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冉克林:​我的姑妈,江姐的闺蜜

 故人旧事2020 2021-01-21

·故人旧事2020·周日特刊·

我的姑妈,江姐的闺蜜

作者:冉克林

电影《烈火中永生》广告

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在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的于蓝老师,于2020年6月28日病逝。看到这一消息,想到比于蓝老师小一岁、现住在养老院的我的姑妈冉毅坤,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重庆,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红岩》,没有人不知道江姐——红岩烈士江竹筠。但是没有人知道,我的姑妈曾经是江姐的闺蜜,她俩的友谊长达十多年,直到江姐被捕失去联系。

1964年初,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剧组先后到重庆来收集资料,采访了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和小说原型人物以及与原型人物接触过的许多人。我姑妈因为是江姐在孤儿院时最要好的同学,参加工作后又一直保持联系,并为江姐传递过信件等,也就成为电影剧组采访的对象。

这期间,姑妈多次向江姐的扮演者于蓝介绍了江竹筠在孤儿院生活、学习以及两人工作后的往来情况。在得知姑妈珍藏有一张江姐的照片时,于蓝把这唯一的江姐照片借走了,至今未归还给姑妈。

姑妈冉毅坤摄于1956年

我们的老家在原重庆巴县虎溪区冉家坡,姑妈原名冉鉴霞。姑妈4岁多时,在重庆打工当厨师的爷爷就因病去世了,丢下了4岁的姑妈和2岁的我父亲。20多岁的我婆婆(祖母)把一双小儿女托付给农村的亲戚,毅然独自从乡下进到重庆城当保姆。姑妈和父亲就成了1920年代的农村留守儿童。

由于婆婆勤快、老实、能干,很快就得到了雇主全家的信任,还要给婆婆介绍对象……后来得知她在农村还有两个孩子,都很是同情,就介绍并担保我父亲到孤儿院读书。

那是1931年,婆婆担心父亲进了孤儿院后,姑妈一个女孩子留在农村让人不放心,就临时起意,让姑妈顶替她弟弟冉毅坤(我父亲)的名字,进入了重庆孤儿院(现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地址)读书。从此,姑妈的名字就成了冉毅坤。

在孤儿院读小学期间,姑妈结识了同班的江竹筠,并成为闺蜜。

江竹筠烈士(1920-1949)

当年,江竹筠的父亲来渝打工,照顾不了家庭。江竹筠姐弟就随母亲,从四川自贡老家投奔到重庆她舅舅家。江竹筠的舅舅李义铭,四川自贡人,1920年毕业于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是西部地区第一批学西医的学生。多年之后,李义铭在重庆创办私立义林医院,后改名为重庆市外科医院(现渝中区观音岩中山医院)。在江竹筠父亲病故后,她姐弟俩也进了孤儿院。

由于江竹筠姐弟与我姑妈同班,她们的父亲都已病逝,母亲进城帮人,又都有个弟弟,家庭经历很相似,她俩自然就很亲近。特别是当年的江竹筠和我姑妈又小又瘦,时任该班的老师陈芳莲见状,每天晚上就把她俩带回自己的宿舍,住在一起,细心呵护。

听姑妈的孤儿院同学王生贵阿姨讲,姑妈在孤儿院,不光学习认真,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还学会了弹钢琴、作诗、唱歌、跳舞,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在孤儿院读书期间,每到星期天,时常有人接江竹筠和她弟弟江正榜去他们舅舅家,一是看望妈妈,二可以改善伙食。有一次没有人来接,江正榜就约姑妈一道去他舅舅家,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天。后来他姐姐江竹筠知道了,很不高兴,一直责备弟弟为什么不叫上她……

从孤儿院小学毕业后,江竹筠考上了重庆南岸中学,姑妈考上了四川省女子职业学校。

在四川省女子职业学校,姑妈十分活跃,她性格开朗,善解人意,人缘很广,有一群女生成了她的闺蜜。每逢假节日,她们就手提当时女生中流行的手提包,买些喜好的瓜子、花生和糖果,闲逛沙坪坝街头,边吃零食,边聊天逛街。

毕业参加工作后,姑妈还常邀请小学中学的好友,到我们在渝中区地母亭的家,由我婆婆热情款待,她们都亲切地叫我婆婆为妈妈,老人家也很高兴。

姑妈的这些闺蜜,家境都比姑妈好。她们青春焕发,无拘无束,每逢到我家都高谈阔论,嘻哈打闹,我婆婆对此很不感冒。但每逢聚会,有一位女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从不插嘴,我婆婆对这位文静的女生印象很好。她后来就成了我的妈妈。

姑妈1938年从省职校毕业后,先后在多家工厂公司从事出纳或会计工作,并与江竹筠多有往来,帮她送信、带东西,直到江竹筠被捕失去联系。

尽管我婆婆不识字,但姑妈和父亲很听她老人家的话,姐弟俩对婆婆十分孝顺。在此期间,有不少绅士追求姑妈,都因婆婆不满意而不了了之。婆婆对姑妈和父亲的婚姻大事有最终的决定权。

在我小时候,由于母亲奶水少,姑妈就从解放碑的市场上买来美国产的克林奶粉,一直供我吃到两岁多,我也因此取名为“克林”。

也在那时,经姑妈的孤儿院同学田希玲阿姨介绍,姑妈认识了在重庆市公安局工作的姑爹,婆婆也认可了这位朴实的北京籍女婿。

解放后,姑妈先后在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电子仪表工业局的财务部门从事会计工作。

在1960年代初的一个周六,姑妈去上清寺工商银行办理业务,遇到了正在工行检查工作的陈芳莲老师,十分欣喜。对这位在孤儿院悉心照顾过自己的老师,姑妈一直铭记在心,十分感恩。陈老师这时已在重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从此,陈老师就成了姑妈家的常客,我经常在姑妈家见到这位气质高雅、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我们晚辈都叫她陈姨。

重庆孤儿院老师陈芳莲,原来是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在重庆财会学校任教。1950年代初,曾到北京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据陈姨讲,她是用中英文编写的财会专业教材。在1957年的运动中,她被学校组织学生批斗,被清理出教师队伍,下放;几年后落实政策,才被调到重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直到退休。陈姨说,她最喜欢的还是当老师,尽管……

到了1980年代初,我参加了市文化宫的职工英语口语学习,每当在姑妈家遇见陈姨,我都要向她请教,每次她都耐心地指导我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技巧。

姑妈冉毅坤晚年照

姑妈在财务战线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曾获“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三十年”国家部级荣誉证书。在办理退休时,姑妈本来可以按离休干部办理退休,但她提供不了与江竹筠往来联系的书面证明(包括与江竹筠的照片),未能享受到离休干部的待遇;又因为要让当知青的小儿子顶替回城工作而提前退休,工资待遇就比正常退休的要低一截。

早年,爷爷去世后,婆婆进城帮人,姑妈和爸爸留在农村,不到5岁的姑妈对我父亲特别呵护。每当婆婆从城里回乡时,都有人向婆婆“告状”,这时婆婆就拿姐弟俩是问。父亲心虚,总是急忙矢口否认,绝不承认有错。婆婆就对姑妈一阵开打,每次姑妈都默默忍受。父亲躲过了处罚,还暗暗窃喜……父亲到了晚年,多次给我讲:对不起他的姐姐,很感激姐姐在小时候,每次都替他挨打,从不申辩一句。

几年前,姑妈出现了严重的老年性记忆障碍,且行走困难。现在入住养老院已经四年多。每次去看望她时,我都先自报家门,说:“大爹,你的大儿子冉克林来看望冉毅坤来了。”每当听到我的名字,她迷糊的神情马上就开朗了,我们之间有问有答,互动愉快。

姑妈今年98岁了,衷心祝福她老人家,长寿、健康!

2020年8月22日

作者近照及简介:

冉克林,出生于1949年。重庆一中老三届高68级学子,1969年3月到巴县陈家桥公社插队落户。1971年进重庆天然气化工研究所工作,1974年在重庆化肥矿山工业公司,高级经济师,从事行业管理。2006年在重庆乘风航空票务服务有限公司。2017年辞职休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