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教育行走”核心营员及部分活动征召令

 江湖一刀 2021-01-22

你点,或者不点,我自在这里

看教育,也看人间

你看,或者不看,我自在这里

说想法,也说感叹

你赞,或者不赞,我自在这里

写今天,也写明天

——我是刀哥,我在看教育,欢迎围观!

第三届“教育行走”核心营员及部分活动征召令

活动概况

时间:2017.7.21-7.25(21日全天报到,25日午后离会)

地点:福建厦门英才学校

本次活动发起人为:

张文质(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倡导者)

谢    云(教育学者,四川绵阳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吕云萍(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校长)

活动性质

1、公益性:整个活动不收会务费,应邀到会专家作公益讲座,核心营员在营期间由福建厦门英才学校负责提供吃住。

2、开放化:为体现参与和互动,除专家讲座外,活动的大量时段向营员开放,所有参会者均可向组委会申请参与,经组委会审核后,正式进入最后的方案和名单。

3、同路人:我们期望通过活动本身,寻找和发现对“教育行走”理念有相同认知的同路人,并期求通过这些“同路人”的示范辐射,影响更多的身边人,在不倦的行走中拓宽自己的教育世界。

征召内容

 

(一)核心营员(200名)

1.第一、二届“教育行走”核心成员50名左右。

2.“生命化教育优培计划”各批学员20名左右。

3.省内周边县市学校教师50名左右。

4.省外有强烈意愿参与的中小学教师60名左右。

5.“知行社”核心成员20名左右。

核心营员的产生:自主报名,报名时需提交核心营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一份,除论文之外的教育文章一篇(不少于1000字),经组委会审核、确定后,会及时通知是否能够成为核心营员。

具体报名时间和方式,敬请期待正式方案出台。

(二)特别营员(50名)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开放接纳自愿、自费参与者50名左右,但需提前向筹委会申请、报名、登记,以便协调、安排相关事项。

(三)开放活动参与者(若干名)

1.每天上午的活动,将在晨诵声中开启,每天下午的活动,将在歌声中展开。所有的“晨诵时刻”和“歌唱时间”向全体营员开放,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本次活动,共征召“晨诵者”3人、“歌唱者”3人——我们期望,“晨诵者”和“歌唱者”能以其内容和形式,号召和带动所有参会人员参与其中。

2、除第一天开幕式外,本次活动共安排5个大会TED演讲,除组委会事先规划外,尚有不多席位可供申请。经过前两年的运行,本次活动,我们对TED演讲有如下三种类型的指向和期望:

1)个人英雄:凭一己之力进行教育改革和探索,为学生营造“局部的春天”者,或者以个体能力影响周围同事、家长,且取得一定实效者。

2)学校创新:针对学校层面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让学校教育更加切近教育发展规律、切合学生成长节律,但我们不期望只是泛泛而谈的理论,也不期望听取大而无当的工作汇报,我们期望听到有想法、有办法的教育“微行动”。

3)社会协作:教师个体或者学校层面,通过与社会(包括公益组织)的合作、互动而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期望听到真正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以上三个主题,各限额征召1名演讲者。应征者,需提交18分钟内的讲稿及PPT。

3、自本次活动开始,我们尝试建立“大众点评”机制,每半天活动结束时,由事先组织和安排的“点评嘉宾团”对该半天的活动进行简要点评。因属首次尝试,所以初步开放部分时段,具体如下:

1)时段:7月22日上午,23日上午、下午,24日上午。

2)每个“点评嘉宾团”,由3名成员组成,总共点评时间为10分钟。

3)本项总共征召12名点评嘉宾,有意者可申请。

4、7月23日上午,是本次活动的开创性项目“疯狂辩论”,我们拟组建两支队伍参与辩论,因此需要征召8名辩手,有意者可向组委会申请。

5、7月23日晚,是我们的保留项目“沙龙时间”,结合前两届活动的经验,本次活动,我们拟设5个分会场,由所有营员自行选择参加(在提交报名表时注明)。

其中有3个主题沙龙,主题分别是“我的教育,我的路”、“以书为师读最美”、“寻找和发现更好的自己”。

征召3个主持人、3个“闪电演讲”——主持人负责围绕主题,组织参加人员进行交流、分享和对话,“演讲者”围绕主题每人作10分钟内的脱稿演讲,其余时段由参与者围绕主题自由交流。

6、7月24日晚,是我们的传统项目“歌舞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是“良夜:厦门飞歌”,有意在晚会时表演节目者,可向晚会主持人之一的戴荔老师(微信号:LizhifengDaiLi)申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