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教师真正走进课改的“六大转变”

 木香草堂 2021-01-22

郑立平、卢志军

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早已滚滚而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它的震撼。但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还有很多教师对新课改如蜻蜓点水,持观望怀疑态度,看似穿新鞋迈大步,其实是做着秀儿走老路。上课依然口干舌燥满堂灌,学生依然死记硬背团团转,威严的眼睛一瞪依然吓倒学生一大片。新课改在他们身上不过是常用多媒体“机灌”代替教师“人灌”,只有在上级领导检查或听课时才故作姿态,语言也甜了、笑容也有了、师生合作交流也多了。但生硬的普通话、牵强的小实验、学生想参与又不太敢的扭捏、教师欲发怒又制止的神情 ----太多的娇柔与造作,领导也知道又是在做秀,而这种作秀新课改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以新姿态真正走进新课改,推动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如何深入新课改就成了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积极参与教研教改的青年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认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改,就必须作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数学习题的讲授者、数学作业的批评者。师道尊严和数学特有的严谨性似乎把数学教师都刻画成了不苟颜笑扳着面孔的老夫子,学生畏而远之。这种隔阂,就造成了师生双方的对立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厌倦,数学教学也就失去他本应有的生动和丰富。数学教师这种角色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着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的角色必须来一个重大转变。教师应该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新任务和新职责,促使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数学潜能的唤醒者,数学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数学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数学教师也应在和学生的互相合作学习中不断成长,在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幸福。

二、教学方法要转变

传统教学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其他学科更突出地表现为 "满堂灌"和"题海大战"。数学教师大都霸占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滔滔不绝地讲,不厌其烦的练。虽然近几年数学课堂模式形式多样化,但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变革,数学教师们仍然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心理感受,始终是那样的单相思!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授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单调枯燥的课堂、过多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新教材更加适应学生的学,因而"问题情景--数学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也就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基本模式。在课堂开始,一般要设置一个如同现实生活的情景,就是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包含于其中。这样实际上就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丰富活泼的师生合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经历一个由主观感知到抽象思维再到建构数学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课堂后半部分,则主要是对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明确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总结解释,强调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不断拓展创新。新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三、教学方式要转变

上千年来一成不变的课堂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数学教学方式正日益丰富,比如,新教材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水平,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计算器和计算机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使得实验、试误、模拟、猜想、调控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都是很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如学生学习 "轴对称和旋转"时,可组织服装图案设计比赛;学习"统计初步"时,可安排学生调查学生零花钱的使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让学生测附近一烟囱的高度等。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呈现出新的特色。作业的评判,不应再一律是分数或等级,数学作业评语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如: "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也已经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但你在计算数据时常因粗心而出错,有时也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老师相信你今后会特别注意,做得更好。"这样的评语并不过分注重结果,而重视学生的学习收获与不足,学生肯定能在教师这种和蔼忠恳的希望中不断进步。

对于数学学习的总结,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写数学日记等新形式,它特别优于学生深刻巩固和领悟知识,培养反省能力。下面就是数学日记的一种格式:

姓名:日期:

今天数学课的课题:

所涉及的重要数学念:

理解得最好的地方:

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所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四、教师的学生观要转变

备课用一种形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势必就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 "培养"成一种模式。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什么我们那么看重师道尊严?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把学生身份贬低一等呢?殊不知孔子早就一再教导:三人行,必有我师。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才有了才能各异的七十二弟子。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平等地探讨,要成为与学生学习平等的合作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也存在着差异。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擅长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本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师要极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给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帮助和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重视他们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空间。数学教师也要想一想类似宋祖英这样的人才,是否也必须会做那些复杂的几何证明题之类的问题。

五、教师的评价观要转变

丰富的教学方式,学生个性的差异与发展,必然决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要做重大转变。那种纯粹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将彻底废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对学生动态发展,横向联系的评价。既要看到他们数学学习的弱点,又要发现他们数学学习的长处。在数学教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进步的,要清醒认识到学生的落后很有可能正是因为我们老师的教,要平等地帮助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另外,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再只是分数,还要包括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等。教师可以点燃智慧的火花,有时也会扼杀未来的科学家,所以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客观,充满无限期望。特别是哪些喜欢差生辅导的教师,要反问一下自己:你把第 35名转化到第5名,哪原来的第5名转化到哪里去了?

六、教师的教材观也要转变

我们数学老师大多习惯了拿着教材教,习惯了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讲,习惯了把概念、定义、定理和重要例题背来背去。教材成了限制数学教师自由发挥的桎梏,教参成了诱导教师不用动脑故步自封的鸦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则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指出教材不是圣经、不是宝典。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采取 "扬弃"的态度,合理利用,灵活利用。完全可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做调整再编排,也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当地社会生活的实例或添加有地方特色的数学教学内容。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明确认识: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数学新课程看似删减很多,难度也降低了不少。但实际上是内容更加丰富了,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学更难操作了。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与学生一块成长的观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大胆探索课改方向,否则将很快就被淘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