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风险管控体系,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基业长青俱乐部 2021-01-21

 前 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1.0阶段进入2.0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进行项目建设。然而部分企业由于海外风险管控能力的缺失,项目屡遭亏损,举步维艰。若要化解风险,笔者认为应以专业化的市场资源为抓手,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今年五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从以搭建框架为主的1.0阶段,进入以优化升级为主的2.0阶段,以政府和大型央企为主导的“国家队式”的运作模式将向更为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转变。然而,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由于不熟悉海外社会经济和营商环境,缺乏与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团体交涉的经验,缺乏应对地缘政治、安全、法律法规、运营等各方面突发风险的能力,导致项目投资效率低、投资成效大打折扣。

那么我们的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呢?笔者认为,企业出海投资应以专业化的市场资源为抓手,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宏观经济环境层面

政府应扮演保驾护航的角色,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评估智库,运用高度客观、独立、透明的风险模型对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行业风险进行分析、追踪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的前期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微观业务运营层面

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以项目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境外项目风险管控体系。这其中既包括组织体系建设,也包括制度体系建设。

2、注意风险的识别。首先,在市场开发、项目选择、招投标以及项目实施、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经济与金融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安全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技术风险、报价风险、商务风险等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其次,将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形成一个持续动态的风险管理流程。最后,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全覆盖动态监测、分析与管理,对项目面临的风险实时监控,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

3、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的预判,对各风险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评估,进而评定风险等级,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4、在当地市场积极引入本地化、多元化的海外投资服务合作伙伴,为企业因地制宜的提供相应风险预警和保护。

随着“一带一路”全球化、开放化和复合化程度的加深,2.0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乘船出海的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海外投资的战术储备,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同时建立多层次的风险保障机制、形成严密的风险管控体系。面临风险与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妥善应对,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笔者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商务人员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受感于研修班的李老师从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法律法规、技术研究、经济评价、环境评估、风险分析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探索“一带一路”中BOT/PPP投资项目风险管控体系的搭建以及可行性的研判,写下此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