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穴回响3】廖学军:寻找之旅

 江湖一刀 2021-01-22

寻找之旅 

——记全国第二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四川省绵阳市成绵路小学    廖学军

出   发

当同路去武穴的朋友听说我是自费去的,都特别惊讶。他们大多比较了解我们学校,觉得校长不可能不报销这样的学习费用。

    也的确是,我想领导一旦得知,会鼓励我这样的行动,因为他一直就在倡导老师们要多学习。但我坚持选择的依然是除开向校长报备要离开绵阳几天以外,其他我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涉及到本月有选举活动,于是学校要求行政人员在选举工作开始前有事要离开绵阳的都得提前请假。

     我愿意选择这样一次自费出外学习,就像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群体中有很多也同样是自费的一样。我愿意将这次学习想做是“我要学”。我要去寻找一些我已经丢失的东西。

就这样准备出发。很奇怪,一直晴朗闷热的天气在出发那天居然下雨了。眼看时间差不多了,雨也小了,觉得正是出门好时机。可就在小区门口等车的那一会儿,雨势突然变大,从头到脚就那样淋湿,我暗想这算不算出师不利?       

终于与小伙伴们在车上碰头,一行十几人说说笑笑,蛮开心。但路上不可预知的事情依然太多,当我读到小尘文字里说有老师吐槽“这21个小时的车程,活生生坐成了26个多小时,我是不是赚了”的语句时,不禁莞尔,因为那话就是我说的。       

太不一般的行程,离开绵阳仅仅93公里的地方,火车就停了近两个小时,让人特别郁闷。就这样走啊走啊,停啊停啊,总算在19日晚饭时分到达武穴。          

不入武穴,焉得虎子。武穴,我来了。

学   习

19日晚的破冰,我个人觉得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胆量与才情。胆量如何说明你敢不敢上台,才情如何说明上台后你能给予大家怎样的精彩。这两方面我都是极其缺乏,于是老老实实给自己定位,让自己成为观看最认真,鼓掌最积极的那一个就好。     

 见面会上歌声与笑声齐飞,激动与兴奋一色。但微信群里不断曝出的“我们已经到哪里哪里了”“我和谁谁谁才联系上”等等信息,又在不断提醒我们,还有那么多美仁们还在辛苦赶来的路上——只为赴这一场盛会。

三天的学习,专家们精彩的讲座自不必细说。这里先借最后那夜晚会中,我鼓捣的那个《再别康桥之武穴版》中的几句来表达:           

     “喜欢那一堂堂精彩的讲座               跟我们喜欢帅哥美女是一样一样的噢               讲座中一句句巴适得板的话语              就像帅哥美女甩给我们的一道道秋波               在我们心头一直打璇璇……”     

  请原谅话语的直白,但情感却是极其的真实和真挚。下面再简单记录一点学习中的所思所想以作纪念。以下纯属个人观感,你如有不同意见,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呵呵O(∩_∩)O~

雷祯孝教授所讲到的“教育的三大改变”,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百花竞放,百学争鸣”这些都特别令人深思。还有就是他提到的电影课我觉得对于我们的教育更是特别的好。雷老师讲的时候,我的思绪有些飘,我仿佛记起多年前追看崔永元的节目,好像曾看到过雷老师的专访,那时他就在提电影课程。可看看我们现在,电影课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校园中却推进得并不怎样,这是不是让人感觉有些悲哀?据说雷老师讲座后,有很多老师都在询问是否可以得到雷老师所播放的那个屎壳郎的短片,大家都觉得这片子让人受益匪浅,我想从这一点就特别能说明电影课程能让人学到很多很多。讲座过程里,雷老师那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幽默风趣言语中悄然体现的深厚文化底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一位年事已高的学者对待自己的工作所特有的热爱、严谨和谦卑的作风,我想这些已经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听者都受教很多。

戴耘教授告诉我们“虽然AlphaGo赢了比赛,但它不懂得人类世界的‘规则’”。的确,在当前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人类智能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很多的外国影片中还特别有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机器取代人类,甚至毁灭人类的剧情展现。但我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生命体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应,机器人的反应能力取决于我们设计者的思维能力,机器人的行为判断都在一定的程序下进行,这是一种运算模式,所以想着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智能估计是杞人忧天了,但有句话也说“一切皆有可能”,目前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事物是五十年前或者百年以前能想到的呢。所以,谁又能真正知道以后会怎样?

方华局长的讲座是期待很久的了,也正如听完讲座那天自己发的“说说”里所提到的一样,我觉得方局是刷新了我对领导的认知。虽然之前就知道方局早评过201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局长”,但他的讲座,他所讲述的弋阳县教育所发生的种种改变,这些体现出一位局长思想力和实践力的场景、事件依然会让自己感觉震撼。讲座一开篇,方局就抛出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行走?”是怀揣教育理想去走,还是面对现实困惑去走?那一瞬,我只觉这些话语也直指我的内心。自己这一场自费学习我能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路径吗?我想应该是能的,就像方局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丰富”,不要只沦陷于“骨感的现实”,而应该努力感受和创造“现实的丰富”,带着理想,让现实不仅丰富,而且能具有更美更炫的色彩。

涂玉霞校长所讲到的“簇拥”“向上”“舒展”三种姿态特别打动我们这样的一线教师的心,在这样的群体中,教师必定能成长得既好又快。还特别记住了涂校长讲的那个“两杯水”故事中的一句话“生命在环境面前不会无所作为”,是的,不会无所作为,也不能无所作为,否则一切都是虚度生命。有时候我爱跟我的一些朋友调侃说“人长得美也就行了,还这么的能干,这还要不要我们活呢?”对于涂校长,以及去年的陈梅校长,我想我也是这样的感受。呵呵。

三堂反串的课让我也特别期待,这样的课堂会有怎样的特别呢,会有怎样的耀眼火花闪现呢?“反串”这个词语,度娘了一下下。网页上说“串,就是串角的意思。反,就是相反。通常是指那些具备才艺的演员登台表演与自身本工的行当不同的戏被称之为反串。”所以这次的三节课的确很符合这个特点。但我又认为如果只是反串着把一节课给上完,这不应该是这次活动设计的仅有意义吧。既然是数学老师上语文,不是英语老师上,那么课上所呈现的是不是应该具有一些数学的特点,而不能简单是依照葫芦画瓢地学语文老师那样上完一节课吧?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特别询问婷婷他们学校的同事,婷婷的英语课有没有语文的特点融入的原因所在。后来评课的陈洪杰老师所展现的那张他对语文课所用文本的思考图片,我想就特别能展现出这是数学老师的语文课,有很多特别的地方,这样的反串就太棒了。如果有时间,应该请陈老师上一节课才好,真是可惜。

王木春老师讲座结束那天,我发的“说说”是这样说的:“木春老师的讲座是娓娓道来,那份儒雅淡泊我想也有一种民国范儿,棒棒哒”。这些年“民国热”很是起劲,作为对过往时代的一种怀念,有时就如在秋叶飘零的时候遥想“春风拂槛露华浓”一般,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有时会觉得怀念并赞美民国的种种,可能更多是我们想表达对现实种种不满的一种方式。毕竟当一个人面对残酷或者无聊的现实时,谁的心里都会渴望点儿浪漫主义。所以当听着木春老师讲那些温暖的师生故事时,“人”这样一个字再次烙进心间。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些生命中明亮温暖的瞬间,努力以宁静平和之心去面对日复一日的艰辛和平庸,在过往的故事里找寻自己需要的情怀。

朱永通老师一上台首先是让自己讶异了一番,因为《教师月刊》从创刊之时就开始订阅,于是也读到了很多朱老师的文字,以前一直以为这些文字背后应该是个单薄瘦削的身影,没成想是那样身形高大的模样。朱老师的讲座和前面木春老师的讲座一脉相承,都围绕一个“人”在讲,朱老师让我们懂得好的教育都是有情感的,有思想的技术活;好学校的核心要素是师生关系……凡此种种,应该都是些教育常识,但我们实际中却常常做得很糟糕,有时还几近荒诞(后来的杨林柯老师讲座中出示的视频就是最好的例证)。

教育叙事是这些年提得很多的一个东西,这次学习中也专门安排有重要的讲述,王维审老师的理论讲解与侯登强老师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形式特别新颖,又使所讲述的教育叙事观点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很喜欢王老师的那句“给教育一个故事,让改变发生”和侯老师的“只有明晰来时的路,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侯老师还特别引用到刘良华教授的语句“一个好老师要让自己的教育生命始终处在不断挣扎的状态”,这些言语无不令人深思,在这些思考中,我好像已经寻找到了些什么。

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杨林柯老师这样说。杨林柯老师在网上掀起波澜的那封万言书的时候就已知晓,并因为万言书中所讲的一切,感觉学生们能遇上这样一位有思想敢作为的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但家长们并不理解,更不领情,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矛盾和冲突。读万言书的那个时候,还不是很能体会杨老师的心情,及至后来自己班上也有学生家长因为我们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而思量是不是该转学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体谅你的一番苦心。虽说当时情况还好,没有闹得太严重,又特别是到现在孩子上了中学后,家长才慢慢感受到当时对孩子们的那些做法的好,也会很开心地跟我聊孩子的现在,但扪心自问,当年的风波却还是在心里悄悄刻下了伤痕。教育永远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我们都应有一颗慢慢等待花开的心。但也许是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家长们在当前这样的教育现状下,大都是怀有一种恐慌心理,要他能静心等待,也许对家长也是一种为难。

张文质老师讲座的好就不用我多讲,而且觉得他那些推心置腹的话语如果换一个题目,比如换成“我们应该这样做父亲”,“我们应该这样做母亲”,“我们应该这样做父母”等等,那么这就成了一个育儿的范本。因为他所做的那些,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照着这样去做,很多事情,这个社会想必都会让人觉得更有希望,因为“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很多道理都是容易懂得,但却不容易坚持做到的,就像鲁迅先生也曾说到的那样“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于是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努力让“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但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TED演讲是上一届夏令营中自己第一次见到,觉得形式蛮新鲜,也从中受益很多,在今年的演讲中,自己却总是会一次次想起去年严中慧的演讲《生命色彩的自明与显露》,那一个极其有才的女子,和那一次很有特点的演讲,我想都会永远存留于被她演讲唤醒的听者心中。这一次难忘的是卜庆振老师的演讲。上次的活动中,因为韩敏老师美妙的歌声,我也只是为卜老师的才气所叹服,还真没注意他身体的残疾。当他大方磊落地站上台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他的成长经历时,我又被吸引,再次忘记他身体的残疾。记得台湾歌手郑智化就曾说过“身体的残疾不是残疾,心灵的残疾才是残疾”,我想就是这样。面对那样积极向上的卜老师,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才是残疾。

每天上午的“晨诵时刻”和下午的“歌舞时间”也是上一届活动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好喜欢这样的形式。晨诵时大家一起享受诗歌,享受生命,隆重地开启新的一天,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仪式。特别喜欢看台下的老师们全部起立与台上老师一起朗诵的图片,大家一起感受、一起陶醉,在那种氛围中,没有人是可以置身诗外的。走进动听的诗歌,与美好的清晨共舞,就这样一个个重要的日子在生命路上慢慢开启。这次的“歌舞时间”很大气,武师附小的老师们好有才,只觉得每一次表演都像是春晚的现场,让人特别难忘。还有第一天下午茶歇时间武师附小孩子们的拉丁舞表演同样精彩极了。欣赏着师生们激情的表演,感受着他们散发出的阳光气息,武师附小宣传册上的那句话浮上心际:“理想的教育,追求远方和未来”,他们所呈现的正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啊。21日下午的“歌舞时间”是王慧老师领头的一个年轻团队所展现的,他们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精心的舞台设计,但那种特有的质朴却也深深打动人心。我必须承认,那天中午我这个向来觉得没有音乐节奏感,很喜欢“京瘫”的人也情不自禁地与他们一起手舞足蹈。记得最早刀哥在发布夏令营活动方案时,就倡导大家自主报名其中的某些项目,我猜想王慧老师他们一定就是自主报名的吧。人生总是需要一些积极的行为,我想从他们身上,我应该寻找到了些什么。

夜晚的沙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我本是报名参加“我的生命在路上”那个主题,但后来被临时调去“寻找和发现未知的自己”做主持。说实话,自己本身其实是个很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人,又还是这样一个需要一定即时反应能力的工作,确实太考验人了。但推脱不了,就只能想着怎样把它做好。先得考虑这样一个主题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引导大家展开讨论,于是第一天的学习间隙脑袋里都在为这个转圈。晚上满世界的借电脑、找优盘,打算做个PPT,渲染下沙龙气氛,也让沙龙讨论有个流程的呈现。从雷教授的讲座中发现大家对视频故事的热爱,于是也想着在活动中加入这样一个环节。但用怎样的视频才好,一时间没有特别中意的在脑际闪现,幸运的是平时自己也比较爱留心这样的一些东西,于是赶紧在网上搜寻自己记忆中能用得上的来比较筛选,最后选定“竹子生长”那个小片段,时间长短也比较合适,那一刻信心倍增。然后选图,选音乐,一张张做出来,时间不经意地就一点过了,但内心却是极其满足。第二天晚上,因为下午讲座结束得晚,匆匆吃饭,再赶去开展沙龙的教室时,发现好多老师都到了,参加的人有近30位,心里又开始紧张。开弓已无回头箭,赶鸭子上架吧。引导大家从“我是谁”到“我要到哪里去”到“我要怎样去”这样一个思路潜心思考,并积极讨论。在来自重庆彭水的王茂莲老师的榜样示范讲解中,在观看“竹子生长”视频而反观自身的反思中,沙龙的气氛越来越好,分组讨论时我几次的叫停都没有奏效,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就这样在积极的参与中,一条自己应该去走的路径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渐渐明晰。最后我们一起唱响了“我相信”,因为我们都相信最美的一切都在前方,而沿途必定芳香扑鼻。活动结束,因为聆听了参与老师的那些感言,因为自己亲身尝试主持这样的经历,我好像又发现了些什么。

朋    友

研修夏令营活动,既是精神的盛宴,也是朋友的聚会。在活动开始前,就有很多老师在群里呼朋引伴地相约。是的,在这样一场以“人”为中心的活动里,总是会有些老朋友要见面,有些新朋友要认识。     侯登强老师,应该是近十年前就认识了的,那一阵我们都在“新思考”网上建窝,那阵他的名字还叫“随火车远行”,这名字忒有个性,让人难忘,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习惯叫他“火车”。那时我刚开始写教学随笔,他一直鼓励我,对我那些唠唠叨叨的文字总是很关注,让我在我的教育“奔跑”路上(我第一次的教育随笔名字是《奔跑》)平添了不少前行的勇气。那天学习间隙跟他聊了一阵,也很坦诚地说到我内心的那种困惑与迷茫,他是一如既往地鼓励着我。我对他说:“你现在哪是啥火车哦,已经是高铁,或者是磁悬浮了,一路跑得飞快。”他只谦和地笑笑。这次聆听他关于教育叙事的讲座,可惜时间太短,好多东西他都说得比较简单,但在那些叙说中,我总会想起冰心的那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悠然看落花”徐云栋老师是我在新浪网上认识的。因为我这人向来疏懒,平时在博里活动得也不多,更不太爱走家串户,常常只是在自己的窝里自说自话。但当汶川地震发生后,徐老师却特别地牵挂他所认识的在四川在绵阳的朋友们,所以当时读到他那首牵挂我们的诗歌时,我严重无语,自己平时的表现哪对得住这番惦念啊。再到后来,一点点感受到徐老师的率真与爽朗,真是很佩服他的敢说。在很多培训学习中,听过太多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言,或是蜻蜓点水式的批评话语,感觉像徐老师这样敢说实话愿说实话的人真不太多。再回想去年活动中徐老师泪洒会场的动情时刻,我想“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说的也就是徐老师这样的人吧。

梨子是我极为熟悉的朋友,因为名字上的渊源,我们就是一对姐妹成为我们的共识,我是姐姐,但我却深知我这姐姐也只是年龄上的虚长而已,梨子在很多方面都比我要优秀得多。知道她一直潜心班级孩子的阅读,特别是绘本阅读。母语的学习就应该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阅读应是孩子精神成长和情感发育的必需,而不仅仅是为了语文学习和语文成绩。梨子正是有着这样的想法,才会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班里做得那么的优秀。除开这些,更让我钦佩的是她还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书法和茶艺,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情趣盎然。我想遇上这样一位极有生活情趣的老师绝对是孩子们和家长们的一件幸事。      玉格格的优秀不用我赘述,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极其明了。我特别佩服她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那般怡然自得、游刃有余,不仅能在教育、文学和艺术之间自由行走,并且才情和人气超好,能在谈笑间让众生神魂颠倒,这样的人不是“妖精”又是什么呢?以她领衔的石塘小学名师工作室是风生水起,他们每次通过“经典共读、电影分享、教育主题、特别呈现”等环节,把一个“积极向上、心存美好”的团队形象,真实地呈现在众人面前,他们就是那样在工作着,并快乐着。

有关婷婷的一切也不用多讲,参加完这次活动的老师我想都记住了这样一位文艺气息浓厚,可爱美丽,有点小矫情的“女神老师”。佩服她敢于以语文老师身份去挑战英语教学,虽说曾有过学过英语,以及在英语学校任教的经历,但放手这么些年后,还敢于接手确实需要不一般的勇气。课堂上那个美丽活泼的老师形象我想会是孩子们心中最爱的、也最乐于亲近的老师。拥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又怎会有知识难题困住大家呢,我们只需要跟随美丽老师一起去知识海洋里快乐的遨游。

还有阿袁,也就是晚会中那个不是音乐老师,却把歌唱得比音乐老师还好听的小丽,她是我新认识的朋友。那天上火车,我是紧紧追随她那美丽的倩影而去,猜想这个穿着一袭布裙美丽温婉的人儿该是我们一路的。后来事实证明我确实对美人有正确的认知,我猜对了。后来几天的学习中,让我感受到阿袁不仅是美丽温婉的,也是聪慧狡黠的,活脱脱一个精灵似的人物。花花和阿易是在那夜的沙龙活动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前我还动员他们换个组参加,我太担心我那山寨主持丢人现眼。可两个家伙非得坐那里,后来事实也证明幸得有他们在,有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了我更大的勇气。那天沙龙最后的小组汇报中,花花代表他们小组发言,她所说的话语是那样打动我心,“不能再做温水中的青蛙……只要出发,就能遇上隆重的庆典……”,结束后我们于是约定要认真做一个热血老青年,呵呵。就是因为他们的积极表现,也让我这个从不会主动参与表演的人激动起来,这才有了后来呈现给大家的《再别康桥之武穴版》节目。

     ……      还有,还有好多的身影都是我想叙述的。不管对方怎么想,我反正把他们当朋友了,只因为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我都发现了自己最最缺乏的一些东西,我想此次发现之旅我的收获已有很多很多。

归   程

为了减少转车的劳顿,为了避开暑日的炎热,我选择了一大早跟两位同行朋友一起蹭附小送张文质老师的车车去机场。虽说是起了大早,但让我有了悠闲的一日时光,在机场茶座里安然坐着,认真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平凡亦有禅》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那是去武穴路上带的,因为一路大多时间都在跟同行朋友嘻嘻哈哈,书也没有读完。于是今天静心坐下来,继续跟随老先生的笔触去对人生进行最深入最细微最独到的品味。那些“怀真情,讲真情”的文字总是会莫名地让眼眸湿润。

也看完了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有朋友看我发的说说,问我怎么看得那样快,我说主要是因为其中一些篇目在《教师月刊》上读过,比较熟悉,同时也因为对朱老师的描述方式较为了解,所以读起来就感觉亲近,速度自然也就快了。再加之,沉入书中,不仅能读得快,同时又完全不会觉得机场等待是一种无聊之事,多好的两全其美之法呢。

看完了书,然后去换票、安检。进去后,无所事事中又去晃书店。已经有很久没有去过书店了,如今买书都是在网上直接下单,然后送家里,所以再摩挲着那些泛着新鲜油墨味的书页真是一种久违的奇妙感觉。在众多的素黑、张德芬、于丹、安妮宝贝一类的作品中发现那本《大历史不会萎缩》时就比较喜欢,因为是中信出版集团出的,封面设计很简单,一点也不招眼,就像厚重的历史,你看或者不看,你在意或者不在意,它都在那里悄然静息。一直觉得买书如果是买自己不熟悉的作家的作品,一定要看是哪家出版社;如果是翻译作品,一定要看翻译者是谁;因为在目前出版社满地,生意难做的档口,某些出版社还是会在一定程度坚持做有品质的书籍。买了书后,首先读的是写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篇章,也许是受了同行朋友们选择去了庐山的缘故,庐山跟这历史中的两人都有极深的渊源。作者说“我们在看历史时,要注重事实后面的非人身因素,而非止于道德上的评断”,就冲这句,我就喜欢这书了。

看书之余,有时也翻翻微信,QQ,了解一下朋友们各自的方位和动作。猫校一路为生病母亲的痛心牵挂,曾经有过的相似经历让我对猫校感同身受,我想旁人无论说什么,对当事人都于事无补。但来自无数朋友的关心问候,应该让猫校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一帮朋友在呢,这就会让人拥有面对现实困境的勇气和力量吧。也读到王丽琴老师路上那个暖心的故事,正如张文质老师评价的一样,“好人总是会有好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沿路播下的花种,总是会有灿烂怒放的一刻。当然还有同行朋友中选择去庐山的那几个一路的打趣说笑,我估计九江因此也更增了几分热闹。

归程因为是自己一人,与来时的喧嚣相比要冷清了许多,但我想这正好,行走在人生旅途,我们触摸的是如钻石一般多棱的生活,每一面都有别样的精彩。

就这样,我回来了。带着很多的收获,更带着很多的发现,我想我将认真选定未来要走的路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