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游京西古村落(3)·爨底下·沿河城

 河蚌旅行 2021-01-20

作者:河蚌一号

(秋游京西古村落手绘示意图·横屏观看)

周末秋游路线:

第一日:苹果园——三家店村——琉璃渠村——沿河城——爨底下

第二日:斋堂镇——灵岳寺——灵水村——回城

【京西山居爨底下】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门头沟斋堂镇,因在明代“爨里安口”下方而得名,全村皆为韩姓,系明代沿河城守军百户韩世宁后裔。明正德十年(1515年)村内第一世祖韩福(甫)金、韩福(甫)银、韩福(甫)苍三兄弟,从沿河城到此屯守戍边,守户之家有战参战,无战耕田,逐渐形成村落。韩氏三兄弟分三门,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

(爨底下村俯瞰,中部高耸处为龙头,龙头正下方为广亮院“大五间”,村落中间为弧形大墙,西侧为独立城堡)

爨底下村现存500余间明清四合院民居,是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村庄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是。村落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一条南北向的轴线穿越村中,呈扇面形向下延展,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呈现出防御堡垒的格局,三条南北通道惯穿上下,兼具防洪、军事功能。

(从关帝庙门前俯瞰全村,上半部分为早期村落,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下半部分是后期逐步发展出来的,因临近大道,商业繁荣)

广亮院是韩氏族长韩福金的宅子,当地村民称其为“楼儿上”,为爨底下地势最高、居全村中轴线的宅院。广亮院建于清代早期,北高南低,落差约五米,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反映出京西山地四合院的诸多特点。站在院落最高的“大五间”门前四外一望,青山对出,林木苍翠,瓦垄层层,山居的心旷之感油然而生。广亮院东侧的是曾经的私塾院,现在叫石甬居;西侧的是独立院城堡,两者形成对称,互为呼应,这两处建筑是当年专门设计建造的对外防卫设施,体现出村落的军事功能。村西一公里处的爨里安口地势险峻,历来为京西防御重地,村子东北方的关帝庙是个制高点,可以俯瞰全村,也是全村尚武文化的体现。

(院落正房)

村子下部分沿公路北侧建有一道石砌围墙,全长100余米,墙宽一米左右,从村子中部伸向村子东部,将村子围起来,主要功能是阻挡下泄的山洪,保护民宅。临街两侧的房屋原来大都是买卖商家,以经营过往马帮需要的物品为主。在清代中期以后,社会日趋安定,一座不大的村落经商的有八家之多,生意网络遍布京津冀地区,如在河北有油坊、粉坊和酒坊等,在北京城里也有韩氏一族的深宅大院,京畿还有庄园。

(爨底下大五间·广亮院位于全村正中心,当地村民称其为“楼儿上”,为川底下地势最高、居中轴线的宅院。建于清代早期,在清晚期及民国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院内北高南低,相差约5米。南北二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即三个相对独立的院,构成一个大四合院,共有房45间,院外有围墙,建筑主体完好。)

(广亮院前院,保存基本完好)

爨底下村从建立至今已历经五百余年,从最初的军事堡垒变为尚文、崇商,而今爨底下更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厌倦了尘世喧嚣的人们可以在这儿租一椽山村小院,清早起来,泡一碗花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蓝的天色,找回久违的清静与悠然。

【京西山地四合院】

山地四合院是爨底下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北京四合院的改良版,具有浓郁的京西风情。山地四合院的建筑思想与平地相同,在工艺上也讲究精工细作,磨砖对缝。但在布局上,往往因地形所限,灵活安排,院落因山势逐级抬升。院落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以减少占地面积,这种结构在平地上会造成厢房遮挡正房阳光,称为“奴欺主”。但在山区,正房随地势抬高,不存在这个问题。

(爨底下广亮院手绘示意图)

二进院中,内宅与外宅的中轴线上,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院落大门开在前院东南角,东南方是吉位,为财门。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东北方为风水中的巽位,属泽,为水之去脉。院落西北方为艮位,属山,是为“山泽通气”。

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山,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门和窗的窗棂多富于变化:工字锦、灯笼锦、大方格、龟背锦、满天星、一马三箭、斜插棂字等。四合院前院东厢房的南墙往往建随墙影壁,也是为了节省空间。院内正房逐级抬升,台阶下建地窖用以储存蔬菜、果品,因可用气孔、窖盖儿调解温度,萝卜、土豆等能储存数月。院内四角的地面上,镶嵌外方内圆的六个石窝,到秋季,石窝内树起六根木桩,搭放天棚,上晒粮食,巧妙解决了用地不足的问题。

(从大五间向外望·站在院落最高的“大五间”门前四外一望,青山对出,林木苍翠,瓦垄层层,山居的心旷之感油然而生。)

北方大部分村庄,往往一村多姓,各家贫富不一,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形成很大反差。而爨底下村由于同姓一家,村落在建筑时,经过统一规划施工。更因爨底下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尤其清后期闻名京西的财主八大家,故而每家都盖起青砖灰瓦的宅院,远远望去,整齐划一、蔚为壮观。

(站在村对面金蟾山俯瞰,爨底下村后是龙头,东为蝙蝠山,西为柏峪台。村落位于山谷之中,冬暖夏凉,同时为了涵养水土,从前村后的土地是不允许开垦耕种的。)

(爨里安口,辽代称南暗口,最早为人行小路,明万历年间修通马道,在此修筑了400余米护墙,成为京西通往塞北的交通要道)

爨里安口位于村西一公里,一线天西侧山上,为京西重要隘口之一,明正德十年(1515年)修建,现存围墙遗址,古栈道、九棵古柏、马蹄窝等遗迹。爨里安口下方的“一线天”原名南湖,是一座天然的积水岩洞,深度十米。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填平水潭,开凿了公路,形成了今日“一线天”的独特景观。

(一线天原名“南湖”,下有龙潭,深十余米,为雨水冲刷汇集而成。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填平水潭,开凿了公路,形成了今日“一线天”的独特景观。)

(爨底下村东面为门插岭,像一道道门闩,道路险要,重峦叠嶂)

【京西重镇沿河城】

沿河城古称“三岔村”,明朝中叶为防西北蒙古部族入侵中原,于万历六年(1578年)在此筑“沿河城”,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古城选址在永定河畔,襟山带河,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有东西二门,东门名万安门,为近年修复,西门名永胜,为明代原物。沿河城关城周长约1100米,其中沿永定河一面呈直线,其他三面因山势而建,呈半圆形,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是京西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城池建筑。

(沿河城东门——永胜门,城楼早年毁于战火,仅存城台)

(俯瞰沿河城·沿河城关城周长约1100米,其中沿永定河一面呈直线,其他三面因山势而建,呈半圆形,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是京西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城池建筑)

(沿河城城墙·靠山的一侧依山修建,雄伟坚固,占据了制高点,山顶还筑有烽火台,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

沿河城建成后,实行军户管理,清中期社会安定以后,附近山民也陆续搬到城中居住,逐渐发展为成人烟辐辏的山间小城。当年城中有三街六巷七十二条胡同,延续至今的有白家胡同、林家胡同、李家胡同等。主街两侧商业繁荣,店铺林立,成为地区中心。城中心的大戏台建于明代,曾是昔日村民和守关将士的娱乐中心。戏台对面有棵老槐树,是村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槐。当年城中有曾多棵古槐,抗战时期日寇占据古城,被八路军围困,鬼子不敢出城,古槐大都被伐倒烧饭用了。当年城中最大的商号“隆兴裕”就在树旁,经营百姓生活用品,每年秋天商号兼营山货生意,收购当地核桃、杏核雇人加工后,骡马驮运销往天津等地,捎带回山村生活用品。

(沿河城戏台·2004年拍摄,当时戏台还未翻修,保留着原始形态,空闲时村民们经常聚在这里打牌下棋,乘凉谈天,是村民活动的中心。)

沿河城中心有一座四合院,街门装饰颇为华丽,主人在北京城开过当铺,发财后在家乡建了这座宅院,房屋用料相当讲究,地基是几米长的花岗岩料石,门楼过道上的题诗壁画保存完好,两首诗是《松下问童子》和《清明》,一句诗配一幅画,相得益彰。沿河城还曾出过一代传奇人物——李文质兄弟。李文质在民国年间任东北军张作霖部电台台长,在皇姑屯事件中与大帅一同遇难,灵柩回乡甚是隆重,其弟李文学继任张学良部军需长。他们的祖宅是一座两进院,中间房子是穿堂门,整个房屋后墙皆装饰门窗,在城中独一无二。

(沿河城主街·2004年拍摄,当时村中道路还都是土路,图中面包车每天两趟往返沿河城火车站接送乘客。因地处深山,位于城外五公里的沿河城火车站是当时进出这里主要的交通枢纽。)

沿河城辖有分布于城外沿河口、龙门口、黄草梁、洪水口一线长达40公里山巅或险隘处的敌台十五座,筑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敌台分上下两层,高约15米,宽10米以上,底层用石条铺砌,墙身砌砖,上层周围有垛口,上下层之间有梯相通。敌台上的石额都刻有编号,自沿字第壹号至第十五号,敌台之间有的虽无城墙连接,但能凭地形居险,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性防线。这一组敌台虽建于明代,但保存的出奇完好,竟像新的一样,可见当年的施工质量。

(沿河城敌台位于城外沿河口村,这里地处石岩沟,刘家峪沟交汇处,东临永定河,三座敌台呈犄角之势守卫在这里。)

(位于刘家峪沟口的敌台)

沿河城下即是流淌不息的永定河,每到秋季,河滩巨石俯卧、上芦花飞荡,霜林尽染,自然山水与历史关隘在此碰撞交汇,湍流不息。

(永定河风光,拍摄于2004年)

(永定河风光,拍摄于2004年)

(永定河风光,拍摄于2004年)

(永定河风光,拍摄于2004年)

秋游京西古村落(4)·斋堂灵岩寺·灵水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