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野 困惑 出路 ——关于2020-2021学年初二语文期末联考作文阅卷的思考

 尚雅轩 2021-01-22

有幸参与了岳阳市八年级语文期末统考作文评卷,在范老师的指导下,我有了很多收获,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视野

在全国近几年中考题目中,话题作文的题型被连续沿用且渐趋稳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它或提供一个话题,或规定一个范围,文体不限,写法不拘,呈现出话题的适应性、材料的多选性、要求的宽松性等全方位立体开放的创新特征,极大地激活了考生思维,有利于考生完美地展示思维品质与创作才情。然而,在满堂喝彩声中,我们还应听听来自阅卷场上的声音:题目的极大开放性带来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在固定操作训练模式下的考生创造了走偏题意的天地。
因此,组合型作文题形式也就应运而生。组合型作文题一般是二选一或者三选一,由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其次,就是我们2021年1月18日岳阳市语文期末统考卷采用的出题方式——一则材料包含多种出题形式。
作文(50 分,其中含书写 5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对于咱中学生而言,可利用手机做有意义的事,如搜索各类学习资源、设置闹钟、照相、联系家人、听听音乐调节心情……可是,如果利用手机做无意义的事,如沉迷网络游戏,出现手机依赖症,就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请以“我与手机”为题,写一篇文章。
(2)如果你有过手机依赖症的经历,请敞开心扉大胆地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同学,坦诚地谈谈自己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原因、经过、平常表现、依赖手机的危害和现在的感受等。
(3)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手机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你选定的题目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与以往不同,这次作文题是由同一则材料引出三种不同形式的写作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将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结合在同一个主题当中,一方面对立意有了一定的限定;另一方面,又摆脱了文体的束缚,给了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这也给我们出题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我们要看到学生的实际。因为,作文题目的开口度并非越大越好,而应该是开口度适中,而又可以让考生尽可能地深入挖掘。此外,视野开阔、格局大的并不一定就是好作文题。有些作文题确实文采斐然,底蕴深厚。但是,往往这样的作文题只能让我们欣赏并崇拜出卷老师的才华,考生们却像隔雾看山,仅保留了一些朦胧的美感,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作文题,万万不可离开生活。毕竟,生活,诚为写作的不二法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紧扣着学生的心、口,而学生的心、口,就系连着他们的生活世界。
本次作文题的核心词是“手机”,手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通讯工具,我们经常和手机打交道,也品尝过它的“酸甜苦辣”,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这让考生实实在在地有话可写。
二、困惑
但是,作文“好写”,不代表一定能“写好”。好的作文,没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但是,不好的作文大致会有一些相似的漏洞。本次阅卷过程中,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换句话说,审题偏移。“概念是事物的浓缩,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是把握概念的关键。概念入诗、概念为文,都是极难做的事情。概念更有判断、推理相随,思辨起来,更为不易。是不是在生活的层面之上,就应该建立起思辨?”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作文题目,本次八年级语文统考,作文有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我与手机》和第三个题目《手机的自述》同为命题作文,主题相似,只是采用的文章体裁会有区别。
题目一《我与手机》,一般是写成记叙文,关键词是“我”和“手机”,主题可以是有关手机搭建的亲情(留守学生),或者手机对亲情造成的间隙,从而引发学生对亲情的解读和手机的辩证看待。主题还可以是手机对我的学习、交友和成长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题目二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告诉身边的人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并且要写清楚产生手机依赖的原因、经过和感受。题目三《手机的自述》,是采用第一人称口吻,以说明文或者童话的形式进行展开。

其中,问题最大的是《我与手机》的审题立意。

有考生在审题时,直接过滤掉了“我与”两个字,滔滔不绝地再述说手机的利与弊。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常会遇到我们不会的难题,这时又要用到手机了,在手机上,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难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成绩,在学习上我们需要它。有时出现了某些新闻,我们都能通过手机查阅……”,文章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述手机带给我们的便利。
另外,有的考生只是在介绍手机的种类和内部性能。

“也使得手机在各大市场有自己的品牌,小米、华为、苹果、oppo和vivo。当然,其中竞争最大的就是华为和苹果,比如去年华为在美国下架了,引起美国人不满,但是从我个人还是支持华为,不管是从处理器、像素、运行内存来讲在市场上还算是比较好的……”,全文主要在说手机的品牌及不同品牌之间的优势,基本脱离了“我与手机”这一特定的题目。
这样的问题很明显是审题出现了偏差,因此,得分依然就会降低了。
写作时,一定要仔细思考题目的关键词以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
三、出路
准确把握好文章立意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明确提出了三点:“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可见,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的一项活动,作文需要个性化色彩。
我认为,所谓写作个性话,是指有自己内在的真实的且独特的感受、经历和思考。个性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情感个性。
真情实感、真我性情,是作文的生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为作文的末路。
好文章不是以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为准,而是与文章内容是否有吸引力有关。简单地说:写作就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表达,用自己的话叙述内容,用自己的话流露真情,这样的文章才有更多的读者喜欢。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与成人的不同,因此会有一种淡淡的颓废和倔强的不服气,最后,变成稍微清醒的认识。这恰巧是宝贵的成长之路。
钱理群先生也说 :中学生具有成长之美,有着成长的感觉和成长的权力。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时期,一个人的成长是很奢侈的事情。成长本身就是成长的美和成长的感觉。成长的感觉在外人看来是一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但是在自己看来是蛹虫化蝶的那种痛苦,和新鸟破壳的那种挣扎。所以,写到有关“手机”的作文时,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真实的挣扎的青春。它会在一瞬间,牵扯住我们的注意力。比如,和父母发生的歇斯底里的争吵;对现实的胆战心惊的逃避;对游戏沉迷的纠结……无一例外的,真实地将青春撕裂开来,通过层层剥茧,看到了最终的一些思考的痕迹。写作,也是一种表达,一种记录,一种蜕变。

“上课总是能出神……心里身上更像是进了上千只蚂蚁般痒痒的……在这第二天开始,我变得更加不专心了,从以前放学后还能跟父母聊上个十几分钟变成了如今直接脱下鞋子奔去房间,对待作业也极不用心,玩到忘我后一看时间早已十点,平时这个点我应该是在睡觉的啊……算了算了,先把作业写完后再说吧,背诵什么的以后再说,慌忙补完作业的我,像忘了时间一般抱着手机玩到十二点才睡觉。果不然,第二天逃不了的迟到,上课睡觉……”

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都带着一份真实的感受,自然能打动我们,带给我们共鸣。
其次是选材的个性。
作文选材的个性化是指学生面对某一观察对象或聚集对象,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富有自己个性的作文素材。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作文时的选材不同。所以,看到题目,不要着急,要想想有哪些素材是我有人无的。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际经历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话,叫“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当一个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鲜事的事件上时,这件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其实,这就是要求我们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为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也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写母爱,即是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比较新。
在阅卷中,针对“我与手机”,绝大多数同学写的是手机带来的欢乐和痛苦,或者沉迷手机之后逐渐清醒的过程。但是,也有视角不同寻常的。比如:这位学生就选取了自己独特的经历,由于玩手机,而引发了火灾,死里逃生的故事。


“我十岁那天的春天,北风拼命拍打窗子,北风的声音如鬼叫一般。风与雨正在互相掩映着,让人心生寒。从学校回家,就打开了火炉和热水包,并且打开了手机,翻阅着现在的最火热的消息。时间就像是被催眠的良药,……随着一声爆炸声,我发现那个火炉着火了……”
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我与手机”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手机”这个问题,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最后是语言的个性,在这里,语言的个性指的是语言有特色,有吸引力,不会过于平凡,丝毫没有趣味性。

  

“我出生前,世界一片黑暗,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英明神武的我诞生了。”“于是,我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有人能拯救我,终于在‘英雄’出现了,她带走了我,让我见到了光明,让我焕发了新的光芒。”“深夜,窗外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时不时传来几声蝉叫,月光柔和地洒了进来。”……

优美的语言,可以让读者读后感到是一种享受,生动形象的修辞、诗歌一样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美的精神享受,好像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珠宝店。
    这三类作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分都比较高。因此,在写作教学时,情感的个性化、选材的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应该成为我们的切入点和侧重点。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的思考。纪伯伦说:“你的快乐,乃是你不戴面具的悲哀。”无论是评改作文还是分析试卷,我们一定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我们的网上评卷工作和写作教研才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与广阔的上升空间。一个人的思考终究有限,热切期待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同仁能参与到讨论中来。本文权且抛砖引玉,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郭薇,南湖新区湖滨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2016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曾获南湖新区“求索杯”教学竞赛一等奖,南湖新区演讲比赛二等奖,获南湖新区“优秀教师”,“星级班主任”,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竞赛“特级指导老师”等称号。 

责编:  郭  薇 (南湖新区湖滨学校)

稿:  范练娥 (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