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处于低位,越应该思考

 江湖一刀 2021-01-22

越处于低位,越应该思考

人在幼小的时候,似乎更爱思考。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河水为什么会流动?人为什么会有两只手?为什么天上会下雨?诸如此类问题,《十万个为什么》里不一定有,但在很多孩子的脑袋里,肯定都有过。而当孩子渐渐长大,对这些问题,便再没有多大兴趣了。甚至,对思考本身的兴趣,也会慢慢减淡。

人在穷困的时候,似乎更爱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别人为什么能那样?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是上天的旨意、命运的安排,还是个人的原因?如此等等,司马迁说“人穷则返本”,对生存的追问,对命运的究诘,对本源问题的思考,多在穷困者身上发生。而一旦春风得意,大富大贵,便基本不再思考,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齐国犯鲁,曹刿主动请缨,要为国家出力。乡人劝他,这是“肉食者谋”的,干卿何事?他说了一句让后来的有权有势者绝对不舒服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古人惯以衣饰质地、饭食精粗,来区分人的社会地位。那时生活水平低,能天天吃肉、时时华服的,当然是有权在握、能够FB的。曹刿之语,用白话来说就是:那些有权有位的人大多见识浅陋,哪有什么深谋远虑!

曹刿说完,便不管不顾地进见并游说鲁庄公,然后在长勺一战而胜。


但我感兴趣的,不在战争,而是他的“肉食者鄙”,居然一语成谶,定论千古!许多创业时的精明者一旦成功,得以“肉食”,便一反以前的精干、聪明,开始昏庸甚至昏聩起来,以致被历史淘汰出局。这样的事例,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不可胜数——所以就不数了吧。

“肉食者”因何而“鄙”,不能远谋?我曾反复想过,却没能勘破禅机。t智慧的苏东坡倒是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他的聪慧,跟与竹为邻的生活,并没有实际关联,因为他不仅写过《猪肉颂》,还留下一道传世名菜:东坡肘子。

无意间读书,看到清人李渔也在纠结和究诘这一问题。他在《闲情偶寄》里的论述,饶有意趣:“食肉之人不善谋者,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大意是说,食肉之人不善谋的原因在于,肉这东西太多肥腻,油脂凝结起来,堵塞心胸,就像被茅草塞住了心灵一般,不再开窍了。

为证其观点“并非臆说”,他以老虎为例,解说了那厮“威猛之外,一无他能”的原因:“舍肉之处,不食他物,脂腻填胸,不能生智故也”。无独有偶,老家乡下的人,也有一句话来说这种人:油蒙了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油蒙了眼睛,当然,也就是蒙了心。油蒙了心会怎样?笨戳戳的,瓜兮兮的。


从草创时的艰苦朴素,到成功后的脑满肠肥,从打江山时的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到坐江山时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数千年的历史,兴兴败败,与是否食肉,可能无必然关联,但与人所处不同位置时的思考状态,肯定密切相干。

太祖在低位时曾说过:高贵者最愚蠢。有意思的是,在他高贵后,这位农民儿子,合着一干泥腿子兄弟,也闹出了“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胆”之类外星人般的冷笑话,活脱脱验证了他自己的名言。


或许,这就是真相:“肉食者鄙”,或“高贵者最愚蠢”,那么,思考,就是低位者的专属权利。这权利,甚至可能是天赋神授的,所以,低位如我等,就还得勉力思考着,随时清醒,而不能像“肉食者”那样,浑浑噩噩,或昏昏戳戳!

所以我说,你越是处于低位,越应该思考,越应该坚守思考的权利。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个人微信号:jhyd007
有刀哥,但不只有刀哥
看教育,但不只看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