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班是怎样炼成的?钟杰、郑英、柳咏梅……9位一线名师,各有锦囊和妙招!

 江湖一刀 2021-01-22

刀按

此文本是应一家刊物的约稿,当时刊物想做个专题,针对我编的《好班是怎样炼成的》(中学卷),计划我写一篇,再约两篇读后感。

没想到,稿成后,编辑却说工作变动,不再负责相关栏目,也不确定接手者愿意做否。我自己不觉得遗憾,但实在对不起两位写读后感的老师,只好以这样的方式作个推送。

号是小号,关注者大多熟人熟识,估计没多大推广意义。唯请真爱者和深爱者多多转发,以便让更多人看到和知道。

你就是孩子的“人间四月天”

 谢云

2006年夏天,我写过一篇短文,叫《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在《中国教师报》发表后,有不大的反响。次年夏天,组建教师团队知行社时,我所拟写的“团队宣言”里,有一句“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经过十年延续和拓展,伴随团队的影响和推动,“营造局部的春天”也不胫而走,为很多老师普遍引用。在百度搜索里,输入“营造局部的春天”,有35万多个结果,排前面的,大多与此相关。

这句话,其实受启于张思明老师。在接受《中国教师报》采访时,他曾说:“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一个局部的晴天。”这说法,满含期望和力量,也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合拍,感触之余,略作改动,成了“营造局部的春天”——我觉得,“春天”比“晴天”更有诗意,也更合教育的“语境”。

“营造局部的春天”所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的觉醒,自主的行动。宏观上说,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群体的状态和行为,规范和准则,但教育的发生,总是具体而微的,总是体现为一个个人,一间间教室,一堂堂课,一次次交流和对话,互动和生成。所以,观察和思考教育时,我更注重个体的力量,偏好于局部和细节。

在今天谈论教育,我们总喜欢归因甚至归罪于体制。体制无疑是强悍的,但绝不是严丝合缝的铁板一块,再森严壁垒的现实世界,也总有空间,可以让我们见缝插针——我始终相信,无论外界多么酷热或严寒,无论面临怎样的影响和干扰,限制和约束,只要愿意,走进教室,登上讲台,作为教师,我们总能凭一己之力,为班里学生“营造局部的春天”

我甚至觉得,教师就是教室的王者,是孩子的天和地——这句话,适合所有教师,但用在班主任身上,可能更恰切。教师也叫“孩子王”,自然也是“教室王”,班主任,简直就是班级里的“王中王”。很多孩子,可能不怕父母,不怕学科教师,但对班主任,往往会发自本能地充满敬畏,这固然与“王中王”的权力和威严有关,也与班主任的事务与作派有关。

如果说,教师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无疑是孩子生命中的“最重要他人”——尤其是基础教育段,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孩子的生命都刚刚开始。他们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班主任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最多,甚至超过了他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自然会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命带来很大影响。

在孩子心中,跟班主任紧密相关的,还有“班级”和“同学”。前者,是他们曾经的“生活共同体”;后者,是他们曾经的“岁月见证人”。这两者,既是孩子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也必将成为他们生命记忆里最重要的段落和风景——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不美好的,甚至不堪回首的,而其“品质”和“属性”,显然来自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和效果。

我们习惯说,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班级管理。但我觉得,管理的“前篇”,其实是“建设”。无论是规章制度的拟定,还是管理团队的产生,无论是班级秩序的调和,还是文化氛围的创设,都需要“建设”——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莫过于班级的“建设者”,最能体现班主任能力和水平的,也莫过于班级的“建设力”。

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往往也最麻烦、最艰难——如何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组成更大的“新家庭”?如何让“新家庭”有序、有趣地开始“新生活”?如何让这种“新生活”成为“新常态”,进而成为孩子们“生命叙事”中最美好的记忆和回忆?

这些,既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必然面临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道”,即所谓“治班有道”、“带班有道”、“建设有道”。“道”之核心,一是生命成长节律,二是教育发展规律。“有道”的关键,则是尊重和依循。好的班级,必是适合孩子身心成长节律的,必是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的。6岁和16岁的孩子,必然需要不同的秩序和氛围。而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民主和自由的班级,显然比专制和独断的班级,更容易为孩子喜爱和接受。

当然,“道”重要,“术”也不可少。对班主任而言,如果说“道”来自智慧,来自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教育的感悟,“术”则来自经验,来自对自身经历的反省,对自己工作的总结。经验可以自己摸索,也可以向他人学习,智慧虽然也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启迪和触发,最终却需要自己领悟、琢磨与生成——其实,无论“道”还是“术”,来自他人的,都需要消化和内化,来自自己的,都需要总结和提炼。

基于此,我从2014年开始策划这本《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尽管定位于“班级建设之道”,但我选择了“道术结合、以道驭术”的点位,期望通过一线班主任老师讲述自己的班级建设故事,展示甘苦得失、梳理感受经验的方式,来回应“好班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命题。

按照我对“班级建设”的理解,本书框架定为班级秩序、班级激励机制、师生关系、班级文化、家校关系、班级生活及主题班会、学生发展引领等八章,基本涵盖了“班级建设”方面的各项工作。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让班主任生存得更富于智慧,在班级建设方面能够更得心应手,所以综合考虑了理论性、操作性与可读性的兼具。

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最后一章,即班主任的“自我形象建设”,既是教师“建设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班级建设”的必然要求——打铁需得自身硬,要做真正的“建设者”,提升自己的“建设力”,班主任必须先从“自我形象建设”开始。我一直觉得,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建设自己”,或者说不断“重建自己”,无论观念,还是行动,无论心态,还是状态。而这样的“建设”或“重建”,其实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教师的力量在于创造和改变。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教育体制怎样,努力“建设”更新的自己,努力展现更好的自己,这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做到的。我始终坚信,教师改变,学生就会改变,班主任改变,班级自然会改变。而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和智慧的班主任越多,班级的生态就可能越好,学生的状态就可能越好,教育的面貌也可能越好。

套用胡适先生的说法——教育的改造,总是这个学校那个学校的改造,这个班级那个班级的改造,这个班主任那个班主任的改造,这帮学生那帮学生的改造。

“改造”和“营造”,一字之差,话题似乎又可以回到开篇——但我不愿意再说“局部的春天”。我想到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固然是情诗,如题记所说,是“一句爱的赞颂”。但完全可以借用和拓展:班级建设的动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爱”和“暖”。如果能满怀爱意和温暖地投入到班级建设中,就会更容易体会到什么叫“有苦有甜”,而真正建成一个好班,你和那个班,都将成为孩子的“希望”之源,成为孩子的“四月天”。

所以,我想将那首诗结尾两句,改成“你是爱,你是暖,你是希望,你是孩子的四月天”,送给这本书的读者,送给所有班主任——无论是既任的,还是现任的,或者将任的——期望孩子们的生活,会因你的爱而充满温暖和希望,就像“人间四月天”。

2018年1月2日

用爱呵护生命的成长

福建  张家鸿

如果把《好班是怎样炼成的》比作一顿满汉全席的话,此书的主编谢云可算是宴会的召集人和总导演。参与本书编撰的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线名班主任,则是各司其职各领风骚的名牌大厨。他们带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带着对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为这本书的读者奉上了色香味俱全的精神盛宴

“每当捕捉到学生身体、心理、行为上的一些异常时,我就会走到问题背后,耐心地听学生怎么说,甚至一趟趟去家访,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们量身打造一篇篇寓意丰蕴的童话故事。”这是以一篇篇童话润泽孩子心田的陈伟华老师,他来自河南漯河。

“每位同学在享受他人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人服务;所有岗位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有高下区分的是各人的服务态度。”这是让孩子们在班级里各司其职,找到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柳咏梅老师,她来自江苏南京。

“若把班级比作企业,则班主任是主管,家长是合伙人,学生是员工,作为主管的班主任必须有纵观全局的胸襟;若是把班级比作球队,则班主任是教练,家长是亲友团,学生是球员,作为教练的班主任必须制订好训练计划,同时组织好战略进攻。”这是让家长和班主任、科任组成最佳组合的郑英老师,她来自浙江杭州。

她指导学生先学会评估自我,再撰写成长规划书。在努力实践的基础,把反思当作每天都有的必修课,与此同时要给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梦想,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不断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钟杰老师,她来自广东深圳。

……

读到他们的分享,即便不看文后的个人简介,我在备受鼓舞之余,也深知他们已经实现了自我成长。“教学相长”之古训于此得到极好的诠释。他们要么是特级教师,要么出过教育教学专著,要么是教育杂志的封面人物和签约作者,要么得过这样那样的大奖,要么集多种荣誉与成就于一身。个人简介置于正文之后,就像是历经一番寒彻骨之后扑鼻而来的梅花香。

我能明白这样良苦用心的安排,编者希望读者能够持有一颗平和之心去阅读文本,如此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心得体会的真实与深刻、艰难与曲折。倘若把个人简介放在正文前面,则可能会因过于注重个人成就而失了对正文的认知尺度与价值考量。

读好书,最好是能够把胸襟放开,不是为了挑刺,而是要吸取书中的闪光点。《好班是怎样炼成的》所带来的是方法的分享,是策略的讨论,是榜样的激励,更是教育之无限可能的默默展示生命的成长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旨在促成生命成长的教育既是一门学问,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精益求精、永无终点的艺术。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班级都是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班级,因而班主任的作为也就无须同步同调。再好的做法也只是借鉴、参考,不必照搬全抄,却可以取长补短。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我读此书时沉浸于前辈同行们情意绵绵的叙述中、娓娓道来的倾诉里,我忍不住慨叹深感教育的天地何其宽广。我也给学生写过几封信,短暂的热度之后就没了尾声,要么学生来信我直接回以谈话。我也开过几节主题班会课,却缺少更深入的尝试,以至于让班会课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我也提醒学生安排好自己长期和短期的计划,但是只是口头交流,并未逐个督促落到实处并细细分解。

令我倍感震撼的是,书中所分享的种种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班主任要让自己有光,让光芒照耀学生的成长道路,让温暖直达学生冰冷的心灵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教育的人。优秀的班主任必是学生的“经师”,也是学生的“人师”。

这些班主任的做法尽管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情感核心都是对学生深沉又诚挚的爱。“教师要用母亲和父亲一样的耐心、温柔的目光,去伴随孩子成长。”有了爱,学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有了爱,教室和校园就是我们真正的家。有了爱,教育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了爱,教育就成了天底下最美好最壮丽的事业。如此说来,日复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不仅不会疲累,不会沦为应付,反倒成为一种甘之如饴的享受了。

对许多班主任来说,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冲劲与韧劲的,往往不是所谓的专业素养,而是一颗鲜活透亮的童心。这颗童心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自己当年是孩子的时候,曾经渴望遇到一个怎样的班主任,那么现在的我就做当年的我期待的那样的班主任。与童心相伴相生的是好奇心。而这份童心与好奇心,恰恰是这些班主任性情中最本质的相同,也是这本书在我心中荡开的最清澈的涟漪。 

努力成为擦亮星星的人

天津  高晔

有幸读了谢云老师主编的《好班是怎样练成的——中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这本书。书中的每个篇章,每位优秀班主任的故事,都给予了我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独特法宝,也使我感受到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在阅读中,有三位老师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们以一颗温暖、明亮、充满智慧的仁爱之心,成为了孩子们心中那个擦亮星星的人!

面对班级组合情况复杂、学生学习习惯很差的“问题班”,哈尔滨的严中慧老师从梳理班级内在的秩序入手,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鼓励着全班同学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闪亮位置,使一个原本散漫的班级形成身心相连的共同体。

严老师令我十分敬佩的是,她完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知人善用,这使得她的学生们为班级做的每件事都充满骄傲与自豪。通过开展“班级艺术节”、绘本故事课、电影课、编排话剧等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给每一个孩子创造站在“舞台”中央亮相的机会,以此来增长他们的自信。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家长,严老师温和而理性地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主动承担自我教育的责任。

在她一次次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整个班级,自外而内,秩序井然,“如星在轨道,如木在枝节。”从严老师身上,我学到了目标明确,以身作则,用耐心与期待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人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与赞赏,使他们成为热爱自己、照亮整个班级的夜空之星!

河南的陈伟华老师尤其令人感动。19年时间,他给学生写了300多封书信,以一种柔软、含蓄的方式抵达孩子们的内心,使原本棘手而无奈的教育变得温暖而美好。除了给孩子们写信,为他们“私人订制”童话故事,陈老师还通过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激发和唤醒学生生命之灵性”。师范毕业之初,在陈老师那间没有窗户,晚上只能借助蜡烛看书的办公室里,陈老师竭尽所能为学生们筹集到几百本优秀图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师生一起沉浸在和谐、愉快的阅读之中。

20年的执教经历,200余万字的教育叙事,记载了陈老师耐心、坚实而丰富的从教之旅,也为我的教育生命输入了一泓可瞭望、可掬饮的涓涓溪流。或许我写不出陈老师那样触动学生心灵的书信与童话,但至少可以试着像他那样以一颗柔软之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教育。当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能有一段与学生相伴共舞的美好时光可以怀想与珍藏。

江苏的柳咏梅老师是有名的“苏语五人行”团队成员,我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读过介绍她们团队的文字,久闻其名。柳老师对班级的管理正如她自己所言“有情有味,无处不在”

我特别欣赏柳老师的“花香育人”的故事。在柳老师的班级里有一项特殊的规定:谁违反了纪律,就带一盆花来,做这盆花儿的护花使者,负责花儿的茁壮成长。这一规定,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响应。那些脾气毛躁、自制力差、爱违反纪律的学生在呵护花儿的过程中培养了细心、耐心和责任感。这种做法,不仅改变了学生行为习惯,还美化了班级环境,使得带花不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很快乐、很浪漫、很诗意的行为。

除了“花香育人”,柳老师也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她的班级里,有着浓郁的读书氛围,课间时间,经常有学生安静地在书架旁阅读,每个月都要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除此之外,柳老师还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开展班级“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学生的班级文化生活。通过集体庆生,见证每个学生的成长。通过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赏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班级生活的热爱。“班级史记”更是真实地呈现了“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班级生活”既是师生成长的最好见证,也是家长了解孩子的崭新窗口,开拓了班级管理的新世界。柳老师根据“班级史记”编写的《每一个起舞的日子——柳柳十班的班级史记》成为学生们青春岁月里永久的珍藏与怀念。

柳咏梅老师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以一颗温暖、细腻的园丁之心极大地呵护与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在多姿多彩的班级生活里,我看到了柳老师活泼的身影,听到了她发自心底的清脆的笑声。她是学生们由衷喜爱的班主任“柳柳”,也是令我仰而敬之的生命丰饶的才女子!

合上本书,掩卷凝思,比照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既看到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和不足,也再次找到自我成长的希望与动力:与名师为伍,借他山之石,建设自己的教育楼阁,在爱与勇气的带领下,且行且摸索。

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孩子们心中那个擦亮星星的人!

【前期热文】

“冰花男孩”到北京了,更多的“冰花孩子”怎么办? 

 关注彭射兰:法律如何保护教师的权利和教育的尊严
 没有生活,再高妙的作文教学,也只是“螺丝壳里做道场”
 谈师德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这个聪明的社会,正愚蠢而傲慢地轻贱着可怜的教师

耍流氓式的“讲师德”,本身就是缺德

.

2018,请允许我自甘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