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损、易焚、易朽,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仍以木质结构为主?

 蒂法MM 2021-01-20

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和文化的结晶,作为帝王居所的宫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五大宫殿,分别是中国故宫,美国白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其中,故宫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精美瑰丽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中唯一一座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宫殿。

故宫

与坚硬、稳定、防火、耐用的石料相比,木材往往具有轻脆、易损、易燃、易朽等缺陷。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建筑仍以木质结构为主呢?

栋梁之材的内在优势

古中国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善用大自然的每一种材料作为建筑用材。

早在1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会借助天然的石头崖壁洞穴作为安全稳定的居处。木头因其可燃性和易塑性等特性,成为常用的辅助材料。

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拱券”构造,攻克了砖石结构的技术难点。此后在桥梁、陵墓、华表、纪念碑等建筑中都不乏对石材的精彩运用。

很明显,中国古代是同时掌握石结构技术的——不缺技术,也不缺劳动力,但中国人仍长期广泛地将木质结构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其原因,首先不外乎木材本身的内在优势。

一是木材来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森林广袤,取材方便。中国横跨五个温度带,水资源世界第一,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类型极为丰富多样。这为木材取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建筑

二是灵活实用。木质结构在形成主体框架、自由分割空间等方面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同时,木构架的榫卯结合技术使之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修缮、拆卸和搬迁。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为辽代建筑,经受过大地震完好保存至今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整组建筑群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卸迁移至芮城县境内

三是建造成本经济。木材加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捷,同时便于运输,节约劳动力。

欧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余年才能建成。如巴黎圣母院耗时183年建成,而明嘉靖皇帝重建紫禁城三大殿只花了三年,西苑永寿宫被焚后仅百日即重建完成。

巴黎圣母院

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源

建筑史本身是文化史的分支,思想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深层原因。

中国历来推崇的“天人合一”思想,几乎贯穿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影响着人们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

道法自然,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也成为古代中国人营构建筑的一种自觉意识和理想追求。

一是推崇以木为德。木为五行要素之一,采用木质结构,给古代中国人一种天人合一的心理慰藉。《礼记·月令》云:“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古人将木德比喻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因此,木象征着生命的欣欣向荣,内涵着蓬勃昌盛的隐喻。

故宫花事

二是强调中庸适度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们克制欲望,拒绝奢华,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节制和约束,这是使事物处于平衡状态长久不衰而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根本办法。因此,中国古代建筑在发展中,不追求房屋的过高过大和过度浮华,如《春秋繁露》中谈到:“高台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中而已矣。”这种中庸适度的发展观也促使人们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以节省民力。

故宫花事

三是注重今生今世的便生价值取向。儒家思想重视人伦教化, 强调礼仁中和,将古礼之祀神转向为祀人。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以宗教为最迷人追求的典型区别,就是追求现世的哲学生活,而非来世的永恒

中国社会始终是以人、以伦理为中心,而非以神、以他世为目标。因此,中国人更注重人生的短暂和贵生养生。在这种价值观念主导下,建筑更关注当世的人的实际需要,讲究便生和利生。

如《墨子·辞过》云:“是故先王作为宫室,便于生, 不以为观乐也。”《北史》载隋场帝营建东都洛阳诏书云:“夫宫室之制, 本以便生人, 上栋下宇,足以避风露, 高台广厦, 岂曰适形。”

因此,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不崇尚华丽,不讲究浮夸和排场,不追求宏伟和长存。

故宫花事

这种向生向荣、中庸适度、便生利生,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始终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思想底蕴,建构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

传承创新中的焕然新生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相较于石质的坚硬坚固,木所特有的可塑性与柔性,赋予了古建筑更加蓬勃的生长姿态和不断新生的可能。

传承古老的工匠技艺,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更加精准的检测与修缮,使古建筑在历史的沧桑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需要付出无尽的心血与智慧。而这种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守护,是连接民族血脉的精神纽带,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必拓之途。

参考文献:《中国建筑史》《中国哲学简史》《世界建筑发展概况》。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