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剑秋形意拳术》两个版本的比较——进退连环拳

 武谈 2021-01-21

李剑秋先生

李剑秋(1881—1956年),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近代形意拳教育家,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几十年,是近代将形意拳术传入大学的先驱者。

李剑秋先生于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的《形意拳术》一书,介绍了形意拳术的源流、意义、特点、特长和效果,对五行拳、进退连环拳进行了讲解。本书全文附录了济源郑濂浦先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夏天从济源原作杰先生处抄录的武穆拳谱,即《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其中包括“要论”九篇(含“心意要诀”)、“交手法”一篇。这是历史上该珍贵文献首次对社会公开。

1922年,李剑秋《形意拳术》又重新出版,被学界称为“《形意拳术》1922年版”。该版本对1919年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充实和改进,最为珍贵的是新补充了五行拳和五行进退连环拳的详细动作说明。还有李剑秋演示的拳照33幅(包括重复使用的)。除了这些动作说明的价值以外,这一组拳照在别处难得一见,相当珍贵。1926年,清华马约翰先生在美国春田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的副论文《中国拳术入门》,其中所用的李剑秋拳照应该就是本书中的这一组。这一组拳照,示范准确,动作纯净,身形干练,毫无俗气,使我们得见又一位民国形意拳大师的风采。

李剑秋《形意拳术》这两个版本问世,前后间隔三年,独自发行,各行其是,使各自的读者,难以同时一窥全豹,这一缺憾,竟一直延续了九十八年!

2017年9月,这个近百年遗憾,终于得到了弥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文武术事业部将李剑秋《形意拳术》1919年版、1922年合集出版,定名为《李剑秋形意拳术》,从此,这部中国形意拳史上的重要文献,就以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为使尚未购得此书的读者先睹为快,武谈公众号分别扫描了两个版本中 “进退连环拳”的内容,以供研究者对照阅读,品味两版之异同。

李剑秋《形意拳术》1919年版“第四章 进退连环拳”原文

1919年版第10页

进退连环拳者,连五拳而成者也。凡十一着:一、劈拳;二、崩拳;三、退步崩拳;四、顺步崩拳;五、双横拳;六、炮拳;七、退步劈拳;八、劈拳;九、攒拳;十、劈拳;十一、崩拳;十二、作崩拳转身。转后次序仍如前,至再作退步崩拳时止,即以退步崩拳收式。

李剑秋《形意拳术》1922年版“第四章 进退连环拳”原文

1922年版第17页

1922年版第18页

1922年版第19页

1922年版第20页

1922年版第21页

进退连环拳者,连五拳而成者也。凡十一着。

(一)劈拳。如第二十一图。

(二)崩拳。如第二十二图。

(三)退步崩拳。其法先将在后之右足退后一步,然后左足更退一步于右足后。同时右拳收回、左拳发出,如第二十三图。

(四)顺步崩拳。顺步崩拳者,右足、右拳或左足、左拳同在前之谓也。此时不便左足自后进步而右拳同时击出,故即使在前之右足与右拳同时前发也。同时左拳收回,左足跟上。如第二十四图。

(五)双横拳。两拳相交,右拳往外,身半向左。如第二十五图。然后两拳分开,两臂作一半圆弯,切勿僵直,仍须微弯而含力。如第二十六图。然后左拳放开,右拳与左拳合于脐处,贴身靠住。当两手分开时,在后之左足退后一步;及二手合时,在前之右足即与左足相并,身仍半向左。如第二十七图。

(六)炮拳。作左拳、右足在前之炮拳。如第二十八图。

(七)退步劈拳。法在先退右足;右拳落下时,向前作一半圆形。左拳须先抽回,然后再劈出。同时左足稍退,须在右足前。如第二十九图。

(八)劈拳。但此劈拳仍须左手、左足在前,其法在将在前之左掌,转变成拳而抽回至心口,更自心口劈出;同时贴身靠住之右手,亦变拳后仍变掌。如第三十图。

(九)攒拳。右手、左足在前。如第三十一图。

(十)劈拳。左手、右足在前。如第三十二图。

(十一)崩拳。如第三十三图。

(十二)作崩拳转身。转后次序仍如前。至再做退步崩拳时止,即以退步崩拳收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