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曾长期流经邢台的三大河流:黄河、漳河、滹沱河

 思明居士 2022-10-25 发布于河北

史上迁离邢台的三大河流

邢台目前有21条河流,较大的有沙河(澧河)、滏阳河、大运河、泜河等,从历史角度看,曾有黄河、漳河、滹沱河三大河流长期流经邢台,后来因为改道迁徙才不经过邢台。古代邢台人也是喝着这些河流的水长大的,如今的邢台人已经喝不到这三河之水了。

一、黄河流经邢台

黄河古称大河、河水, 历史上曾多次流经邢台市, 现今的平乡、广宗、威县、巨鹿、清河、临西、新河、南宫等县都有古黄河的遗迹故道。

文章图片1

1、商周时期

据史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黄河即流经邢台境内,“故河道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过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人于渤海”,大陆即为邢台的古大陆泽。古黄河进入河北省后,大致沿现在的滏阳河、子牙河线,至天津附近入海,也即后世所谓的“禹河故道。

文章图片2

2、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黄河流经邢台市,其势从河南新乡以北淇县分两股北下,分流经新乡、淇县、曲周、巨桥(今邢台市平乡县境内)。巨桥以北有大陆泽与河水相连。另ー股从新乡、濮阳、临清、德州北下流入渤海。

3、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黄河经新乡到朝歌(今淇县境)分两支北下,一支流经淇县、乾侯(今成安东南)、平乡、巨鹿、新河,过衡水、沧州北下入海。邢台大陆泽仍与黄河相连。另一支经濮阳、五鹿、馆陶、德州、沧州后人海。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决口,形成黄河第一次改道,河水东徙离开邢台辖域。

文章图片3

4、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黄河决流又流经邢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复决于馆陶,分出一支屯氏河,自馆陶北、临清南(今临西)、清河东、景县南,至东光县西,复归河本流,其广深与大河相同。

屯氏河与大河本流分水并流六七十年。《汉书·沟洫志》载:“屯氏故渎水之又东北,屯氏别河出焉,屯氏别河故渎,又东北经信城县(今南宫南),张甲河出焉”,故当时黄河在馆陶北决分出屯氏河后,又北分出屯氏别河.而屯氏别河向东北分出张甲河。

《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绘,屯氏别河在邢台境内临西县南决出,纵贯临西县南北,在临西县北部决出张甲河,流经威县、南宫、清河县境,出境后在景县入漳水。

屯氏别河在临西县北部转而东北入清河县境,直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河水东去,由平原、济南流向千乘,北流断绝,黄河再次离开邢台境东流。

文章图片4

5、宋代时期

宋代,黄河的决徙及灾害大大超过前代,河水多次入邢台境,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大决,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东,山东省冠县西,自邢台临西县尖冢入境,大致沿今卫运河线路,至临西县东北部出境,至乾宁(今青县)汇入黄河本流。

元封四年(1081年)四月,澶州小吴婦(今濮阳东)复大决,自澶州注入御河,小吴北流,沿王莽故渎,下游流入宋代永济渠,经南乐、馆陶、浅口、永济,又自永济渠分出,经渠西南宫、新河、信都、阜城,又合永济渠经南皮、清池、乾宁军,入海。

大观二年(1108年)五月,邢州黄河决口,陷巨鹿县。六月,冀州河溢,水淹信都、南宫两县。此次黄河北流由丘县、曲周入平乡、巨鹿、新河汇于葫芦河东流,至衡水与元封四年河决汇流。北宋的黄河,虽东流、北流互变,反复不定,但基本以北流为主,流经邢台辖境下游注入渤海,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赵构政权为阻止金兵南进,东京(今开封)留守杜充决开黄河,自泗入淮。

至此,黄河离开邢台已经894年矣!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二、漳河流经邢台

漳河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古代漳河迁徙无常,散漫而不可制约。

今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太行山区,分清漳、浊漳二支,总流域面积18200平方公里,清、浊漳流至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东至磁县进入平原。

古代漳河本独流入海,自禹导河北行,漳河为黄河支流。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改道,东行漯川,黄河东徙后,漳河沿宿胥故道(即黄河故道)北流,黄河故道成为漳河的专用河道,流经邢台中部,长时期未发生大的变化。但自南宋黄河夺淮入海后,华北平原留下高出地面的黄河故道,加之漳河含沙量大,将淀泊淤成平陆,漳河泄水受阻,常决徙泛滥成灾。

从周代至清代,漳河流经邢台境内两千多年,所经路线主要分4个时期:

1、周至北魏时期

漳水自临漳、肥乡、丘县西入邢台境,后经广宗、新河县南界分为二支,其一向北,经新河、宁晋县界,过深县至武强,合滹沱河北下,其东折,经新河、南宫两县之间,经枣强南至景县西南合于黄河。

2、唐宋金时期

漳水上游与前代大致相同,下游改道比较频繁。在成安东分东、北二支后,东支过广平,宋时向东至馆陶西入黄河,唐、金时折向东北,至景县东北入清河;北支由成安稍向西偏,经肥乡、曲周、巨鹿、新河折向东北至衡水境,称长芦水,过武强于沧州南汇入永济渠,由沧州东北入海。

唐代漳河流经今邢台的平乡、巨鹿、隆尧、宁晋、新河。

文章图片7

3、元明时期

漳水仍分东、北二支,东支由临漳向东入清河;北支元时顺周魏时期漳河故道至新河县境,尔后沿唐金河线入清河,明代由丘县、广宗间经南宫,流至献县归元代河线。

元代漳水流经邢台的广宗、巨鹿、宁晋、新河。

文章图片8

4、清代时期

漳水自广平分为两支,一支向东至馆陶入运河;一支向北至丘县南又分两流,其一经威县、清河,至青县人南运河,其二经广宗、巨鹿、新河入滏阳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全漳入卫后,北支逐渐淤塞,东入运河故道,遂成巨流至今。

至此,漳河离开邢台已经三百年矣!

文章图片9

三、滹沱河流经邢台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东北泰戏山,汇集繁峙、五台、原平、忻县、定襄、盂县等地诸水,过高峰口,出太行山谷,至平山县纳入冶河,水势增大,至藁城陡落平原,总流域面积26630平方公里。

1、汉晋时期

历史上滹沱河迁徙无常,汉晋时期,滹沱河由今石家庄东行,经藁城、栾城,在辛集和邢台宁晋间与漳河汇合。

2、宋代时期

宋时由藁城南行流入邢台境内的宁晋泊。

文章图片10

3、明代时期

明成化八年(1472年)滹沱河经正定出晋县紫城口向南又入宁晋泊。

正德十三年(1518年)紫城口淤塞,滹沱河分流为二,一支入邢台境内宁晋泊,一支东溢由束鹿(辛集)鸦儿河汇人滏阳河。

万历十年(1582年),滹沱河南支由藁城往南,至邢台宁晋县东入宁晋泊。

文章图片11

4、清代时期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滹沱河又南徙,由晋县南州头村,经束鹿县百尺口(今属宁晋县)、新河县至衡水注入滏阳河。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滹沱河再次南移入邢台境内宁晋泊。

道光初年(1821年)以后,滹沱河全流汇入邢台宁晋泊。

咸丰元年(1851年)后,滹沱河自晋县上村向宁晋东北由司马、白豆、曹固、圈里等村向东南,经今宁晋百尺口至冀县王家庄汇入滏阳河。

同治七年(1868年),滹沱河道北移,形成今日之滹沱河流向。

至此滹沱河离开邢台已经154年矣!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当今邢台三大水系

邢台中部的大陆泽宁晋泊在上古时期曾经是优良的海湾,随着地壳板块运动,变成华北最大的湖泊,随着黄河、漳河、滹沱河、澧河、滏阳河、泜河等大河汇入的淤积,湖底逐渐抬高,又随着一些河流的离去,此处逐渐变成了陆地,如今虽然仍是洼地,仍是泄洪区,但已经不再有以前汪洋大泽的风光了,这显示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如今的邢台有21条河流,分属三大水系:

一、子牙河水系

包含邢台15条河流

大沙河—南澧河—北澧河(含北澧新河)、七里河——顺水河、白马河、李阳河、泜河、午河、洨河、北沙河、沙洺河、留垒河、滏阳河、滏阳新河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二、黑龙河(港)水系

包含邢台5条河流,黑龙港水系5条河道(老漳河————滏东排河、老沙河————清凉江、小漳河、西沙河、索泸河)。

文章图片16

三、卫运河水系

包含邢台相邻的运河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