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波抱团股的最终结局会是怎样

 鹏城豫人 2021-01-22

交易是非常私人的事情,也是横跨你一生的事业,一段时间的交易业绩,无论好坏都不说明什么,你现在做的好,那么是否可复制可持续,你做的不好,那么有什么可以修正的地方,只要没有离开这个市场,奇迹收益率的可能都存在。当下的一切,并不说明任何。

而今天要分享一个交易账户的净值曲线,是我觉得,它打开了我对于交易理解的一种新的认知,对于让我自己也觉得很好的事情,我觉得很有必要跟我的读者分享,这是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

我们正式开始吧。

前几天,我们团队开了一个深度复盘会,大家一起对未来市场做一些自由的展望。

有人问了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

现在指数不断新高,很多所谓的抱团票打着价值的名义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越来越像一种闹剧,如果他们不值这些市值的话,最终是会被修正的,那么这该怎么收场?以再来一次股灾告终,一哄而散?还是有更温和健康的市场自我调整机制来化解?

这个话题,我们先不展开讨论,我来说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这两年,我因为要筹备私募基金的事情,所以团队招来了一些各种风格的研究员,进行练兵磨合。

其中有一个97年的研究员,前两年本科刚毕业就被我招来团队,当时几乎白纸一张。招他的原因是,之前是公众号的死忠粉,在校期间天天留言表达愿景,我被烦的不行了,给了他一份兼职,发现小伙子性格不错,工作很踏实,于是就招来了。

由于他年纪太小了,但是吉他弹得很好,所以我们就叫他小吉他。另外,不得不感叹95后的幸福人生,小吉他家里在东莞有两栋楼收租,(单位没错,就是栋,不是套),但是人却很踏实努力,还能虚心挨骂,难能可贵。

由于是白纸一张,且我没时间手把手带他,所以就给他找了一个师傅,一个基金经理,我的好朋友。嗯,为此,我还搭上了一套茅台生肖酒。

由于平时他师傅也很忙,所以基本上就是让他沿着各个行业去捋产业链,捋完产业链就捋具体公司,搞清楚一些行业,公司的的竞争格局,然后定期做汇报,汇报的时候指点一下分析框架和思路。

同时,我给了小吉他两个账户,分别一百万。要求,一个账户全仓单支票,做波段,一个账户分仓,买他研究过程中觉得比较好的股票,找感觉。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全仓单票的账户,过去两年,一共就做了2倍收益。差强人意。

但是,那个分仓账户:过去两年做了接近6倍收益,尤其从去年6月份开始,半年时间,就涨了2倍。

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分仓账户的净值曲线,实现了非常完美的,近乎标准的斜45度上涨,回撤非常低。

但是,整个账户的交易风格,每次我看到,都会觉得:这特么是一个不会炒股的人啊。

原因是:这个账户在任何时候,持有的股票都超过10只,甚至多的时候会超过20只,仓位极度分散且平均。

换任何时候,我都会觉得这样的交易风格是非常业余的。没有重点,没有攻击力。

但是小吉他有自己的看法:

小吉他说,他师傅跟他讲,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最考验的是,控制回撤的能力,以及持续赚钱的能力,而不是短期业绩爆发力。

而回撤的潜在风险与具体某只股票的仓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股票会上涨的本质原因是:这是一家好公司。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上涨,但是你可以通过研究确认它:最终一定会上涨。而且,好公司是会有价值底线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且,假设你一年对股票账户的预期收益是30%,那么有两种方法实现:

第一种,你全仓买入一只股票,这只股票涨了30%,卖掉。剩下的时间空仓。

第二种,你同时买入100只股票,这100只股票在一年内(平均涨幅是30%),那么年底你也是实现了。

第一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快。如果做得对,可能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但是,潜在风险大,如果这只股票先跌20%,就意味着,你要先承受账户亏损20%的风险,同时,一旦这种账户巨额亏损出现之后,你对这只股票的逻辑研究就很难客观。你承受的盘外压力就很大。

第二种策略的优势在于:你只要把这100只股票的周期风格错开,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整体性巨额回撤:毕竟,A股一年同涨同跌的日子是很少的(当然也有。),同时,你能够对其中某些出现巨亏,但是逻辑正确的股票做容忍,因为这些股票的亏损,会被其他股票的盈利覆盖,因此不会太大的影响整个账户的净值,你就不会有太多压力。

而这个策略的核心就要求,你确保买入的这100只股票都是好公司,他们最终(至少一年内)都能上涨。

我听完小吉他的论述,意识到这个模式有几个非常优秀的地方:

1.通过股票之间不同的周期错位,实现:好股票拿的住。

我们知道,股票短线的波动,是来自于资金的驱动,通常是因为热点。当下是热点题材,这只股票就会有大异动,但是当下不是热点并不意味着这不是一只不值得买的股票。

我们经常看好一只没启动的股票,重仓潜伏买入,然后等了很久都没发酵,这时候其他股票因为成了热点呼呼上涨,心里难免着急,于是抛了它去追热点,最后热点回落,不但亏了钱,同时一看这只股票发酵了。所谓两头打脸。

还有,我们看好一个股票有翻倍空间,他也确实上涨了,因为蹭上了短线热点,3个涨停板之后炸了,这时候你肉眼可见这个票短线要回落了,很容易就把它卖了。结果最终它实现了你当初预判的翻倍,而你因为短线干扰,而卖飞。

而这种极度分散模式,有一个重点优势在于:任何时候,单只股票的收益对账户的净值影响不大,所以,短线的波动对心情影响就不大,就很容易拿到你认为的目标价。

2.预期收益比想象中要高, 它与ETF不一样

最开始,我第一反应,这不就是ETF模式么,买入一堆股票,延缓波动。但仔细一想,并非如此。

ETF本质上是主题基金,也就是说,这些股票有很强的共性,因此股票波动周期是比较像的:很容易同涨同跌。

而小吉他这个模式,是根据各种逻辑挑选各种完全不一样的股票放到一起,让它们各自兑现自己的逻辑。如果非要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些股票都是好公司。最终趋势都是向上的。

而这个模式最核心的难点就在于:要耐心。你在任何一天里,都看不到快速赚钱的可能,因为每一天都是有股票涨有股票跌,但是是稳步向上的。积累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你的账户几倍了。

比如小吉他的账户,2年6倍不知不觉就实现了。

而且,他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买过什么特别热点或者龙头的股票。感受不到短线交易的乐趣,但是能感受到2年过去了,回首的收获。

3.这个模式的资金容量非常大

这个模式100万可以这么做,100亿也可以这么做。避讳有什么变形。

最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问题:

现在指数不断新高,很多所谓的抱团票打着价值的名义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越来越像一种闹剧,如果他们不值这些市值的话,最终是会被修正的,那么这该怎么收场?以再来一次股灾告终,一哄而散?还是有更温和健康的市场自我调整机制来化解?

我认为的答案是:

市场会有一种更加温和的自我调节机制来化解。

你还记不记得去年年初医药股曾经发生过一次疯狂的抱团,在抱团结束之后,板块开始了一波普跌,但是普跌之后,一些没有基本面,没有成长性,基本面质地支持不了股价的医药股,就再也没有涨回去,而那些具有优质基本面,成长性的公司,止跌之后,不知不觉又创了新高。

对于好的公司,每一次下跌都是买点。而这个渐渐成为市场的共识。

不断的板块轮动,本质上是一次又一次大浪淘沙,金子被留了下来。好股票也会跌,也会受到板块情绪波动的影响,但是最终,情绪散去的时候,好股票又会回到自己节奏里。


所谓投资的反人性就在于此,抱团到极致,还去追,然后被套又舍不得走,拿长逻辑骗自己。真正的长逻辑是在它不好的时候,去说服自己买入它。

比如2015年股灾,那是A股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短时间集体杀跌,股王贵州茅台也跟着跌了,200块跌到110块,接近腰斩,但股灾2.0结束之后,市场杀跌情绪散尽,它有恢复了自己的节奏里。

所以,不要迷信什么抱团股,那都是情绪使然,真正有价值的,是不抱团之后,谁还能被留下。

今天分享的交易模式,是一种风格化思路,有心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个思路,看看有没有能借鉴的地方。这就够了。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模式和坏模式,关键在于适不适合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