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醒的人先看到朝霞

 江湖一刀 2021-01-22

闲着的时候,喜欢把玩字词。从另外的角度,揣摩,悬想,或解读。而汉语的精博、深妙,提供了把玩的可能。比如说“先生”。古时学生称老师为先生,老家人称医生为先生。很多地方,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通称先生,年纪大的则是“老先生”。但为什么会以“先生”称之呢?这让我有了把玩的兴味。

其实,我最先想到的是“先醒”。在关于教师与思考的文章中,我说过:“我们不能先行,但应做到先醒”原以为,以“先醒者”来言说教师的身份和角色是我首创,颇有些沾沾自喜。没想到一检索,“先醒者”早被人注册了。这倒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如果说,教师是“行者”,行者就是做事,做事就有先后。优秀教师当然就是“先行者”。所谓得风气之先,敢为天下先。如苏东坡诗所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优秀的人,总是这样,在别人还呆着的时候,他已开始跑了,在别人还歇着的时候,他已开始做了。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先行者,因为先行需要有思想、有胆识、有魄力,对事物敏感、前瞻意识强。但退而求其次,如果不能先行,我们也应当做到“先醒”。而我以为,这正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当是教师应有的角色意识。

不过,这并非我的理论,而是唐太宗的。他深知后继者要德才兼备,才能确保江山永固。而促其成材的要着,在于师傅的教导。所以,他总是遴选出类拔萃之士,作太子、诸王的师傅。又恐他们不敬师傅,便常常向他们讲述师长的地位和功用,称师长是“人之模范”、“先醒者”,与君、父并为“人中三尊”。看来,李世明真没辜负他的名字。他是真正的明白者。

再一深究,又发现“先醒”这词语,发明权并不归李世明,而是西汉时的贾谊。在《新书·第七》中,他有专论,题目就叫“先醒”。有人问他:“人之谓知道者为先生,何也?”他说:这是尊称,既可用于帝王、达官贵人,也可用于普通士子。但是,真要为“先生”正名,他说应是:“非为先生也,为先醒也。”即是说,“先生”即为“先醒”。

何为“先醒”?贾谊打比方:“辟犹俱醉,而独先醒也。”这让人想起屈原的“举世皆醉我独醒”。不过,屈原到底是没有醉。“先生”大约是醉的,只是要醉得浅些,大家还瘫作一团泥时,他先醒了。仿佛有“先知先觉”。贾谊说:“故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又说,有些人主不知治乱存亡的道理和根由,昏昏然执政,就像喝醉了酒。而贤明的帝王,总是“学问不倦,好道不厌,锐然独先达乎道理”,也就是率先觉悟,意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即是说,在“治乱安危”方面,居安思危,率先明白、清醒。否则,到乱象已成,才知其危,已悔之晚矣。

贾谊还举了个例子。说虢国君王骄恣自伐,谄谀亲贵,遣逐谏臣,国人不服。晋国军队来袭,百姓顿时作鸟兽散,他也只好逃亡。逃亡路上,他说渴,车夫便拿酒给他,他说饥,便拿干粮给他。他问:你从哪弄的这些东西?车夫说:早准备好了,为你逃亡时用。又问:你知道我会逃亡?车夫说是。再问:知道怎么不早说?车夫回答:你爱听谄言,憎恨真话。我早说了,恐怕国家没亡,我先死了。贾谊由此感叹:“故先醒者,当时而伯;后醒者,三年而复;不醒者,枕土而死,为虎狼食。”这虢君便是明证,他最终悲惨地死于流亡途中。

人都有差异。先天的且不说了,仅以后天的为例,因为个人的识见、修为,能力、意识,便注定了并非每个人都能先行,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先醒”。即使贵为人主,也有“先醒”、“后醒”、“不醒”之别。贾谊的意思,正在于倡导人们做“先醒者”。尽管他是针对“人主”、“帝王”,其间道理至今仍能予人以启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当然比一般人更明白事理,故称先生,也即先醒者;医生要对症下药,必先病人而知道病因,自然也该是先生,也即先醒者。教师呢,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显然必须先于学生知道知识,自然也当成为“先醒者”。正所谓“先生必先当学生”。

由此,我们可以对先生也即先醒者作些梳理和归纳:清醒、冷静,审时度势,不浮夸,不自欺,这是前提。其次,要知道过去的经验教训,要明白将来的趋势走向,以此判定现在的方位和座标。就此而言,先醒者,又相当于我对教师角色的另一个定位:启蒙者。

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会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育也是如此。现实的教育与理想的教育不可能一致,就像“已然”的事与“应然”的事之间的差距一样。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思考、争取改变的地方。可能靠我们的努力,还难以缩小差距,改变现状,但我们至少应当“先”有清醒的认识。大家都在盲目做着的时候,“先”明白这做法对还是不对。即使自己也还不完全正确,但至少应该知道错在哪里,这才有可能思考并寻求正确的做法。

应该说,每个时代,每个重要时刻,总有先醒者,总有人会首先清醒地认识,理性地思考,然后,率先积极地行动,努力地奋斗。而正是他们,影响着、改变着世界。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使得教育越发理性地发展。比如说,新课程改革,至少,有一些理念,已经在接近理想的教育、“应然”的教育、符合人发展规律的教育。又比如说,在暗漫的应试背景下,已经有不少老师在深度拓展教育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他们以一己之力,建设和经营着自己的课堂。诸如此类美好的发生,正是因为那些先醒者的清醒思考。

当大部分教师还在靠一本教参打天下的时候,窦桂梅已经意识到,依赖教参会使“独立思考成为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因此她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很多人还在课堂上滥情表演、浅薄热闹时,她已清醒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并开始着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形成了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思想。正因如此,她才从众多的语文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先行者和先醒者的典范。而当她成为清华附小校长后,更是率先开始从课程着手,改变清华附小的教育内涵和教育生态,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当然,我们都是平凡普通的教师,也许我们的思想不够深刻,视野不够开阔,识见不够高远。但是,优秀的教师并非一开始就是优秀的。先醒者也必然会有昏然沉睡的时候。问题只在于,谁能率先醒来,率先行动。环境再糟糕,条件再艰难,我们毕竟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我们不能先行,但能做到先醒——即使不能做到全醒,至少也不应该一直昏昏然大醉,茫茫然沉睡。

或许有人会说:先出林的笋子先遭难,但我们也知道,先出林的笋子,会先得到春天。就像先醒的人,必会先看到朝霞一样。


有刀哥,但不只有刀哥

看教育,但不只看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