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见的瀑布

 涛儿—taoer 2021-01-22
  因为焚风的作用,阿尔卑斯山北坡晴空万里,是优质葡萄的产地,左图为罗纳河谷的葡萄园。而南坡则温暖湿润,人们乐得在地中海度假(上图)。
  唐代大诗人李白千古传诵的诗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的是庐山秀峰瀑布。瀑布是由于水流过山脊,从悬崖上跌落下来形成的。气流也是这样。当气流越过山脊,在背风面山坡飞泻而下,亦如瀑布一般,我们称之为“大气瀑布”,只是人们看不见它的雄姿罢了。
  实际上“大气瀑布”是由山顶沿山坡向下吹的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它所过之处,仿佛火烧过似的,因此取学名“焚风”。焚风一词的英文名称系直接借用其来源词(德文),原来专指发生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干热风,后来广泛用于气流过山而成的干热风。
  焚风这种地方性风不像普通山风那样经常出现的,它是在山岭两侧气压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的时候,空气就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在移动过程中遇山受阻,在迎风坡被迫抬升,气温降低,一般来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雨(或雪)下降而使空气变干。当空气到达山顶附近时变得稀薄而干燥。空气爬过山顶,沿背风面下滑,温度上升,每下降100米,升高0.6℃。当下沉气流到达山麓时,不仅干燥,而且比迎风坡同高度上的空气温度要高得多,有时可高出10℃以上。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一些的山地也会出现焚风现象。世界上出现焚风的著名地区有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中亚细亚山地、落基山等。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焚风发生地,因而被称为世界焚风“大本营”。从意大利波河平原西部的米兰乘火车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辛普隧道,就会领略到“大气瀑布”的威力。在山南米兰如果是雨天,当火车驶近隧道口时,常常是倾盆大雨,寒气袭人;可是,过隧道,来到山北的瑞士,却是晴空万里,干热难熬。据记载,阿尔卑斯山北坡奥地利的音斯布鲁克焚风平均每年有75天,最多的年份可达10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48天,以春季为最多,夏季次之。每次焚风平均持续8小时,最长可持续57小时。
  在我国,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皖南山区等都可以寻到焚风的踪迹。1956年11月13、14日太行山东麓石家庄气象站曾观测到在短时内气温升高10.9℃的焚风现象。而白居易“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句,说的就是秦岭焚风。
  令人感兴趣的,焚风只是一个统一的学名,然而,对于不同的地区,考虑它的特点或其影响,有着意义深刻的特色名称。
  在中南半岛,北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由于长山山脉绵亘南北,西坡老挝的塞诺地区是迎风坡,雨季月降水量达300毫米左右;东坡越南的广治地区是背风坡,雨季月降水量只有90毫米左右。这是由于从老挝吹来的焚风,使越南中部沿海地区的雨季变成了干季,因此,越南人叫它为老挝风。
  在乌兹别克和阿富汗边境上有个小镇叫帖尔美兹镇,其北侧的高山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并迫使它沿坡下沉,加上原来停留在这里的干热沙漠空气,变成更加干热的焚风,当地称为阿富汗风。此风一吹,沿途草木庄稼迅速变黄,叶子纷纷脱落。而且阿富汗风一刮就是一两天,有时甚至三四天,每年要刮40—70次,含沙的气流使迎风的玻璃窗在两三年内就变成“毛玻璃”了。
  在欧洲,罗纳河上游河谷瑞士的玉蜀黍和葡萄,就是靠了焚风的热量而成熟的,而焚风影响不到的邻近地区,这些庄稼就难以成熟。高加索和塔什干也是由于在晚夏时节吹焚风使玉蜀黍、谷麦作物提早成熟而获得丰收的,因此,当地人称焚风为“玉蜀黍风”。
  在北美洲西部落基山东坡,冬季有很厚的积雪,每到春天,焚风一吹,积雪就提早融化了,山上长满青草,牧民们可以提早外出放牧了。雪水流下来,又可以及时灌溉田地(有时也会带来水灾)。当地人把焚风叫做钦诺克风,此词源自印第安语,意指使积雪迅速消失的“吃雪者”,因此可意译为“吃雪风”。它经常在一夜之间使气温从-20℃上升到10℃。有时24小时焚风就可以“吃尽”30厘米厚的积雪。也由于“吃雪风”送来了热量和水分,使落基山东坡的农业北界大大北移,如小麦分布的北界在加拿大由北纬49度移到60度,即向北推移了1200公里。 (来源于2001年2月26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汪勤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