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玲:循那束光走去——他们在向着这本书走去(4)

 江湖一刀 2021-01-22

循那束光走去

——《阅读照亮教育》读后感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李玲

《阅读照亮教育》乍看题目就被深深吸引,阅读是一束光,能够照亮教育,身为教师的我情不自禁地向那束光走去......

向着书之光走去

谢云老师给这本书自序起的题目是《向一本本书走去》,他说:向一本本新书走去,是出版人的身姿;向着一本本书走去,应该成为教育人的身姿。这句话让我怦然心动,因为他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六哉,那厚厚的几本摘抄笔记和一篇篇阅读随笔,见证了我的成长。还记得初涉教坛的我,因无经验的支撑而处处碰壁。

记得一天早晨,我刚走到教室门口,便听到一句粗鲁的话从教室内传来。想起平时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我的怒火如火山般喷发,三步并作两步,我冲向教室找到那个学生劈头盖脸地质问:“你难道不知道不能说脏话吗?”“我没说!”他理直气壮地说道。竟敢顶嘴,我更加愤怒,朝他歇斯底里地大喊:“难道我听错了不成!是我的听力有问题,还是你的记忆有问题?”那个男生拒不承认,还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

在“恨铁不成钢”情绪的影响下,我对他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刻,少了一份呵护,我想“严师出高徒”嘛。可这位男生却变本加厉,更加难以管理,并且凭他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带领其他同学违反规范。我百思不得其解,感到茫然无措。

看到我愁眉苦脸,一位同事热心地告诉我说:专业的成长除了靠自己经验的积累,还可以撷取他山之石,多看看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文章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向同事借来了几本教育杂志,如饥似渴地拜读。

初次相遇我便爱不释手,深深地被那一篇篇生动而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所吸引,心中的疑惑逐渐明朗,当读到这样一段话,我感慨万分,茅塞顿开——

“人性中最深层的需求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能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教育是心灵的碰撞,以心灵感觉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真正完善的教育,应该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理性美、科学美、智慧美,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

静下心来反思让自己迷惘的这件事,我走进这位男生的心中去了解他了吗?“爱学生”经常挂在口头,可是我真正爱过他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我教育失败的原因,那一刻我才恍悟,那位男生为什么总与我抵触。莎士比亚说过:智者不会唉声叹气,而会用充沛的精力来找寻补偿损失的方法。在教育书刊杂志中有不少同仁教育特殊孩子的成功案例,让我深受启发,我也试着学习他们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去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后来我了解到他自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可他的父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所以使他养成了对学习、对生活的无所谓之态。于是,我决定打好“持久战”,将错补过。“至亲不如好友”“严师不如益友”,我放下架子,与他知心相处,我与他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挚友间的切磋。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冰冷的心被我融化,班级中又多了一名优秀学生。此时,我才真正获得了“历尽艰难而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后的欢欣。

向着一本本书走去,我如同找到了良师和挚友,帮我解疑,助我前行。

循生活中的光走去

《阅读照亮教育》中谢云老师的阅读是大阅读,不但有读书,还有读生活、读影片等,他能够捕捉到书中的教育之光,还能从在生活这本最厚重的书中发现隐藏的光芒。

令我最感动的是他在赏读这部分写的八篇光影中的教育,一部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影片,在谢云老师的眼中也总能闪烁出理性的光辉。事事处处皆教育,他真是一位感情细腻的教师。在谢云老师的感染下,我不禁也想起曾经让我有所感有所悟的一部影片。

一个扎着蓬松马尾辫的农村姑娘在拼命地奔跑,风中那坚定的眼神、脚下那扬起的尘土伴着由远而近的呼喊“回来!回来!”......这是刚毕业时观看张艺谋导演的剧情片《一个也不能少》中的一个镜头,那个风一样的女子叫魏敏芝,十三岁的她担任代课教师,虽然不会教课,不会管理班级,但是她有一个信念扎根心中,那就是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为了坚守这一信念,谁要把学生带走她就跟谁急;为了坚守这一信念,她跋山涉水历尽辛苦也要找回辍学的学生。她的这份执着让我动容,也正是从那时起“一个也不能少”这句话总在我的耳畔萦绕,不知不觉中魏敏芝的信念也影响了我,成为我的从教信条。

喜庆新年,学校举行班级口风琴合奏比赛。经过两个周的精心准备,大家信心满满地迎接全校师生的检阅。比赛的那天早上,大家都穿着统一规定的服装到校进行赛前的最后一次排练。当队形排好后,发现还差小军未到,在大家的焦急等待中小军背着书包姗姗来迟。

“老师,他没穿比赛服装!”文艺委员大叫。小军是班上唯一一个不能完整吹奏曲目的孩子,大家对他本来就很有意见,“这怎么办?”“老师还是不让他上场吧,他上场我们更加紧张。”“是呀,是呀,他还是别上了。”......知道大家对比赛非常重视,我何尝不想孩子们的表演尽善尽美呢?真没想到关键时候这个小家伙竟然掉链子。

小军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低着头喃喃道:“我不上场了。”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突然映现在我的脑海中,集体比赛少了一个人就是不完整的,成绩固然重要,对于班集体来说完整更重要。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安心备赛,问题老师来解决。我赶紧拨通小军奶奶的电话,可是重拨多遍仍然接不通,这怎么办呢?还好,有的班级和我班的参赛服装一致,由于我们班先上场,所以我赶紧去别班借来一套,帮小军换上。

当孩子们仰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上时,我拿起手机给孩子们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队形变换整齐,演奏曲目节奏准确、感情把握到位,而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小军,只见他一改平时的吊儿郎当样,神情庄重地弹着每一个音符。我悬着的心随着曲目演奏的结束而落地,小军放下口风琴一脸的灿烂,看来他对自己的表现也是满意的。

下台后,我要赶紧把小军穿的演出服还给人家,在帮小军换衣服时,无意触碰到小军的手,我发现他的手掌是湿润的,原来小军在比赛中是如此的紧张。因为在乎所以紧张,看来小军是非常在乎这次比赛的。还好,我坚持让小军上场比赛,让他在真切的体验中明白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难以想象,如果我剥夺了小军上台的权利,那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抛弃的伤害。

谢老师说“一本本好书读了下去,一篇篇美文写了出来,更重要的是一个个美好的教师站了起来,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专业读写影响了他们的行走方式,改变了他们的教育面目。”

是的,阅读有光,让我欣然前往,文中有力量,让我的步伐更加稳健。今后我会继续循那束光走去,让自己的的教育之路更加明亮,我更愿意做一束光,照亮学生们的成长之路。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

《阅读照亮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现已第4次印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