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称谓

 渐新堂 2021-01-21

生活中的称谓

渐新堂

       上旬在成都开会,被不同地方的人对自己的叫法,产生了一丝丝感触。

       熟与不熟,工作时间长与不长,亲疏关系在与不在,至少有以下几种叫法,老师、老(含姓前姓后)、先生、所长、主任等等,快奔七的人,幸好还没有人叫小唐,其实真有,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

       因为,参加工作快十年,即自己已经年过不惑之时,除老书记老主任老前辈外,还有一位比我小的同事,也是师弟,居然叫我小唐。一次两次三次也就算了,大庭广众之中,正式会议的之前之后,也这样叫我,心理颇有一丝不快。后来一问,才知道人家是按照社会通行叫法来的,叫小,年轻,人人高兴嘛,而自己却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观念的影响下,希望打造自己,以留给社会稳重成熟的印象。

       细想起来,这么众多的叫法,也是事出有因的。主要还是自己工作不到位,或者说沟通不到位。

       从在内陆开始,我就公开亮出并坚持一个观点,所有的职务都是临时性的,职业还相对长久一些。应该考虑若干年都不必改口称谓的前提下,就叫老师吧。因此,凡是比较熟悉的,相处比较久的人都知道我这一观点。当然,同辈或年长一些的人就叫小唐老唐,或直呼其名。

       不熟悉的人则叫一些他自己所知道的临时性职务,也是顺应社会大潮的,可以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开始叫我唐老。自己很不喜欢,似乎来日不长计日可算的状态已经开始。而我自己至今还不大去考虑年龄,也似乎没有必要去过早考虑年龄。

       前些年到北方碰上一位省里的语文主管,车上一顿唠嗑,会上一场讲座。下来之后,非得要改口,不再称老,而叫先生。我坚持说不够条件也没有必要,他却坚持说,必须的,给他这个发自内心的愿望。

拒绝不果,只好无奈。

       一时一地的叫法,还是不如超越时空的叫法来得自然熨帖。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