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做好份内 兼顾份外——基于部分中小学教师工作方式的思考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最近,在与某学校校长交流时,我顺便提到了该校的XX名师,并言不由衷地夸赞了几句。当我夸完该校XX名师后,该校校长似乎并没有表现很高兴的样子,而是向我吐槽说:“XX名师是我们学校的XX部门主任,还兼有XX学科教学工作。但经常性外出做课、讲学,以至于很多时候部门工作完不成。”见我没有反应,于是校长带着一种调侃的语气继续接着说:“由于她经常不在学校,于是就经常调课,所教班级的成绩还不如一般老师的成绩好呢?”我顿时语塞,寒暄几句后不得不转移了其它话题。很显然,该校校长不仅丝毫没有以XX名师为荣,而是对该校的XX名师是有看法和成见的。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案例2:
某学校的一名科室中层干部,最近也因为该科室的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而苦恼。据了解,由于该科室在学校中是属于小科室,因此该科室目前只有两个人,即一名科室主任和一名办事员。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事务性工作较多,该科室主任就把部分事务性工作交给办事员。但他最近发现,安排给办事员的事务性工作,办事员总是以“忙”或“没时间”为由,要么被推诿,要么延误,以至于该科室的工作总是“拖后腿”。据了解,办事员所谓的“忙”或“没时间”,主要是因为该办事员经常给学校的一些校领导干“急活”,因此没有更多时间完成本科室的事务性工作。

(二)
上述两个案例,应该是我们学校中出现的有关学校管理工作的司空见惯现象,也是部分学校管理者的苦恼体现。我们分析发现,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部分教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份内工作,而“津津乐道”或者“被迫”忙于本科室或本专业之外的事情。
案例1中,在局外人看来,该校XX名师已经名声在外,是学校的一个响亮品牌,因此我们局外人感到其非常“高大上”。但该校校长恰恰并不这样认为,而是给我们“泼冷水”。这就是局外人和校内人的看法分歧。我们认为其中的矛盾点,就在于该名师没有做好份内之事,即没有搞好部门工作,没有好的教学成绩,当然也没有很好的引导本校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在该校长看来,该名师就是“不务正业”,没有发挥名师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

案例2中,该科室主任的苦恼在于,该科室办事员“热衷”或者“被迫”干一些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而以此为由经常性推诿本科室或者延误本科室的工作。事实上,该科室小,目前科室就俩人,而事务性工作则比较多,因此该科室主任不得不自己亲自处理很多事务性事情。而该科室的办事员也很委屈,因为哪一个学校领导都不敢得罪,安排的活又大多是“急活”,因此都要尽心尽力、加班加点完成任务。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加上学校领导交代的活一般都比较急,因此办事员推诿本科室或者延误本科室的工作也就显得是“顺理成章”了。

(三)
在一所学校中,每一名教师都会身兼数职,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而且很可能经常性接到“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学校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一样,学校中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学校这台“机器”的一个“零部件”或“螺丝钉”,大家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校这台“机器”正常运转。显然,学校发展是每一名教师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只是不同教师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

但是,就某一名具体的教师或者科室主任或者学校领导而言,其职责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有一定的明确分工,当然也有一定的合作。也就是说,每一名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有份内之事和份外之事之分。如,一名语文教师,其主要职责就是搞好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是份内之事。那么,如果学校有其他临时性的工作安排,当然也要配合完成,尤其是学校领导交代的“急活”,更要做到尽善尽美。这些临时性的工作,相对而言就是属于份外之事。显然,我们教师不能以学校临时性的工作安排甚至是学校领导交代的“急活”,那么就懈怠了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当然,也不能说学校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就相互推诿或者拒绝。
由此可见,一名教师如何妥善处理份内之事和份外之事,考量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智慧。从道理上来说,学校的事情是大家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应该不分彼此,不份内外。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学校欣欣向荣的发展需要。但我们发现,教师这种“不分彼此,不分内外”的工作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很简单,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零部件”还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四)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或过程的多种矛盾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只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告诉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任何事物或过程的诸种矛盾时,必须善于以主要精力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从而掌握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把事物或过程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予以统筹兼顾,发挥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不言而喻,我们教师的份内之事和份外之事就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显然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份内之事是主要矛盾,是核心,是中心环节,是必须首先责无旁贷、心无旁骛完成的任务。份外之事是次要矛盾,是在完成份内之事的基础上也需要及时完成的任务。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上述第一个案例中校长的吐槽和调侃,也不难体会第二个案例中科室主任的苦恼。因为无论是案例1中的名师还是案例2中的办事员,都没有及时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于仅仅是抓住了次要矛盾而忽视了主要矛盾,这样就会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也导致了所在学校领导或科室主任的不满意。

结束语
我们学校中的每一名教师(也包括学校领导),应该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即要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当然,也需要抓住事物的次要矛盾,即干好份外之事——学校的临时性工作或者学校领导交代的“急活”,二者应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如果为了完成份外之事而敷衍或推卸份内之事,这样就把教育教学工作搞颠倒了,就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另外一种工作倾向,即只做份内事,不管不问份外事,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冷漠心态。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份内事当然重要,但往往份外事尤其是学校领导交代的“急活”也不能随意推脱或者拒绝,二者要统筹兼顾,遐迩一体。也就是说,在能够完成份内事的基础上也应主动承担份外事,包括学校领导或者其它部门交代和共同需要完成的任务。

由此,我们想到了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但工作思路往往是紊乱的,工作方式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任何事情不分主次,不分内外,不分轻重缓急,这样不仅份内事没有搞好,而份外事也常常不能兼顾。因此,部分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非常迷茫、无序和无助,最终也往往是碌碌无为,无疾而终。
做好份内事,兼顾分外事,内外结合,统筹兼顾,这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有效工作方式。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