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路上幸遇天人之师——曾仕强

 曾仕强 2021-01-21

文/王春月

作为一名90后,高中时期父母离异,导致我性情大变,悲观厌世,曾经有过,出家当尼姑的念头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大连接触到传统文化论坛,三天的学习时间,让我的人生观,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我从一个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偏执女孩,变成一位懂得感恩,勇于付出的志愿者。

对待父母也一改往日的仇视和抱怨,一旦有机会就参加传统文化论坛和雨花斋(免费素食餐厅)的活动并担任义工,并坚持吃素七年。

我想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遇曾师



源于学习了传统文化,才有机缘接触到了曾仕强教授写的《孝就是道》一书。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教授讲到,为官者要先修其身,也就是学会做人,而做人首要的是尽孝。

长期以来,“孝道”,被西方思想所淡化,甚至还去唾骂和讽刺,于是发生了弃养年迈父母、打骂甚至杀害父母的罪恶行径。

基于此,曾教授以弘扬孝道,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传承国学之神脉,讲述为人处世之根本。

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大道,以名人尽孝的故事为主体,从孝德、亲情、孝治等多个方面加以点评。

讲述,对照当下时代的现象、案例,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去妄存真之路,使我们每个人更好地领悟孝道文化。

向孝敬的人学习,从而将孝道转化为自身,仁心改变为自觉,塑造一种良好的美德与素质。

让我们接棒传承,从自身开始,在家庭实施,共同修缮现在的社会民风。



二、己行善



曾师智慧让我们获益良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曾师说,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善与尽孝。

大学毕业从事教育行业的这几年,去新疆边远地区,教过三四年级的学生,带过学前小班的幼儿,使其健康成长,圆了我的支教梦。

跟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快乐。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教育教学和为人处事中,也是一种积德行善吧。

虽然从新疆支教回来,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可跟当地孩子们的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并一直期待他们,能早日来到山东接受更好的教育。

周末一有时间,就用视频聊天。看看他们最近的生活,听听学习的压力,谈谈未来可能面对的境遇。

有个小女孩的身世可怜,为了省每天6块钱的伙食费,中午常常饿着肚子,我连忙拿出工资,每个月给食堂缴费,让她好好吃饭,安心学习。

她也亲切的称我为“姐姐”。



三、心尽孝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用7年的积蓄在威海给母亲买了房子,只因为听导游说了一句:威海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最适合养老。

我跟随母亲过起了精致的三线小城市生活,每个周末都能开车回去陪陪妈妈,感到很满足和幸福。

母亲欣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于一个单亲妈妈来说,女儿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儿女来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健在,让我们有空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聊聊天、说说话。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父母不再缺吃少穿,更不需要我们财物邮寄,而是我们的陪伴,是我们回家的时间。

陪伴父母从现在开始。

说真的,是曾师智慧,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拥有一颗为社会人群做贡献的心!

我会一如既往地追随曾师智慧,并用满腹热忱回报社会。

衷心希望我们曾师智慧能发扬光大,以自身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END

作者简介:

月月,东北90后,双鱼座。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