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传统历史学割席的上古历史学12例(初稿)

 云锦居士 2021-01-21

近年新史观与卫星考古的上古史研究,发现历史并不是如人类现在之所想,要想正确的认识,需要新增不少知识点,初步列举一些 如下:

一、红山以北的玉器和龙比中原更早

玉器和龙是华夏最重要的标志物,但从红山开始,包括红山、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西伯利亚等地域在内,其所发现的玉器和龙都比中原更早和更北,这样一来,华夏发源于中原的认识需要改写了。

二、华夏最初的玉石源于贝加尔湖玉矿

过去一般认为,华夏五千年的玉器除了少数是鞍山市的“岫岩玉”之外,只能是归于西来的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玉”等,现在发现贝加尔湖附近存在很多玉矿,西伯利亚玉器应该出自于此。

三、华夏是一个 超大的部族联盟

过去以为华夏是单个的部族,现在看是一个超大的部族联盟,仅有记载的“风姓”十个或十三个分部即已经非常了得:天穹部,天齐部,天风部,天阳部,天阴部,天山部,天虫部,天鸟部,天皇部,天帀部,燧木部,燧火部,大火部,其中有些已经能在现代对上号。

四、人类五千年主要是“合”的进化

过去以为五千年大历史是一个“分”的过程,现在看是一个人类生存接受抱团取暖的“合”的过程,从较低规模的互助合作,到血缘部族联盟,再到非血缘的文明国家形态,最后到超大文明国家形态,现在“新冠”给进化效果打分,中国的国家形态打分最高,西方只是中等的国家形态,几个大国都特别困难。

五、一万年前地球有一次冰期结束

本期人类历史的起点,是约一万年前的冰期过后,冰期是地球的生物大清场,包括人类,从现在地球人类除了部分非洲人之外都带有M168遗传印记来看,当时的冰期非常严重,人类差点被彻底清场,最后可能仅非洲赤道附近保留了少量人类,一直到冰期结束,人类才躲过了一劫,所以,本期的人类历史大致上只有一万年左右。

六、黑非洲是完全封闭的原始炼丹炉

不过,到了冰期结束,并不是只要升温,人类就可以直接往北进发,因为撒哈拉沙漠横亘非洲北部,其以南的黑非洲实际上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炼丹炉,那里是人类初始进化的地域,不管地球怎么变暖变冷,都不得离开,除非是偶然的机会,比如抱了一条树干飘过了红海,但很明显,这只有极少的机会,能突破封闭的人数少之又少,比如夏娃怀着亚当。

七、骇人的M168遗传标记

M168是除部分非洲人之外的所有人类都有的遗传标记,与黑非洲的完全封闭相配合,其存在至少有三点非常骇人,其一,前述的证明冰期人类几乎被完全清除,如果不是几乎被清除,就应该有“非M168”;其二,当时能从黑非洲出来的人极少,哪怕多一个人,都可能是“非M168”;其三,黄人、白人都是因为那一次的“M168”近亲变异而来。

八、分子人类学除了DNA数据外经常搞反方向

人类走出非洲之后会不断的迁徙,但并不是像分子人类学所示在一直走向远方,人类近万年以来的迁徙不是只有分子人类学追随食物的“————”,而是到了欧亚大陆边缘的较高纬度后会有机会由“————”, 变成了“MMMM”,“M”就是南北向的反复运作,比如已知历史上最剧烈的宋末蒙元南侵、明末满清南侵等等。

九、地球连续三千年的超温暖期

本期人类历史一万年可以粗分为上下五千年,而上五千年的后三千年是一个连续的超温暖期,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中原曹冲有象可称,以及阴山岩画有长颈鹿等的原因,那时候中原太热,人类的主体是在较高纬度,中原基本没人,或没有较强能力的人类,这是后五千年文明社会之前的人文分布状况。

十、人类五千年文明史是始于一次较大尺度地球降温

历史到了距今五千年,地球发生了一次较大尺度的降温,越是走得最北的人类最早感受了最强的寒冷威胁,这是北大仓骤变为北大荒,就像巨浪拍岸,人类只能拼死地挤在几条小路上狂逃,而这时的华夏正处于部族的最兴旺时期,华夏除了发挥个人、部族的力量保障生存,还发展出了以部族联盟的超强能力来保障生存,而部族联盟需要文化来整合,这是文明的开端。

十一、汉字始于从“结绳记事”到“结绳记人”

华夏是一个超大的部族联盟,有纪录的最大规模是近万部族会盟,联盟从一开始就需要人名、部族名的记忆和编队,当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旗帜、衣服、帽子等等,最后文字胜出,文字实际上是“字号”,凡合格加入联盟,就立成“字号”,而仓颉带偏旁部首的会意字连文盲都能使用,华夏变得无往不胜,由于当时是“结绳记人”,字形带有草绳的感觉,所以,华夏最早的有意识成系统造的字是“篆书”。

十二、中国地图是最好的人类五千年历史史籍

华夏造了那么多“字号”落到哪里去了?其先是口口相传落到了地名上,随后又结绳挂在首领的脖子上,还带着方位,等文字成熟流行又落到了地图上,中国的文字几千年没有中断,加上地名起名容易改名难,中国地图上太多原始地名,所以越是原始地名,地图上越多,所以,中国地图绝对是自然形成的最好的上古史史籍,华夏上古史必须与以往的历史学割席,以往的历史学关注于人为的文物、墓葬、遗址、文献等,但这些的时间都太短。

附:新史观和卫星考古已经发现龙的真实存在

“龙”其实是只生长在东北亚海域特有的“巨儒艮”,也叫“大海牛”,是“儒艮”的特大体量亚种,其最大约10米长、10吨重,极温和、无牙、草食、皮厚、行动迟缓、不规避人类,较易捕获,除了是宝贵的肉食,还可像海象皮一样做船,这就是“龙舟”,“儒”字的“需”的字形,是“巨儒艮”在水里抬头时海水往下顺须而流的会意,“巨儒艮”是儒家之“儒”,是“孺子”之“孺”,加上“艮”是盘古,全部紧贴华夏人文,只是很早被白人灭绝。

————————————

迄今为止,新史观与卫星考古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有了大量的重要发现,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已经初见轮廓,希望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共同迎得由中国人执人类历史学牛刀的一天。

与传统历史学割席的上古历史学12例

(丁丁哥/20210121/完)  

参考:http://blog.sina.com.cn/gzdd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