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场主人李富国 | 关于古井这个山场,我想说几句

 岩茶教室 2021-01-22

古井这个山场很有意思,虽然在岩茶粉里已经红的发紫,但是和牛栏坑这种红破圈的山场不一样,出了岩茶圈,知道的人并不多。


造成这种区别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拥有牛栏坑的山场主人真的多。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二三十户,说好的人多了,当然就火出了圈。于是这次古井我真的不敢再说只有谁谁谁有了,反正就那么几户,你们自己看。

▲ 今天刚拍的牛栏坑

另外一个则是古井真的太远了。牛栏坑就在公路边,对于普通茶友来说,甚至连武夷山景区的门票都不用买就能溜达进去打个卡,而古井则远在慧苑的尽头。

从水帘洞的票口进去,像我这样的小短腿没走一个小时,根本看不到古井的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古井这个山场虽然火,但是在我们专题里出现的次数不多,我们曾经非常做过一次专题,而且非常重视的安排了一期单独的内容。

但是也是因为太重视了,我们着重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古井的山场只有三户人家才有。但是今天我要特意和大家认个错,我错了!

其实上一次的专题文章一发出来,我们的老朋友慧苑坑山场主人李富国就给我发来微信,三个字,“我也有”。

为了掩饰我无知的尴尬,只能说你们家那么多山场,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也有啊,这样吧,我们再做一期古井的专题好了……李富国的回答是,算了,古井那里我也只有一点点。

▲ 山场主人李富国

 往期关联链接👇👇👇:

1.水仙状元李富国 | “今年的状元就是我家的慧苑枫树窠”
2.山场主人李富国|喝懂老丛水仙,那就真懂岩茶了

当时我天真的以为他可能真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直到今年我们和他又去了一趟古井,才知道当时他的那个回答到底有多凡尔赛!

01

小山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聊古井之前,先聊一下这两年岩茶市场火热的小山场概念,很多人甚至觉得小山场这事情就是岩茶教室无中生有的炒作起来的。

当然小山场这件事岩茶教室说得比较早,比较多我是认的。但是这也源自于我们对岩茶的朴素认知,不同小山场之间的滋味和香气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这些差异来自于武夷山千变万化的小气候。

概况的来说,影响岩茶滋味的小气候主要是大致受岩性、土壤、地貌、气候、水系,植被等影响。周边的岩性决定了土壤的元素,设置会影响土壤的组成,而地貌又决定着水系分布的形成,并影响周边的植物和生态。

我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是1943年,我国著名农业生化专家王泽农著作《武夷茶岩土壤研究》中的一张插图。

王泽农把正岩区域的土壤类型分成8个大类,32个小类。限于当时的研究手段,王泽农的研究当时还主要集中在土壤形态的分类,对于土壤主要矿物质乃至微生物的分析并没有进行。

近年来也陆续有专家学者对岩茶土壤的矿物质等内在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略显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主要都集中在正岩区和外山的研究,而没有进一步的细分和深入。

▲ 李富国古井山场土壤

对于Y老师这样只是嘴馋,但是又爱刨根问底的茶客来说,划分小山场的依据大概也主要是根据土壤和地貌的关联性吧。

02

古井的井到底在哪里?

具体到古井这个“网红山场”,很自然的大家都会想知道古井这个山场有没有一个类似牛栏坑的不可思议,慧苑坑的慧苑寺这样的打卡景点,所以古井这个山场到底有没有井呢?

李富国和我们说,这一带的山场之前的名字叫做“碳窑”,是当地人烧炭的地方,至今我们在古井山场还能见到散落分布的烧炭遗迹。

当地人也把这一片山场叫做炭窑,至今还能看到烧炭的遗址

前几年,某品牌在市场上突出古井为山场卖点的“天价茶”之后古井山场才逐渐的火了起来。

古井火了之后,许多茶友也纷纷来找这只母鸡。在朋友圈里最流行的说法古井有一个口常年不枯的井,我们特意和李富国求证。

李富国说,古井这一点关于这口井到底在哪里也一直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岩石上凿出的两口井。这口井我在茶季的时候也曾经去打过卡,这是一大一小两个两个水坑,有点像人工开凿又有点天然形成的样子。

 传说中的那口井

还有一种说法是用石井栏围成的,井栏在动乱时代已经被毁,现在仅存遗迹。这两口井本身离的也不远,而离李富国家的茶山更是只有不到200米的直线距离。


 李富国家的古井山场

其实古井这个地名,古人的定义更妙,在乾隆年间的《武夷山志》中对于现在大火的牛栏坑慧苑坑都没有提及,而对于古井则有专门的篇章提到:

古井窟翠竹窠西,棠岭东,亦依三仰峰。有水从三仰泻下,注于石窟,深碧澄泓,四时不涸。僧心坦创室于此。

其中的关键词是有水注下和曾经有和尚在这里筑室修行,恰恰没有提到什么井。我想古人可能是把那个深碧澄泓的石窟当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口古井了吧。

 古井山场石室遗址

我们在寻访古井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石室的遗迹,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文遗迹更应该成为古井的核心地标。

03

拿状元的是枫树窠

但卖得贵的却是古井

对于“网红”这个标签,现在有一个潜台词大概就是,“切,就是会秀而已,又不能打”。在李富国这里,会有这个问题吗?

要知道李富国可是19年的天心村斗茶赛的水仙状元,而他拿状元的那个山场就是我们慧苑坑集萃里的枫树窠老丛水仙,甚至他家的厂名都叫枫树窠,但是在他眼里,古井这个山场的地位却一点都不会低于枫树窠。

巧合的是,枫树窠和古井恰恰也是Y老师经常拿出来对比的两个小山场。

这两个山场都是在慧苑的高处,慧苑走到底是一片叫做天角的山场,向左走就是古井,向右走就是枫树窠。李富国的这两片山场都是属于“高处的坑涧”虽然海拔很高,但是都是古人特意找出的坑涧地貌并且开辟出的盆栽式茶园。

李富国家的古井山场坐落在山凹之间

李富国在枫树窠的茶园有两片,一片是小队分下来的百年老丛,一片是树龄在相对低一些的老丛,当年拿状元的就是那片树龄在最佳状态的老丛。

那片茶山我去了几次,比较熟悉,而这次到了古井,我惊奇的发现两个地方的茶园连拍出来的照片都很像,很有点互相cosplay的样子。

李富国家枫树窠老丛水仙山场

只是面积好像比枫树窠的大上不少,目测这片茶园每年大概能产出不低于200斤的精茶,你们看,这就是大户人家嘴里的一点点。

李富国和我们介绍这片茶园早期种植的就是水仙,树龄有百年以上。后来茶园荒废,一些茶树逐渐老死,70年代的时候,由他爷爷又重新开荒开辟出来的,目前整片茶地里,百年以上的老丛依然保留了一部分。

▲目前保留的百年老丛

而其余大部分的水仙树龄都和枫树窠拿状元的那泡茶差不多,正好是香气和丛味特别平衡的时间段。

李富国和我们说这两个山场虽然看上去地貌接近,土壤结构看上去也差不多,但是出来的成品茶滋味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

枫树窠的老丛香气更加明显,更符合比赛的特点,香水韵平衡性不错,而古井的特点则是茶气和韵感更强。李富国说,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实古井山场背靠的三仰峰。

▲ 从三仰倾泻下的瀑布

三仰峰是武夷山景区的最高峰,海拔777米,古井山场就坐落在最高峰三仰的北坡。

没错就是最近人手一件的羽绒服THE NOUTH FACE,当然这个北面说的是雪山,从户外运动的角度来说,北面因为日照时间短,积雪更厚,攀登难度更大,而对于岩茶来说,也是一样,巨大的山体,遮挡了大部分的日照。

我去过几次古井,因为路途远,到达的时候都已经接近中午,基本上几户人家的古井山场都只在正午时间能够享受到很短的日照,以这次我们去的1月中为例,这片山场的直接日照时间,不到1小时。

同在慧苑高处坑涧的枫树窠,由于周围没有更高的山遮挡阳光,所以日照条件相对更充足些,而这一点给茶的内质带来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枫树窠的茶香气更加显著,加上枫树窠本身的山场味,这才帮助这款枫树窠老丛19年一举拿下天心村的水仙状元。

但是即使是和慧苑首个水仙状元比,古井的这款老丛也毫不落下风。

李富国和我们说这款古井和枫树窠一样,都是他们家老丛的“代表作”,甚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款古井的价格是比枫树窠还要更高。去年李富国拿了状元以后,很多茶友都慕名找上门来,但是走的时候,除了枫树窠老丛,这款古井老丛也是每个人都拎着走的。

今年的古井到现在也已经售罄,最后的一点点就在岩茶教室和大家分享啦。SO,老规矩,明晚八点半,我们只和你分享,我们来认错的古井老丛,今年最后的30份,务必设好闹钟。





李富国古井老丛分享

独家福利  30份限量分享

1月21日 明晚20: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