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河

 燕赵琴书 2021-01-20

 一、漳河与黄河

       漳河是海河水系中的一条重要河流。漳河上游有两条重要支流——清漳河、浊漳河,这两条均发源于山西省长治,清漳河与浊漳河在河北省涉县境内的合漳村合流后称漳河。漳河流经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之后合流卫河,称卫漳河。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12公里,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

  漳河也是华北平原一条古老的河流。漳河发源于太行山脉,漳河是和黄河一样有着古老历史的河流。古黄河北流流经古大陆泽之后,黄河夺漳,漳河变成了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黄河南徙后,漳河脱离黄河,加入海河水系,成为海河中的一大支流。

        《禹贡》等史料中记载的“衡漳、漳水、衡水、洚(降)水”指的就是古代的漳河。

      ——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大河东北流,过洚水千里,至大陆……

       二、河道变迁

      古代的漳河发源于太行山脉由于自身携带泥沙的原因而时常改道,后来因受黄河泥沙淤积的影响而河道变迁更加频繁。

     漳河历史上的大规模改道路径有三:其一是漳河北源与滏阳河合流,史称北道。其二是漳河南行与卫河合流,史称南道。其三是介于北道、南道之间的中道,大 体自临漳至冀县与滹沱河合流,再北流河间等地直达天津入海。

“漳水之浊虽减于黄而易淤于黄 ",故漳河素有"小黄河 "之称。

   历史上黄河曾长时间北流流经漳河流域由天津一带入海:第一次记载是在周定王5 年 ( 公元前 602 年 ) 至新莽始建国3年 ( 公元 11 年 );第二次在宋庆历8年 ( 公元 1048 年 ) 至金章宗明昌 5 年 ( 公元 1194 年 )。两次共计 750多年之久。

   唐宋年间 和巨鹿有关的重要改道事件是:

  1.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漳河泛滥,淹没巨鹿县城事件。唐嗣圣垂拱年间,钜鹿县城因漳水为患,徙治所于钜鹿县东……

  2.北宋仁宗庆历8年(公元1048年)黄河改道事件。 宋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河决商胡埽(濮阳东北二十余里栾昌胡附近)”,改道北流,经大名、恩州(清河县西北)、巨鹿、冀州(冀县)、深州(深县)、瀛州(河间县)、永静军(东光)等地,至青县合御河入于渤海,史称北流。

  3.北宋大观十年黄河在巨鹿决口事件。宋大观二年,黄河决口陷巨鹿县,诏迁巨鹿县治所于高地(今县址)。

      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都留守杜充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命人决开黄河,使黄河水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后来,致使黄河南徙,漳河脱离黄河,最终加入了海河水系,为海河中一大支流。

金代,黄河夺淮入海以后,在华北平原留下了高出地面的黄河故道,加之漳河含沙量大,将淀泊淤成平陆,河水盛涨,泄水受阻,至使漳河经常泛滥成灾而不可制约。清顺治9 年 ( 公元 1652 年 ) 至光绪20 年 ( 公元 1894 年 )242 年间,漳河泛滥成灾40次,平均约6年1次。人们称之为"桀骜不训的漳河。"据《临漳县志》记载:" 明嘉靖43 年 ( 公元 1564 年 )7 月,( 漳河)渍曲周城西门;天启 6 年 ( 公元 1626 年 ),水抵城下深丈余;崇祯 3 年 ( 公元 1630 年 ) 夏决南堤,后几岁以为常。" 据《元城 ( 大名 ) 县志》 记载:" 嘉靖 36 年 ( 公元 1557 年 ),漳卫横流,泛滥于大名、南乐、魏、清、内黄等县境,人有构巢而栖者。"

漳河历史上的改道路径大致有三。其一是漳河北源与滏阳河合流,史称北道,大体自临漳、经广平、至邱县、出威县西北、过新河县一线。其二是漳河南行与卫河合流,史称南道,故道大体自临漳、魏县、经大名、至馆陶一线,并在馆陶县以上入卫。其三是介于北道、南道之间的中道,大 体自临漳、经肥乡、广平东北流,至冀县与滹沱河合流,再北流河间等地直达天津入海。

南道入卫河也几经变化。明正统13 年于肥乡入卫,明正德初年,在大名县闫家渡入卫;明嘉靖年间又在回龙镇入卫;不久又在内黄县石村入卫。清康熙47年,全漳入卫走南道;嗣后,漳河虽变迁不定,但一直在南道。1942年,漳河在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入卫至今,形成了现在漳、卫河合流的态势。

      历史上其变迁比较复杂,它的变动最南可达到安阳河,最北可达到滏阳河及其前身衡水,长芦或葫芦河所能迁徙之道,其变动顶点是在出山后邺镇(古邺都)之西,即三台口。古代漳河下游有两支。自曹操开凿利漕渠后,又出现了为支援运河的南支,漳河就分为3支。自隋、唐以后,漳水渐趋不稳定。明、清两代,为了支援漕运除南支外,运河下游也有引漳河水的,多则3支,少则1支,这样漳河的变迁就更加频繁和复杂。至清朝康熙以后,漳河全由今馆陶归运河,才形成了今天漳河的面貌。

三、漳河故事

   华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之地,漳河流域与古大麓泽一带自古以来流传下来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农耕文明起源、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巨桥粮仓、西门豹兴修水利、秦末钜鹿之战、汉代桑织文化、光武中兴、袁曹基业、柴王城。

    以上是史料中关于古代漳河的一些记载。

 四、老漳河 、小漳河与黑龙岗

1.老漳河

当今流经邢台市境内平乡、巨鹿、宁晋、新河一带的漳河,称“老漳河”

初唐及之前的时候,漳河曾经在巨鹿县域西部流经。当时的巨鹿县城在今天的“夏旧城村”,垂拱间因漳水为患县城遭到淹没,之后迁到了当今的位置。

漳河在巨鹿县域内的河道也曾多次变迁,巨鹿境内很多地方都有漳河流经的痕迹。——巨鹿县东部的堤村乡的金阁寺的碑文上就有漳河从附近流经过的记载;巨鹿白寨村民的家谱上也有明朝初年漳河从此经过的记载;巨鹿苏营镇神仙村(沉钱村)也有漳河流经的传说;明代名臣张绍先治理漳河的传说在巨鹿一带广为流传……

那么为什么巨鹿一带的漳河如今称为“老漳河呢”?明朝及以前的很长时期内漳河的主流从这里长期经过明代顺德府知府李攀龙曾有诗称赞漳河:“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清康熙47年,漳洒在馆陶一带改道并入卫河,原主流河道水势变弱,再加上屡经洪泛,泥沙大量淤积,曾一度出现断流现象。后来漳河故道重新来水,因此流经这一带的漳河被称之老漳河。

    老漳河的传说:传说 古时候这里一带没有河,龙王爷派了两个叫老漳和老菜的大将在此各开一条河。

      老漳所开的河叫老漳河,老菜开的叫滏阳河。两人各自施展本领,从南往北用头开始拱地开河。老菜图快,不管不顾地一个劲儿往前拱,中途把好多村庄都拱坏了。老漳躲着村庄向前开,拱得慢,百姓们的村庄没有受到什么破坏。

      河开好之后,龙王爷论功行赏,奖赏了老漳、罚了老菜。老漳得意洋洋地转回家,当走到一个叫周天的地方的时候,听见有人吹大话说:"大洪水漂天,淹不了周天"。老漳很不服气,随后便带着一股水往周天冲去。这下子冲毁了好多村庄,淹死了好多人口。但龙王爷念老漳开河有功,将功折罪,没有罚他,收回了对他奖赏。

      由于老漳在此开河、管理水务, 巨鹿一带的很多地方官和老漳成了好朋友,他们对老漳发牢骚说:"咱这里土地既沙又碱,庄稼收成很差"。老漳说:"这好办,我给你带些胶泥来和沙地掺和一下就成了好地了。"

      随后老漳弄了好多胶泥土,借着大水往钜鹿一带运。钜鹿一带的官员眼见得北边一片大水,夹杂着泥土铺天盖地而来,吓得连声大叫:"快关城门"!老漳没有能够进到城里,所以胶泥都滞留在城北一带。

       由于老漳发大水运胶泥淹没了好多村庄,此事惊动了天师,天师发怒之后把他拿住,压在了堤村的一个塔下。所以巨鹿一带民间有句歌谣叫做——"堤村倒了塔,老漳回了家"。

       后来,人们把两条河进行了分工:老漳河运皇粮,滏阳河浇菜园。当地萝卜白菜都很出名,曾经给皇上进过贡。

      2.小漳河

      由于古漳水、古黄河长时间流经巨鹿一带,在这一带留下很多故道,很多故道已经消失变成了耕地。其中流经有一流经巨鹿的河道今天仍然发挥泄洪、灌溉的功能,当地人称“小漳河”。小漳河也是巨鹿一带有着悠久历史的一条古河流。

    3.黑龙岗

      老漳河、小漳河是华北黑龙岗流域的两条重要河流。

     “黑龙岗”是华北一带民间一个著名的传说。“黑龙港流域”一词的提出则是在1963年大水之后。

     “黑龙”传说:滏阳河流域是黑龙的诞生地。滏阳河的源头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的黑龙洞村,泉水上方有一黑洞,人称“黑龙洞”,石洞深遂,俗传有黑龙潜藏,前人诗有“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之句。 洞上有黑龙庙,依山而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大殿原供龙神,洞下深潭,其色黛绿,清泉从岩缝喷涌, 黑龙洞是滏阳河源头最大的泉眼。它洞口高1.5米,宽0.8米,洞内深不可测,据说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走完这个溶洞。它为石灰岩溶洞,是由于地下水长年侵蚀而形成,后因地下水位和地壳变动而露出地面。原来从这里喷涌出来的泉水非常大,是滏阳河的主要水源之一。

      今天邯郸、邢台、沧州等地很多村都有关于黑龙的传说:桃城区的旧城村(原是衡水的旧县城)的村外西北部,原有一片沼泽,名曰“黑龙潭”;周通村的东北部 有一片洼地,名曰“卧龙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而漳河则是巨鹿一带的母亲之河,从远古到现在,两河在此演绎了几多沧海桑田的故事。漳河从太行山运来的泥沙制造了很多肥沃的良田;漳河水的灌溉使得这一带物产丰饶、经济繁荣;漳河也孕育了很多时代骄子,也留下了很多历史传奇故事。

   史料中的巨鹿与漳河:

《尚书·禹贡》: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曰杨纡,川曰漳……

《尚书·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尚书·禹贡》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薮泽曰扬纡,其川漳。

   衡漳又径沙丘台东。纣所成也,在巨鹿故城东北七十里,赵武灵王与秦始皇并死于此矣。

《水经注》记载:又东北过曲周县东,又东北过巨鹿县东,衡漳故渎东北径南曲县故城西。

       郑玄注《尚书》引《地说》云:大河东北流,过绛水千里,至大陆为地腹,如《志》之言大陆在巨鹿。《地理志》曰:水在安平信都巨鹿。

      《地理志》云:绛水发源屯留,下乱漳津。是乃与漳俱得通称,故水流间关,所在著目,信都复见绛名,而东入于海。寻其川脉,无他殊渎,而衡漳旧道,与屯氏相乱,乃《书》有过降之文,与《地说》千里之志,即之途致与《书》相邻,河之过降,当应此矣,下至大陆,不异《经》说,自宁迄于巨鹿,出于东北,皆为大陆。

       漳水又历经县故城西,水有故津,谓之薄落津。昔袁本初还自易京,上已届此,率其宾从,禊饮于斯津矣。

又径铜马祠东,汉光武庙也。更始三年秋,光武追铜马于馆陶,大破之,遂降之……故关西号世祖曰铜马帝也,祠取名焉。庙侧有碑,述河内修武县张导,字景明,以建和三年为巨鹿太守,漳津泛滥,土不稼穑,导披按地图,与丞彭参、掾马道嵩等,原其逆顺,揆其表里,修防排通,以正水路,功绩有成,民用嘉赖。题云:《漳河神坛碑》。而俗老耆儒,犹揭斯庙为铜马刘神寺,是碑顷因震裂,余半不可复识矣。

 《 地理志》,巨鹿属县,侯国也。又东入衡水。衡水又北为袁谭渡,盖谭自邺往还所由,故济得厥名。

   邺则邺城水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漳河流域也是三国时期袁绍、曹魏的发祥之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