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故事:支教之初二三事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支教故事

zhi jiao gu shi

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01

支教第一课

在忐忑不安中,我终于等来了支教的第一节课。

以前教过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从来没有教过小学,更没有教过数学。不知道怎么跟这么小的小朋友上数学课。还没有领到教材就反复和付主任交流,付主任安慰的话语慢慢减轻了我的焦虑。我决定第一节课不讲数学,想跟小朋友们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课堂上,我先做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来自郑州,之前是物理老师。物理是大家还没有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讲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力、热、声、光、电等自然现象。大家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解答。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了,我没教过数学,不过我有信心在这一学年能和大家一起学好数学,希望咱们能够共同进步!”

随后,我请同学们做个自我介绍。孩子们都很羞涩,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做自我介绍。后来我说:“咱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好不好,只说两点:一、自己的姓名;二、自己的爱好。”

结果,孩子们都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介绍自己爱好的只有三个学生:一个女生说爱唱歌,一个女生说爱写字,一个男生说爱打乒乓球。其他的孩子,有的说不知道自己有啥爱好,有的说没啥爱好。我不确定,连自己的爱好都搞不清楚的孩子是否心中充满了荒芜。此刻,我的心已经隐隐被刺疼了。

我引导孩子们说:“爱好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比如看书、做饭、跑步等等,爱好会给人带来很多精神上的愉悦。我希望同学们留意一下自己到底有什么爱好,以后我们再一起分享。”

接下来我做了一个调查:“你在家里,和爸爸妈妈或者爸爸妈妈其中的一方在一起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我发现只有八个小朋友举手。

我的心又疼了一下。不过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靥,我也有了些许宽慰:对于孩子们来说,大家都这样了,大概也是正常现象吧。

我给孩子们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我小时候和大部分同学一样,爸爸不在家,我和妈妈住在姥姥家,妈妈有很多时候也要出去开会和工作。我从小在姥姥家生活,直到上四年级我才跟妈妈一起回到自己家住。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饭吃,邻居知道了就给我送点饭,后来我就自己学着做饭,尽管做得不好,但是我自己在家的时候能吃上饭了。而且我一直认真学习,后来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现在我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生活还是不错的,养活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我来到这里教大家,我的孩子在家跟着爸爸生活,也没有耽误她们学习。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只要你想学好就一定能学好!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我认为,所有人都能走的一条捷径就是认真学习,考个好大学。云南省曲靖市阿都乡,被政府列为扶贫攻坚乡,是国家重点扶贫对象。林万东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家庭条件拮据,上有姐下有弟,再加之父亲因病家里缺乏劳动力。因此,母亲微薄的收入成为了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但是林万东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年高考取得了713分的好成绩,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工地上搬砖挣学费呢。”

我没有提到“留守儿童”这个名词,我觉得负面的现象最好不要随便贴标签。负面现象贴标签,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看到,不少孩子眼睛亮闪闪地充满了希望,表情充满了坚毅。

zhijiao

支教之初二三事

02

第一次上体育课

本来支教安排我教五年级数学和科学,我心里一直惶惶然,没教过嘛。谁知一个老师突然生病了,请假大概两周时间,又临时让我把体育课也上了。领导说,体育课上数学可以,上体育也行,让我自己安排。我是打算上数学的,我哪里会上体育课啊?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结果,孩子们说很久都没有上过体育课了,希望能上体育课。

体育课时间到了,我带孩子们到了操场,发现孩子们因为要上体育课太兴奋了,相互搂着抱着,跑着跳着尖叫着,也不会站队。我使出洪荒之力才把孩子们都叫到跟前,从“立正、稍息、向前看齐、向左转、向右转、向左看齐、向右看齐、两臂侧平举”开始练习整队。慢慢地孩子们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学会站队后,我们先热身,然后慢跑两圈,开始分组活动。我们的器材是学生自己带过去的:两根单人跳绳,一个篮球,一个足球。我就根据器材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跳绳,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双人跳,或者用跳绳跳皮筋;一组练习投篮;一组练习足球运球。孩子们开心极了。我看着孩子们开心,我也开心,但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不知道体育课该咋上!

周末,当我回到郑州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看到教体育的王老师还在操场上,赶忙过去请教。他一听我又教体育课,感觉很不可思议,我一直给大家的印象是弱不禁风型的。我把自己体育课整个授课过程,向王老师示范了一遍。他不可思议地问我:“你确定,‘稍息,是你刚才的动作吗?”我说:“是啊,有问题吗?”他说:“错啦,稍息应该出右脚,不是出左脚!”我头“轰”的一下就大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是咋回事,因为我跟学生面对面站,学生总是问我是左脚还是右脚,本来我都紧张,示范错了。下次上课一定要纠正!王老师又耐心地跟我讲了要领,要物色一个体育委员,喊口令的时候要有停顿,要给学生反应时间。比如,“向左转”要在“左”和“转”之间拖音,这样学生就有了反应过程,不至于动作做错。王老师一番指导,我收获颇多,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zhijiao

支教之初二三事

03

让人感动的善解人意小暖男

今天我讲小数乘小数,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我先让同学们自己计算,比赛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答案。当时我出示的答案是这样的:8.36×1.8=15.084(吨)

答案一出来,就有几个学生说:“老师,答案错了!”

我一看,大吃一惊:答案真的错了!当时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就问:“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来答案错了呢?”

我的课代表石墨涵同学举手,示意他来分享:“一个因数的最后一位是6,另外一个因数的最后一位是8,那么它们的乘积最后一位应该是8。”

他的回答迎来了全体同学的一片赞誉。

我说,那我们一起再计算一遍,看看正确的结果是什么吧!

通过师生共同计算,发现正确的结果是:8.36×1.8=15.048(吨)

我又进一步追问:“那么,大家觉得老师出错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大家觉得这个答案不太好想,一个个面露难色:老师怎么会出错了呢?

这时候石墨涵又举手发言,他说:“老师,我觉得你计算应该没错,可能是跟上一节课一样,从你的电脑上复制到优盘上又在白板上使用的时候,导致数字错位了吧!”

瞬间,我体会到了一个小暖男想替老师化解小小尴尬的善意之举,深深感动。

作为老师,我得正视这个错误的存在,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我说:“上一节课,我们确实看到因为错位引起的结果,但是这次真的不是错位。老师分析,这次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是老师计算对了,但老师输到电脑上的时候,不小心交换了后两位数字的位置,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错误的结果。所以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怎么细心都不过分!真的出现错误了也不害怕,及时找到错误的原因,把错误纠正过来,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进步,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zhijiao

支教之初二三事

作者:郑州第二十六中学  李亚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