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西礁岛海明威故居,像宅男一样面朝大海、思考人生

 河蚌旅行 2021-01-20

西礁岛上的基韦斯特,美国最南端的城市

作为一位常年周游各地、精力充沛的作家,海明威的故居有很多,从出生地芝加哥橡树园(OakPark)到芝加哥小公寓,从米兰的红十字会医院到繁华的巴黎城,经历了战争后他又在佛罗里达和古巴过起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在海明威众多的故居中,广受旅游者喜爱的就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故居,以及结束其生命的古巴哈瓦那故居。我们在初夏时节探访了位于基韦斯特白头街上的海明威故居,自1931年开始,他在这里断断续续度过了九年时光,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就是在此创作的,那时他在当地还有个绰号:“老爹(Papa)”。

中年时的海明威。

基韦斯特是美国领土最南端的城市,位于佛罗里达群岛西南的西礁岛上,这里距古巴的直线距离只有140公里。基韦斯特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夏季炎热,常有飓风。小岛长7.2公里、宽约3.2公里、海拔2米,主要以渔业加工、烟草和旅游业为主,在1822年才成为美国领土,是从西班牙人手里买的。

基韦斯特街景。

基韦斯特的名字最早来自西班牙语Cayo Hueso,意为“人骨堆成的小岛”,但Cayo不是西班牙语的固有词汇,而是来自于更早的印第安土著语,说明这里曾经是印第安土著的坟地。在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旅游业开始兴盛,佛罗里达长途汽车公司甚至将基韦斯特称为“佛罗里达的麦加”。在美国人的心中,处于天涯海角的基韦斯特完美地结合了现代与浪漫,如此令人心驰神往之地也自然吸引了不羁的海明威。

海明威和妻子孩子在西礁岛码头上。

西礁岛海明威故居。

1931年到1939年,海明威在这里和第二任妻子宝琳(Pauline)一起度过了九年时光。这栋环绕着阳光和棕榈树的房子是一座两层小楼,外观是典型西班牙式风格,有着标志性的黄色百叶窗,让人从老远一眼就能找到这里。

海明威用过的打字机。

故居里基本维持了海明威生前的原状,包括他生前用过的家具、狩猎用的猎枪、看过的书等等。位于二楼的写作间大茶几上,还放置着他用过的打字机。他通常每天一早开始写作,午后去街上的酒吧畅饮到黄昏,故居街对面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灯塔,塔上的灯光不仅指引着海上的船只,还帮助经常喝醉的海明威找到自己的家。

从故居的二层楼上,可以看到码头的灯塔。

西礁岛位于美国本土最南端,这是一号公路起点标志。

这里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思考人生

海明威在基韦斯特出版的第一本书是《死在午后》,小说以西班牙斗牛为背景,延续了他的硬汉暴力美学。主人公加利奥是斗牛勇士,他在一场场血腥的斗牛比赛中成长。在海明威眼里,斗牛是结合着死亡威胁的艺术,“人生就像是斗牛,不是牛被人杀死,就是人被牛挑死。”在写作手法方面,他开始逐步精炼自己的作品,尊奉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电报式的语言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他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而含蓄。

故居客厅。

故居的卧房。

海明威和他的女人们。

基韦斯特的氛围可以用散漫来形容,写作、喝酒、狩猎和撸猫占据了海明威生活的大部分时光,这种生活即使放到现在,也会让宅男们羡慕不已。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大量放空的时间,海明威对人生开始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作品也由张扬变得沉稳,如同每日吹过的海风,波澜不惊的表面下蕴含巨大力量。

海明威和孩子们一起撸猫,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在这样一个闲散慵懒的地方,海明威写出了一部以生与死为主题的名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主人公哈里在病重将死之际,半昏迷半清醒的回顾了自己一生,战争带给哈里巨大创伤,他梦见自己的灵魂攀上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顶端,肉体死去,灵魂得以提升。由此看来,战争留给海明威的不光是肉体伤害,更是心灵的阴影,即使重新回到了闲适安逸的生活坏境,死亡阴影却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

六爪猫的后代们。

除去留存的物件,故居里最出名的就是六趾猫,他们都是海明威以前养过的那一只六趾猫snow white的后代,如今已繁衍到五十多只。在海明威看来,猫是最善良忠诚的伙伴,以至于在他的遗嘱里都明确说明,猫是这座房子的主人,有权在这里世代生活下去。一代代的六趾猫就这样安逸的生活在这里,外面的繁华喧嚣好似都与它们无关,每天就是在房子里走来走去,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替海明威守护着他的房子和回忆。

故居客厅。

海明威的书架。

漫步海明威故居,总给人带来时光错乱之感,推开木门的瞬间就好像穿越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吹着老式的电扇,看着花园里的绿植,眼前是专心洗脸的猫主子,空气中的热气和植物的湿气混合,还有那若有若无的咖啡与雪茄香,再来一杯他最爱的苦艾酒,悠闲而散漫,让人无限遐想。在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海明威会从附近码头驾船出海钓鱼,在风浪中冒险。多年以后,他根据自己这段经历完成了著名小说《老人与海》。

西礁岛出海钓鱼归来的海明威。

三十年代西礁岛上的“胖子乔”酒吧,海明威是这里的常客。

基韦斯特的平静生活维持到1937年,此时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沉静已久的心重新被战争点燃,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二战爆发后,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也许只有在危境中,才能使这位文坛硬汉重拾自我、激情迸发。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是典型的美国国民作家,他简单粗暴、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喜爱思考却又往往不那么深刻,这也是美国人性格的代表。记得在橡树园出生故居里展出过一封海明威六岁时候写的信,在结尾处他写到“我想要旅行和写作”,这也成为了海明威一生的缩影。

——2002 04 09 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