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鸣:笔记:忆我的化学启蒙恩师 唐询季老师

 故人旧事2020 2021-01-21

·教师节特稿·

笔记:忆我的化学启蒙恩师

唐询季老师

——又一位重庆一中学子的感慨

作者:钱鸣

唐询季老师的雕像陈列在重庆一中图书馆内(王康创作)

“笔记”顾名思义就是“用笔所做的记录”,通常是指我们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百度了一下,笔记除了上述含义外,它还是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早晨,听了两遍傅朝阳同学从美国发来的“最后告白5——内圣外王之志天下第一母亲”

“不久之后听说他是我们唐恂季老师的儿子,所以对他又多了一些关注,要知道唐老师可是我们一中乃至重庆市的金牌化学老师,大家都称唐老师是‘化学大王’。因我们班的化学老师生小孩,唐老师代过我们班一段时间化学课,唐老师严谨慈祥、博学多才、品德高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恩师形象永远难忘。非常荣幸唐老师为我启蒙并为我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让我终身受益。”

我的以上这段文字也被编辑在“最后告白5”中,唐恂季老师的音容笑貌一下子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四十七年前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令人难忘!

与此同时,“笔记”两个字不断在我眼前突出显示着……是的,正是“笔记”两字勾出了我和唐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

1973年,初三下学期某天,唐老师为我们班讲授完一次化学课,并为我们布置了化学作业。之后我翻着课本、看着化学课的课堂笔记,按唐老师讲授的学习要点和方法,很快完成了化学作业,准备合上作业本时,突然想起了当时哪位一中学生写的顺口溜(现在的语言叫段子):“上课记笔记、下课收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加上当时觉得化学课要记要背的东西太多,于是我就在作业本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把上面这段顺口溜抄了上去。

这之后的一节化学课,课代表分发了同学们的作业本,我拿到作业本,看到了唐老师为我批改好的作业,同时不经意地翻到了作业本那个不显眼的地方,突然看到我抄的那段顺口溜旁,唐老师用漂亮的字体写下了一大段红色文字。

唐老师写的原文我已经记不准确了,其大意有这么几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和背)、记笔记的好处(巩固记忆、梳理课程的框架和逻辑)、知识点的掌握(笔记与背、与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系)、学与考以及背与忘的辩证关系。

毫无疑问,从这看似很平常的老师写给学生的一段话,能看出老师的敬业与用心,而它给当时的我和今后的我的帮助和鼓励则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正是因此,我从此开始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跟随着唐老师的思想、思路和一言一行,开始探寻神秘的化学世界。之后,我的学习、工作也与化学密切相关,从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的学习,到环境工程、环境科学领域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科研、教学工作。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我生长在化学之家,我的化学启蒙不是来自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的父母,也不是来自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小舅舅,而是来自恩师唐恂季老师!

今天,当我看到了我在不同时期记下的100多个大大小小笔记本时,思绪万千……非常荣幸唐老师为我启蒙并为我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让我终身受益。

在那1973年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看到了唐老师这位辛勤园丁的言传身教:课前认真备课,三尺讲台专注讲授,课后耐心答疑辅导,仔细批改作业,风里来雨里去,一丝不苟地教学;同时,唐老师又像班主任、辅导员一样,关注着学生的心理活动、世界观的形成、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唐老师形象慈祥和蔼,语言严谨生动,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精神充实,信仰坚定。她为了神圣的事业和职责,用自己的举止言谈、知识智慧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我想,普通园丁和教育大师之间也许就只有这一步之遥吧。

几十年后,我一口气读完《咏而归》之后,更是深深地感到“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是艺术”这句话的含义。从母校重庆一中竖立的唐恂季老师的雕塑、每年为优秀学生颁发的“唐恂季”化学奖、桃李满天下的一中学子以及在校师生对唐老师的崇敬与追思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大家心中那座永恒的艺术丰碑——为人师表、相夫教子都做到了极致的唐恂季老师!

2020年7月24日

作者简介:钱鸣,1970年代的重庆一中学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