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拜托 冒味唐突于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10、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11、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笑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12、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13、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14、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第五部分、古代纪年、月、日的方法 一、古代纪年、月、日法 1、纪年法 古代的纪年法形式较多,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与干支兼用纪年法等。 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这样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2)、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如“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也有年号和干支兼用的,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另外,由于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所以又可以根据地支判断出某年所属的生肖动物。如1996年为丙子年,子属老鼠,所以1996年为鼠年,同理可以推断出2002年属马年。由此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算出每一个公元年的干支年及其所属的生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