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1)

 零基础手绘 2021-01-20
  • 第二章 古希腊建筑
  •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形成

古希腊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早期的欧洲以古希腊发展得最为先进,以古希腊的文明最为发达。在以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及爱琴海诸岛为中心的高度发达的希腊文明的影响下,各国建筑更是深受其影响,所以要研究西方各时代和各地区的建筑,也必以希腊建筑作为开端。而希腊建筑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柱式以及以柱式为基准模数并以此为建筑造型的基本元素,来决定建筑形制与风格。从古希腊以后,柱式成为以后千百年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组成元素,虽然人们一直在试图突破柱式的局限,但也只是在对柱式的不断修改中摸索前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脱离柱式的影响。

  • 古希腊建筑的发展

古希腊包括诸多的岛屿,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变得错综复杂。从时间上分,古希腊建筑的发展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早期爱琴时期( Aegean Architecture)、中期古希腊时期( Greek Architecture) 和晚期希腊化时期(Hellenic Period) 三大发展序列。而在建筑上则可以分为希腊本土和本土以外的爱琴海及 地中海附近诸岛两大部分。

  • 石陵墓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这种在石崖上开凿的陵墓( Rock-cut Lycian tomb)形式从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开始,而依照建筑样式雕刻陵墓立面的手法也是从古至今陵墓建筑的传统。从山花底部一个个圆截面和交叉的梁枋结构,可以明显看出当时木构建筑的样式。

  • 古希腊神庙剖面图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神庙内部由柱网支撑,其主要陈设是摆放着神像的祭坛。由于神像多高大,所以祭坛往往设置在三角形屋顶的下方正中位置,而且摆放神像的列柱间隔空间也较大。虽然古希腊神庙中大都十分黑暗,但神庙内部的雕刻装饰却丝毫不马虎,仍旧同外部的雕刻一样细致而优美。

  • 螺旋形柱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形象相当丰富,像这种螺旋形的柱子( Wreathed column), 是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柱头的形式也更加简洁、活泼。

  • 希腊帕厦龙大理石浮雕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这幅大理石浮雕(Marble relief from Pharsalos,Greece)真实地再现了古希腊人的衣著与打扮,但此时的雕刻技法还略显稚嫩,对人物面部和身体的表现还很粗糙,而且由于雕刻较浅,这种浮雕很容易因风化而毁坏,这也是许多此时期雕刻作品没有遗存下来的原因。

  • 米诺斯文明的宫殿建筑

早期的爱琴时期主要以克里特的米诺斯文明和发源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文明为代表,克里特(Crete)的米诺斯文明以辉煌的宫殿建筑著称。早期的米诺斯建筑主要有单体建筑与群落建筑两种形式。单体建筑主要是围绕一个长方形的院落建成,主要部分为一个对称的中堂。群落建筑是由许多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但在总体布局上还不讲究对称,其组合方式比较随意。但是这些单体建筑却已经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分成不同的区域,而且在群落建筑中还出现了有阶梯的柱厅,这种古老的形制可能来源于古埃及的神庙建筑,说明当时的宫殿建筑已初具规模,而这也是希腊城市的起源。米诺斯时期,克里特岛得到了统一, 而宫殿建筑也

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此时的宫殿虽然组成建筑更多,规模更大,但仍旧缺乏整体的布局与规模。整个宫殿位于一块高地之上,面向大海而建,不仅没有规整的外围和平面,内部的通道也大多曲折回环,致使整个宫殿布局复杂而混乱,犹如一个迷宫。但有一点在宫殿建筑中已经非常明晰,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宫殿区主要分为储藏建筑、举行仪式的建筑、王室居住建筑和生活服务建筑四大区域。整个宫殿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区,这也是古代居住建筑的一大进步。

  • 米诺斯王宫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米诺斯王宫( Minoan palace of King Minos)位于埃及与希腊之间、地中海的克里特岛,这里也曾经是爱琴文明的中心。米诺斯王宫以极其复杂的地形而著称,有“迷宫"之称。与复杂的地形相契合,米诺斯王宫中大量错落的柱廊和院落也形成了曲折回环的壮丽景色。由于此地气候温和,所以王宫中的建筑大都有着宽大的门窗,而支撑这些门窗的上粗下细的柱子也极为特别。

  • 迈锡尼文明的城防建筑

迈锡尼(Mycenae)文明以坚固而庞大的城防建筑为主。迈锡尼文明起源于希腊本土,这时期在建筑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卫城及城中建筑的兴建。迈锡尼文明时期兴建的卫城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制,并对以后整个希腊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之成为一种建筑传统,才创造出了后期辉煌的雅典卫城及城中不朽的神庙建筑。迈锡尼卫城多由巨石垒砌而成,有的还以黏土或小石块填缝,因此城防系统非常坚固。著名的狮子门(L.ion Gate )就是迈锡尼卫城通往宫殿的一个城门。整个城门由加工整齐的巨石砌成,这些石的体积非常大,但加工精细。以门楣上的一块巨石为例,据估算,这块巨石重可达25吨,但这块石头顺应墙壁的走势,总体形状呈三角形,而且表面还刻有双狮子的装饰。

  • 迈锡尼狮子门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迈锡尼文明植根于希腊本土,也受米诺斯文明的影响,对研究古希腊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迈锡尼卫城的主要入口,狮子门(Lion Gate) 全部由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而且为了防止覆盖在大跨度空间上的石材断裂,在大门等处已经使用叠涩挑出的砌筑方法。

  • 狮子门细部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通过狮子门的细部(Detail of lions Gate) 可以看出,在使用叠涩挑出方法砌筑的大门顶部,产生一个三角形的空档,这部分由雕刻着双狮图案的薄石板装饰,但为了增加图案的装饰性,狮子的头部采用了圆雕的形式。狮子头部与身体通过木质的轴连接,这样头部还可以自由转动,但现存遗构中狮头部分已经遗失。

  • 希腊古代阿伽门农古墓前的柱子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古希腊早期柱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已经分开,而且已经注意到柱子的收分。细碎而重复的花纹从柱底一直延伸到柱头,这种华丽的装饰风格也是迈锡尼时期柱子的一大特色。 此柱位于迈锡尼城中的阿伽门农古墓,即著名的阿特柔斯宝库(Treasury of Atreus)。

  • 迈锡尼宫殿

卫城内的宫殿建筑位于城中央最高处,此时宫殿中的建筑已经初具规模。整个宫殿的中心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半开放式空间,这个空间以中心的大火塘为主体,其上方完全开敞,而火塘四周的空间则有屋顶覆盖,围绕火塘四角设置的巨大石制支柱,支撑着顶部的石板屋顶。围绕火塘相对封闭的空间设有摆放祭品的供桌、帝王坐椅及神龛等物品,是宫殿中主要的活动场所。此时的建筑中已经遍布彩绘图案的装饰,这可能也是古希腊建筑装饰的起源。迈锡尼的文明因多立安人的入侵而中止,此后,多立安人、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开始了长达4个世纪的混战。在古希腊的发展史中,这段时期被称为黑暗时期,此时期的文明和建筑发展极其有限,甚至以前所创造的丰硕成果也在战乱和迁徙中损毁殆尽。

  • 迈锡尼文明帝王室想象复原图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帝王室也是整个迈锡尼王宫的核心建筑,由4根立柱支撑着屋顶,中心是带天井的大火塘,室内四壁和屋顶上都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国王的宝座、祭坛等陈设都围绕四壁摆放。

  • 古希腊建筑特点

希腊本土及诸岛的建筑大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在古希腊时期。此时,在长期的发展中,希腊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城邦也已经大体趋于团结和统一的状态,有了统一的语言和文化,而相关的建筑文化水平、建筑材料、建造技术也相对发展成熟。古希腊时期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都已经出现,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比例和形象,人们已经能够依循不同柱式的特色,将其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之中。于是,古希腊的建筑,尤其是各种神庙建筑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创造了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雅典卫城(The Acropolis, Athens) 及城中的诸所神庙建筑。雅典卫城中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胜利女神庙、帕提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雅典卫城此时已经不再是高墙壁垒的防御性围城,也不再是皇宫的所在地,而是城邦中供奉神明和定期举行庆典的场所,也是古希腊时期在建筑上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的展示所。

  • 柱顶檐下的排档间饰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这是一种设置在三陇板或柱间壁上的雨珠状装饰(Mutule),其规律为六个点状凸出物为一排, 最常出现在多立克式柱支撑的建筑中,被称为飞檐托块。

  • 希腊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人像柱柱式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女像柱的顶部与柱顶垫板之间采用了两层覆盆形的柱头过渡,这种逐渐向下缩小的形式既可以自然地与女像柱的头部相接,又可以使整个头部与柱顶垫板分离,更突出其立体性与整体性。

  • 爱奥尼克式柱顶端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爱奥尼克柱顶端(Abacus of Ionic)较薄, 主要使用简单平直的线脚装饰,底部与两边的大涡旋图案相接。因为柱头部分表现的主要部分是涡旋,因此顶端薄而简单的线脚与厚实的涡旋也形成对比,突出了柱头涡旋的主要装饰作用。

  • 古希腊三陇板之间的面板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在石制建筑中,柱顶上的横梁上对应柱子都要仿木结构建筑雕刻三陇板,三陇板之间空白的部分就称之为面板或柱间壁(Metope)。这部分可以雕刻成统一的图案装饰,也可以雕刻带有情节性的连续场景。柱间壁与三陇板并不是随意设置的,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定,还要根据底部支柱的柱距来确定要设置三陇板的数量。通常的做法是上部的三陇板与底部支柱相对应,即每根支柱上都设置一块三陇板,再根据柱间距的大小均匀地设置柱间三陇板的数量,如果柱间距过小,则可以不再设置距间三陇板。三陇板是一种三联浅槽的装饰面板, 内部的凹槽断面呈三角形。

  • 多立克式柱顶端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多立克柱顶端(Abacus of Doric)是古希腊时期的一种非常朴素的柱式,整个柱式比较简洁。柱顶端略呈方形,有一小部分的出檐,用重复的正反线脚进行装饰,这种简约的风格也同粗壮的柱身风格相协调,显得坚固、充满力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