识了若愚法师,并欣赏到若愚法师绝世的诗学与佛学才华,也把若愚法师视为至友。

1091年,八十二岁的辩才法师圆寂了。若愚法师遵循辩才法师遗训,刻苦修造自己的佛法学问,在龙井寿圣院里苦心修学,并与杭州智果寺的参寥法师结为密友。参寥法师和苏东坡、秦观、陈师道等大诗人都是无话不谈的诗友,他的诗名享誉极高,若愚法师能与他结交,可见若愚诗艺也有不凡的功力。后来,若愚法师写的两首诗,被佛教界传为千古经典之作。

若愚法师在龙井寿圣院一住就是六年,和高僧们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孤诣苦修,有意韬晦隐世不为人知,一心修佛。六年后便返回新市觉海寺,并从寺内的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是若愚法师的为事原则。接着,他就计划建造了“墨妙亭”,让那些书画名流来觉海寺雅集,以扩大觉海寺的声誉影响。

“墨妙亭”建成后,若愚法师盛情邀请了当年书法名流黄庭坚、张景修等人前来捧场,当年的苏东坡、秦少游也很可能一起过来,甚至湖州官方建造的“墨妙亭”也有可能派员过来道贺。当时,湖州的官方“墨妙亭”主要收藏古代碑石遗刻,而新市觉海寺“墨妙亭”主要收藏当代书法名流的吟咏题刻,所以,各有侧重,又因为若愚法师与当代的书法名流交谊深广,因而新市觉海寺“墨妙亭”一时名扬天下。

接着,若愚法师开始建“弥陀阁”,这幢阁楼很大,里面可以容纳几百人,在这“弥陀阁”内专门存放了阿弥陀佛像,又称“无量寿佛”像,建“弥陀阁”是佛教“天台宗”派的传统,然后可以在这里开坛讲法,劝人行善,让更多的人来归顺于佛法之下。由于若愚法师佛学渊博,内心智慧充满,他讲的课由浅入深,寓理于生活常识之中,大家都愿意听,而且一直保持着几百人的听法规模,当年的觉海寺弘法影响极大,受到同行寺院的极大关注。

若愚法师的讲课语言表达朴素,大家都听得懂,往往会在平实的生活道理中,弘扬了佛法,让听众对佛法深怀虔敬。他讲起了他的师父辩才法师时,声音特别亲和,充满敬佩之心。当他说到他师父的“焚指供佛”的故事时,噙着一眶泪水,缓缓地把故事说完。他师父因为“焚指供佛”,所剩手指仅仅左三右二,只保留了能够拿取东西的功能。有个徒弟想效仿,师父严厉禁止,说:“如我乃可,平生修西方净业,未尝以须臾废,行成力具,能以其余见于外者,非一也。”说到此,若愚法师泣不成声,在场听众无一不暗自抽泣。

来觉海寺听佛的人越来越多,每次若愚法师讲课,都是听众满满。就这样,若愚大法师开坛三十多年,授课的人真是数不胜数,若愚法师的善行佳话广为流传。特别奇怪的是,在觉海寺听过若愚法师讲课的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吉祥的“应验”,或化灾避祸,或仕途亨通,或突遇财运,或病体康复,或家族兴盛,凡此等等,都会有吉祥的照应。当时朝廷了解到这件事,秉告皇上,受到了皇帝的褒奖,特意为不遗余力弘扬佛法的若愚法师赐号:“法鉴”。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九月, 七十二岁的若愚大师在梦里遇到了一位已故的往年至交的僧人朋友,叫则章。好友则章说他已经到了西方极乐净土,那里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他正在那里等着他呢,让他快点去。于是,若愚法师从那天起,便沐浴更衣,绝食打坐,让众信徒为他念诵《《观无量寿佛经》,自己默默听经。几天后,若愚法师突然起身写下偈语:

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

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

诗篇写完后便侧身倒下圆寂。据说,人们把他的尸体火化后,发现有舍利子百多粒。人们在觉海寺正门的东面,专门为他立了纪念塔,并让河北定州的双槐居士,一位叫郑绩的名士撰写了祭奠碑铭,刻于塔上,塔里存放着若愚法师的文稿——《谷庵余尘集》。从此,若愚法师就像躲进了北宋的一朵云里,永远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上。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