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改革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木香草堂 2021-01-22

黄文辉

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各地在“艺体成为中考必考项目”的要求下,不断改革艺体中考的内容,考试分值也不断上升。特别是云南省,从明年起大幅提高艺体学科的考试分值,体育分值更是达到了100分,从“副科”翻身成为“主科”。将艺体学科纳入中考,有助于引起学校和家庭对艺体学科的重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但是,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通过考试制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国家重视哪个学科,就把哪个学科纳入考试,提高哪个学科的考试分值,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据报道,在尝试艺体考试改革试行的地区,课外艺体培训班毫无例外地如雨后春笋般火了起来,一小时一节课的体能训练,通常要200多元。位于广州越秀区的一家少儿体育中心开设的跳绳课程,单是30节跳绳私教课就要9600元,如果加上其他的艺体训练课,则要数万元。为了应付艺体学科的考试,在文化课程负担本就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学生还要不断加码艺体学科的考试训练,学习负担必然是只增不减。

考试制度改革,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这样才不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是,从目前各地公布的改革方案来看,做加法的多,做减法的少。如前不久广州公布的“新中考”方案,不但增加了历史学科,同时还把体育科的分值提高到70分。表面看把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值从150分降到了120分,但由于没有降低难度(语文增加了附加题以拉开区分度),没有减少考试的内容(数学仅减少了解答题的分值),其结果是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云南省的中考方案,只是增加了艺体学科“体育、音乐、美术”的考试分值,其他学科的考试内容和分值并没有减少。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考试制度改革,不符合减负提质的要求,也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各地在制定考试政策时,不能一味增加考试科目或提高考试分值,在增加新的考试科目的同时,还要减少其他科目的考试内容,将学生从繁重的考试负担中解放出来。

实际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一定非要依赖考试,也不一定非要增加考试科目,考试依赖症本就是教育不成熟的表现。从各地的实践看,普遍背离了体育入考的初衷:把体育变成应试体育,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比如,有的省中考只考“跳绳”“投实心球”“仰卧起坐”三项,体育课学生就只练这三项,学生在初中三年只掌握了这三项体育技能。在一些学校,体育课的课时量同语、数、外一样多,考试分值也同语、数、外一样高,但如果不改变考试依赖症,继续把体育当成应试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难以提高。

对于劳技、体育等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一定非要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考查、等级记分等方式或许更适合这些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体育考试和体育竞赛有很大的偶然性,评分标准也很难准确掌握。用分数评价艺术、体育等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可能会引发评分不公的问题。采用考查的方式,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代替分数,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考试的不公。

总之,要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难度。考试制度改革,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否则,就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作者黄文辉,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