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

 人在江湖看风云 2021-01-21

发展

孙向兵

Linda老师问:“您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之后,生活有什么改变?您是怎么看待荣誉的?”

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应该用新教育的观点来看待,这是自己努力工作的额外奖赏,心态坦然!至于生活有什么变化,我还没感觉到,很多时候别人介绍我就多了一个头衔:马云乡村教师。我想,这是一种认同,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责任,一种鞭策。我特别欣赏范韦军的一句话:“对于任何荣誉的获得,都是一种心态,就是我自己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社会,我不会产生什么心理包袱,也不会受道德的捆绑。”同时也欣赏毛毛的感受:“我努力做一个良师,是让孩子满意,家长满意,而不是力求领导满意。”

 我追求的是什么?其实是能有一个平台,能让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作为一个乡村教师,自我价值是什么?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身边的孩子,影响更多的乡村教师,从而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有老师说:“这需要机遇,需要遇到生命中的贵人。”的确,我遇到了许多值得我感激一生的人:刁纯焕、李明辉、李国斌、张辉忠、刘恩樵、Linda……,太多太多,数都数不过来,他们在我生命的各个时期,指引着我前行。

所以,当我是老师时,我希望,我是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能够指引他们向着明亮那方前行。

当然,面对荣誉,要清醒的问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记初心,砥砺前行,才能走得更远。

三位乡村教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幸福,幸福很简单,就是用心付出那一刻,收获着家长的认同和孩子的感恩。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蓝玫老师带来《家校有路,心桥可通》的关于家校沟通合作的经验之谈。

她从《和甘伯伯去游河》的绘本出发,问“老师,如果我有‘一条船’,我让谁上船?”

“如果是父母,他们会希望孩子上谁的船?”

“如果是孩子,他们为什么要上船,是不是真的不听话?”

三个问题,让我们从不同的角色来思考自己做得对不对,提出家校因“娃”结缘,所以,家校合作,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家庭和学校,不是对孩子的简单交接,而是一个生命成长的需要。

童喜喜老师认为“每一个成人都曾是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盘古。”我们怎样尊重孩子的个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呢?这就需要家校目标一致、相互配合、行动有则、共同成长。

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把自己当成孩子。”这样才有真正的认知孩子,和孩子沟通。

在家校沟通这一块,其实我做得很差,虽然有电话、QQ、微信、E学平台、还有家访,表面上是利用了各种手段,到底效果怎么样,只有自己知道。

我有时会抱怨农村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却没有想办法去改变家长的观念。结果,对于孩子的培养,没有达成共识,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是冲突的,孩子的培养最终是失败的。

我自认为和孩子的关系相当不错了,但是,在蓝老师这里,我发现,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的丁杭缨校长,提醒我们清醒的看待当下流行的各种课堂模式,必须结合校情、学情,因地制宜开展课堂改革,才会有效果。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王雷英校长认为学科的边界正在融化,我们必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来看待学科教学。我特别赞同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唤醒,在于发展和成全。”我们做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唤醒孩子的求知欲,发展孩子的能力,成全孩子成为自己。

两位校长的分享还给我启示就是那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两位校长的眼界和修为,成就了两所名校。

晚上,观看了纪录片《叩响成功之门》,影片讲述的是一所高中的创新教育。这所学校没有课本、没有作业、甚至没有传统的教室,学校更像一间大大的厂房,学生们茫然,家长们质疑,但这所学校的教师却说服家长和孩子,来参与到学校的改革中。

这里,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做一切,这里的学习,是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而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小组思考与协作,需要有领导力和执行力……,在这里,没有考试,有的只是在期末把自己负责的项目向公众展示。有孩子失败了,孩子并不气馁,而是选择在暑假里继续去钻研,继续去完成项目,最终获得了成果。而这所高中升大学的比例是98%

那些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最终会遗忘,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应该教育一个班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是B,但是两个月后,再考同样的题目,结果平均成绩是F

这所高中培养的是孩子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生存的软技能,符合教育的四个要素:知识、技能、品格、文化。

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也能这样去创新,但是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很难真正的实现。而且,我作为一个教师,我的知识体系并不能支撑完成这样的项目学习。

我想,如果有一天取消了考试,而是让学生去完成一个项目,这应该比枯燥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更具吸引力。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们看不到知识的价值在哪里,如果是用来完成一个项目,他立马会明白,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学起来更具内驱力。

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梦,前面有人在挑战传统,后面的人会站在这些前行者的肩膀上,突破层层困难,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需要的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