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I 人性的救赎和求证

 Daweb_YN 2021-01-21

本次期末考试,不创新,只守旧,还是电影《莫扎特传》写观感。或是录制演奏或演唱视频。有许多同学写的很好,也有许多演奏演唱水平不错。

比如陈伊静同学节奏稳健,基本功扎实。演唱方面音色温柔甜美,感觉非常小清新,八字是食伤格,艺术天分特别高。

王星怡同学就是我心中好学生的标准:每次上课一个人坐最前排,认真听讲,专心致志。我这个学期所讲的音乐治疗方面的内容 基本上掌握了90%,而且还搜集整理了许多资料写成这篇文章,文章非常符合我的观点,基本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而且我也从中学到很多!!天长蔡校长说过一句话:“其实不仅是老师成就了学生,而是互相成就!”

 王鸿韬 不能说的秘密》电影插曲

观《莫扎特传》有感

李桦雨同学 

      天才的世界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凡夫俗子的世界平淡幸福,琐事困扰,而介于其中的庸才,往往只能在不甘与痛苦混沌中度过一生。 

     在电影的中莫扎特就和萨列里形成了鲜明对比,莫扎特拥有者非凡的音乐天赋,在父母的支持和悉心培养下成就显著,相比较而言的萨列里,尽管从小对于音乐有着浓烈的兴趣,但是父母的不理解,让他很彷徨,在父亲去世之后才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征途。

      萨列里对于莫扎特的心理状态从期待、崇拜到嫉妒甚至做出了伤害莫扎特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天才和世人的不同,也看到了一个平凡人对于天才的天赋的嫉妒,也许对于天才来说随便一件事情很轻松,但是那也许可能是平凡人穷极一生无法到达的高度,也许正如网络上的某一句话所说的:在天赋面前努力不值一提,但是我始终认为也许智力可以决定我们的维度,但是努力可以是我们改变自己所在维度的高度,这样也是有意义的。

      也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没有超凡的智商,也没有过人的天赋,我们只是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前进着,尽管平淡但也幸福。

吕忞《复仇者联盟》

莫扎特传观后感----陈佳璐

我认为,文字是有力量的,音乐是有画面的,心灵是会相通的。而莫扎特传这部电影,通过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巧妙地将三者结合,在我观后给予了我深深的触动。看完近三个小时的《莫扎特传》后,或许多数人都对萨列里表示憎恶,亦或对莫扎特的悲惨生世感到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天才并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和庸才之间的差距不是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勤能补拙的努力,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被赐予礼物的幸运儿本就免去了普通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奋斗。莫扎特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轻而易举,就能把原本属于萨列里的荣誉、赞扬以及众人艳羡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当然,我也并不赞成萨列里因为妒羡英才而精神折磨莫扎特致死,我反感他的所作所为却也怜悯他,既生莫扎特,何生萨列里。

本片以萨列里的第一人称叙述了莫扎特跌宕起伏的一生,远近闻名的音乐神童却在疾病和恐惧中陨落,英年早逝,命途多舛。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嫉妒心就悄悄在萨列里心中萌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萨列里所谱写的曲子被莫扎特轻而易举整个演奏了出来吗?是他与皇帝面面相觑,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的时候吗?是莫扎特弹着弹着,又即兴修改谱子里略显不通顺完美的时候吗?不,这些都是影响,但都不是关键。是在所有人都陶醉在了莫扎特的音乐中,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萨列里的时候,那一刻,就仿佛是在宣判,同样都是作曲家,莫扎特的天才光环却是无比的闪耀,发光的同时也灼伤到了萨列里,引起了其的嫉妒之心,莫扎特的才华既使其感到惊叹,同时也让他陷入了绝望。尤其是莫扎特放荡轻浮的私生活更让萨列里觉得上帝的不公平,竟把如此惊艳的音乐天份给予了一个放荡形骸的浪公子。于是在萨列里的暗中作梗下,莫扎特从云端跌入泥潭,萨列里又趁机逼迫莫扎特写曲求生直到《安魂曲》的完成,也是莫扎特的油枯灯尽死亡之时。

影片的最后,莫扎特死了,他的作品却流芳百世,成为永恒;萨列里虽然苟活,但精神摧残却使其萎靡不振,垂垂老矣,最终将被人们遗忘。我对莫扎特的英年早逝倍感遗憾,对萨列里的卑鄙手段表示不屑,也对他本是对音乐的热爱却鬼迷心窍走上歧途害人终害己感到悲哀。

  “所有的庸才们——在世和未来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全体。阿门影片在这句话后落下帷幕,而我在穿梭回悠长的时空隧道,侧耳倾听那一曲飘荡的安魂曲。

刘俊儒《杯中明月》

人性的救赎和求证

                  何艺焓——《莫扎特传》观后感

这部影片很有深度,尤其是对于人性的刻画方面。“美与丑”、“天才和平庸”、“善与恶”,莫扎特和萨列里两个主人公形成了这一系列的反比。电影对于欧洲历史的舞台效果和音乐效果展现的都很不错,让整个情节的发展和音乐的旋律相结合,在情节紧张刺激的时候,古典的旋律音乐也是紧张急促的,在莫扎特去世时的音乐是哀婉和沉重的,电影的细节处理的很到位。

影片采用回忆式和主人公自我叙述式来展开,以拥有着人性丑恶的萨列里自述来展开。

说实话,对萨列里和莫扎特有种“既生亮何生瑜”的感叹,我一开始在看的时候对萨列里有着同情心和怜悯。我觉得他是一个追求自己音乐爱好并且通过自己努力成功了的平凡人,但是也恰恰是这种来之不易与被上天眷顾并且轻而易举年少成名的莫扎特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整个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我对萨列里内心萌生的嫉妒之情表示理解,因为这种特性是人与生俱来的,面对优秀的人我们无法过于绝对的保持自己的平和,人都是会感受到危机感的,何况萨列里碰到的是一个音乐天才。但是随着萨列里的嫉妒之火的不断加深,他这个人的人性的丑恶暴露到了极致,让我对他产生了一种厌恶感。他对他的一切所作所为没有丝毫的忏悔,甚至变本加厉是我对这人人物讨厌的原因。

相比之下,整个影片莫扎特开始时觉得他桀骜不驯、恃才傲物、高调的行为作风让我并不喜欢这个音乐大师。但是渐渐的我改变了这个想法,看完后我脑海里挥洒不去的是莫扎特哈哈哈的笑,这个笑的背后有种“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别人看不穿”的意味,这也许就是“天才”对于平凡世界最好的嘲讽。莫扎特内心拥有着对音乐的崇高的敬意,至死不渝的音乐信仰,是影片一直感到我的人格品质。其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莫扎特的单纯,他对于萨列里的单纯。他明知《安魂曲》是让他走上灭亡的曲谱,但是他却接受并且在死前把他完成。直至到死,在他看清了萨列里丑恶的嘴脸时,还是说了一句“forgive me god”这是一种对人性的宽恕、这是一种人性的伟大。

拥有嫉妒是人性自我防卫的本能,过度的自我防卫就丑化了人性的善。在面对天才时我们只能进行适度调节自我,不能过分的抓住别人的闪光点惩罚自我。接受天才,同时提升自我的自信和能力,保持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这才是平凡人的天才,一种真正的人格求证。莫扎特式的单纯也给我许多启发,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体,做自己做证实的自我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还有要保持自己内心的追求至死不渝,无论外界的评判,自己觉得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在面对复杂的条件是适当加入自己的评判标准,最好的人有时候也是对自己伤害最深的人,对于其他陌生人,七分热情,三分冷淡,即可。

1984年的《莫扎特传》,无论到任何的时间里,都是一部给人启发和深思的优秀的音乐和人性救赎的好影片。


陶鹏成同学的原创作品Daily Darling,结构完整,音色和节奏设计还有一点新意。

《莫扎特传》观后感-----朱子怡

看完影片后,我开始思索莫扎特和萨列里两人,“天赋”与“努力”,“单纯”与“嫉妒”这两组词在我脑海中产生。莫扎特和萨列里就好像两个对立面的人一样。莫扎特的天赋不必赘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写曲时,一气呵成,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这种种极具天赋的表现令人羡慕。而萨列里对音乐满腔热爱,就算资质平平,不被旁人看好,他还是通过自己步步努力,有所成就。这么看,“天赋”与“努力”相得益彰,但偏偏影片将莫扎特的天赋刻画到了极致,让人不经思考,努力在天赋面前是否不值一提。莫扎特单纯、顽皮,像轻松地弹出萨列里写的曲子并做出修改的这个行为,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殊不知已经引起了萨列里的嫉妒甚至仇恨。而萨列里一开始对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十分欣赏,但面对莫扎特的天赋时,他的嫉妒心开始滋生。其实萨列里的心理不难理解,从小的努力在天赋前不堪一击,换谁都不会好受。

莫扎特和萨列里两人的人生令人唏嘘,如果莫扎特能更懂人情世故些,萨列里能更单纯的欣赏音乐对手些,两人说不定能成为朋友,而他们的命运也可能不同。

宋承泽《river flows in you》

对《莫扎特传》的思考---- 朱瑶瑶

在《莫扎特传》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并不是莫扎特自己,而是萨列里。故事从一个维也纳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呈现了维也纳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一生。主人公萨列里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他十分崇拜莫扎特,但当他在机缘之下见到莫扎特时,却发现他的行为举止和他作品里面透露出来的优雅与魅力并不相匹配,这让他感到十分失望。由于萨列里始终没有办法将莫扎特的粗鲁行为和上帝赐予他的音乐才华相契合,他不明白为什么上帝会赐予莫扎特音乐才华而不是赐予他,萨列里心中的妒忌之火便开始慢慢地燃烧起来始终无法平息。

影片主要记录了萨列里是如何用自己的各种手段方法让莫扎特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绝境,一步一步地走向萨列里设置好的陷阱里。萨列里对于上帝来说是一个绝对忠诚的信徒,但他对于莫扎特来说是一个无比残忍的恶魔。莫扎特的一生中有着最完美的音乐,但却因为萨列里,他的人生短暂且不完美。萨列里自称自己为上帝最忠诚的信徒,为了上帝和音乐能将自己全身心都献出去,他凭借着这个表面上爱上帝爱音乐的信徒一面,完全毁掉了莫扎特这个当时最有才华的音乐天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萨列里又是维也纳音乐界中惟一一个能领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绝无仅有的音乐知己。两个人原本可以成为西方历史上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但却由于萨列里自身的嫉妒之心,毁灭掉了一段本应成为西方历史上的人间佳话。

以前似乎总是认为莫扎特、贝多芬等人是音乐天才的专属名词,他们每个人的光芒都可以把与他们同时代其他有才华的音乐家所掩盖,他们不问人间世事,他们专心于创作,他们不去考虑音乐以外的所有事情。可是《莫扎特传》却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莫扎特本人贫穷且没有社会地位,而且缺乏教养,性格暴躁无常,他作为一个音乐天才,还会遭受到同时代音乐家的嫉妒和打压。莫扎特因为他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因素完全,他的音乐才华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莫扎特是上帝喜爱的音乐天才,萨列里却一手毁掉了上帝的音乐天才,这是对当时社会与时代的讽刺。《莫扎特传》反映了当时西方音乐上的创新与模仿的冲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欣赏与妒忌的冲突,揭示了人类音乐发展史上因为无知嫉妒和缺乏欣赏力而毁掉了音乐天才的这一可悲事实。

郭榕刚刚学了十节课古琴,技艺长进还可以

张震浩同学交了一份文言文作业,看的我一头雾水,人才啊!!!

娄舒楠的古筝技艺,也还可以,过得去!

徐能乐

一个疯疯癫癫的白发老人,他在幽暗房间里大喊大叫,嘴里不停重复着:“莫扎特,原谅我,我承认是我杀了你。”
   
画面忽明忽暗,我却仍带着陌生而又迷茫的距离感,始终游离在那个我并不熟知的时代外。莫扎特这三个字,像是不可亵渎的高贵名画,被放置在神圣的壁龛中,只能让人敬仰和膜拜。他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我听过他的鼎鼎大名,却极少听过他的乐曲,也几乎没有真正了解过真实的他。

电影中的他,好像从神坛跌落,回到了人间。他有了七情六欲,这与绝情绝欲、极力克制的安东尼奥·塞列里完全不一样,莫扎特与其他的年轻男人很相似,可以说是毫无区别,除了音乐上的天赋。他满口市井粗话,与各种女孩子厮混在一起,他调皮捣蛋,充满天真。塞列里厌恶他的不得体和浪荡,却又不得不承认他美妙的钢琴曲是如此动人,强烈的嫉妒心和好胜心让他扭曲,开始明里暗里地和莫扎特较劲。

可怜的塞列里没想到,上帝毫不吝啬地赐予了莫扎特绝对的音乐才华,一曲《后宫诱逃》让他名声大噪。我特意去网站找了这幕歌剧的视频,这部歌剧中洋溢着青春之美,我听到了小提琴、大提琴、短笛、三角铁和鼓点,有着浓烈的土耳其风格,国王帕夏是只有朗诵没有咏唱的角色,而他的仆人这个角色抢去了大部分的焦点,他的男低音尤其突出,一遍比一遍声音更低更浑厚,整体来说歌剧的音乐快速跳跃,欢乐诙谐,让人不由自主的舞动起来。

可惜的是莫扎特此后在赛列罗的阴谋诡计之下一落千丈。在《魔笛》的演出之中,莫扎特倒下了,35岁的莫扎特留下了未完的《安魂曲》,沉沉睡去,他的尸体被一把草木灰掩盖,至此,一位伟大的音乐天才陨落。

“我代表世界所有的庸才,上帝宽恕你们。” 安东尼奥·塞列里在结尾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还说莫扎特是他的偶像。

影片中从始至终贯穿着悦耳的钢琴曲,有明快,有黯然,有悲壮。莫扎特的音乐像是水在流动,十分流畅,我想他应该还是个天真的孩童,却被锁在了世俗的樊笼,他的作品里是对自由的向往,有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引导着听众去往他的灵魂深处。

莫扎特,他的一生短暂而璀璨。

蔡彬灵同学的字,字如其名,潇洒飘逸。谋篇布局自然得体。书法像这样级别的还有几百位同学,我这里不一一贴上来了,下一期我把这些作业专门刊发出来,内容全部都是音乐疗愈!

莫扎特传观后感----史展旭

我观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莫扎特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天赋太夸张了,有一些人,确实天生就有天赋,上帝赐予了他自己的宠爱,有一般人羡慕嫉妒恨的才华。

其实我刚开始没看这部影片之前,觉得天赋可以靠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甚至超越,但是看了这部影片之后,确实过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是无法用后天的努力来超越的,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和细微的细节得靠天赋来弥补,而前后修改之后的差异完全就是两首歌曲。莫扎特自己一碰钢琴,就能弹出流传百世的杰作,这种天赋在对音乐努力了十年的还不及莫扎特的一半的人,我觉得他们的嫉妒不算什么,每个人都会有嫉妒感,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放在现在也会有很多人有,这种举个例子来说,就像你努力了5年进去的岗位别人靠关系一天直接就进去了,天生有些人就是能拥有你努力许多年甚至你没有的,他们的先天条件就很好。

但是上天从来都是公平的,在影片中,萨列里虽然嫉妒莫扎特的才华,但是莫扎特的条件却没有萨列里那么优越。莫扎特被萨列里谋害,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萨列里虽然谋害死了莫扎特,但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留到晚生被人遗忘而且充满了愧疚感和空虚感,莫扎特死后享受着后人知道的荣耀。

观影后,其实自己也挺想要莫扎特的那种天赋,那种对音乐的执着和敏感的天赋,但是我自己不及别人的,我会靠努力去接近他,靠近他,即使路途遥远,但是我至少努力过,改变过,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在普通人面前,天才虽然厉害,但是普通人的毅力和努力也绝不会比天才弱,人的一生是有无限可能的,主要得看你如何去努力争取和改变。

薛昊洋同学 这一段《骑士王的荣耀》虽然技巧性不高,但是弹奏的还是比较有意境。

沈顾心 199070322     《莫扎特传》观后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电影最触动我神经的可能也并不是莫扎特近乎妖孽的天分和他演奏的乐曲,歌剧。因为音乐素养不够,无法理解曲的精彩绝伦,在之前,我仅仅是听过《魔笛》而已。电影触及我心的是莫扎特满脸苍白的在床上去世,一位后世的音乐伟人,最后也不过在乱葬岗中与众生无异。“上帝夺走了天才的生命,却不让庸才分享他的半点荣耀。”这是萨列里在目送莫扎特下葬时他眼中的无可奈何。其实整部电影塑造最成功的形象我认为萨列里当之无愧,他是“庸才”与天才莫扎特的对抗是整部电影的矛盾所在,莫扎特天赋卓绝,导演也很巧妙的将莫扎特的创作穿插于影片中,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不论是父亲去世的《唐璜》还是《费加罗的婚礼》等等,既切合了历史也用音乐向我们宣告了莫扎特的形象和传奇。但是萨列里,他不伟大吗?在剧中他说:我为全世界的庸才发声,我是庸才的捍卫者。我不禁想天才的生命固然短暂,但其作品永世长存。庸才精于算计,可最终被世人遗忘。但历史上的萨列里他同样的伟大,李斯特,舒伯特,贝多芬都是他的学生,但不幸于后世欧洲文学家们的改编,他只能背负着这个罪名。
  《莫扎特传》更像是对生活中那些聪明人的一曲挽歌,平凡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而天才往往不为世人所容,但追求绝顶的智慧就一定对吗?到头来平凡也是一种伟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