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王东升时代下 京东方又双叒叕募资始末|艾问人物

 艾问人物 2021-01-22


欢迎来到本期艾问人物!

近日,这个“两千亿”面板龙头又有大动静。2021年1月15日,京东方发布公告宣布,本次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前上市公司总股本34,798,398,763股的20%,即6,959,679,752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200亿元,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其中,京国瑞基金认购40亿元。

在此次募集资金中,65亿元用于收购武汉京东方光电24.06%的股权,60亿元用于对重庆京东方显示增资并建设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10亿元用于对云南创视界光电增资并建设12英寸硅基OLED项目,5亿元用于对成都京东方医院增资并建设成都京东方医院项目,30亿元用于偿还福州城投集团贷款,30亿元用于补偿流动资金。


预案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京东方A开盘大跌,跌幅一度接近5%,午盘之后跌幅收窄,接近尾盘,股价终于翻红。截至18日收盘,报6.84元,涨幅0.59%,全天成交额128.51亿元,换手率达5.76%,振幅6.62%,总市值达2380亿元。

1月18日,在某知名财经股吧内,京东方A的人气高居第五。中小投资者哀鸿遍野,一致悲观,趁高点全抛;与之相反的是,机构的观点普遍积极乐观,认为公司定增落地后,将锁定面板产能,其龙头地位将进一步显现。

王东升,中国显示面板界风云人物,因为他亲手缔造了京东方(BOE)。

(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

   

生存定律OR王氏定律?
25到35岁,王东升在一艘渐沉的大船上。

改革开放后,电子管被集成电路冲得没有人样。774,北京电子管厂,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万人国企大厂,曾经的工业大咖,一夜之间,变成了落后产能。此时的王东升正响应改革开放号召准备“下海”——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旗下的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向他发出了任职邀约,并给出了“常务副总”的高薪厚职。

1992年,大厦即将崩塌,天降大任于35岁的王东升。是出任霸总迅速实现财富自由,还是接下北京电子管厂这个年亏损千万元、濒临倒闭的破败巨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3年,王东升提出:要股份制改造,要取消国企等级制度,要放权,要多出国,要少开会。他带领2600多名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成立了。


彼时,国际上的液晶江湖,正在上演“群雄争霸”。王东升迅速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TFT-LCD)必然取代显像管技术(CRT),于是做出了“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王东升称,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领域一般有3种方式:自主研发,合资合营,收购进入。


上世纪末,三星、LG、现代等韩国企业早已战胜日本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而对于刚刚起步、欠缺此领域技术经验的我国企业来说,自主研发半导体显示产业以谋求与之抗衡的方式显然不太现实。权衡利弊之后,王东升高调决定“收购进入”——通过国际收购进军液晶面板产业。

2001年,周期性低谷再度来袭。上一次的周期低谷甩掉了日本企业,而千禧年初这一次,韩国现代扛不住了。同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再次在A股增发上市,募资9.7亿元,并正式改名为京东方。紧接着,京东方收购了现代STN-LCD和OLED业务。

2003年1月,京东方高调宣布,韩国子公司以3.8亿美元收购现代全部的面板业务。这是当时中国政府批准的最大外购案例。交割结束后,面板价格很快就开始反弹,京东方次月就开始盈利,一年半盈利6000万美元。

然而残酷的行业周期洗礼还在继续,也正是此时,王东升提出了著名的“生存定律”: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

2005年—2006年正值产业下行周期,京东方连续亏损,股票甚至被打上了“*ST”——退市风险警示。王东升一度深受质疑,压力倍增。

回忆起那段日子,王东升说:“京东方闯入了当今世界的高精尖产业,成为追赶者,如果没有信念和毅力,我们不会成为闯入者,没有必要自讨苦吃。既然闯入了就只有向前走,因为没有退路。我们面对的是万仭峭壁,每一步都是新高度,一失足则粉身碎骨。”


2005年,京东方巨亏15.87亿,2006年,亏损扩大至17.71亿。然而在“王氏定律”之下,京东方即便身处2006年低谷,仍继续烧钱:总投资上升7.3%,产能扩张30%以上。2007年二季度,行业终于回暖,蓄势待发的京东方扭亏为盈,实现月赢利达1亿以上,将濒死变为奇迹。


收购、消化、吸收、创新。“王氏定律”,是技术追赶者的夺命狂奔。

自2008年至2013年,BOE(京东方)相继建立了一整条具有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链:投建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线)、中国大陆唯一的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等。

至此,这个沉睡的老国企终于向全世界睁开了眼睛。
    
嗜血京东方

从几度濒临破产到“王氏定律”铁蹄,再到如今全球第二大面板产商,京东方用了13年。在这13年中,京东方总共开工建设了13条显示面板产线,扩张的速度肉眼可见,然而,其背后数次大手笔的定增融资却也屡屡为人所诟病。

王东升深知周期液晶产业周期性的恐怖之处,吃一堑长一智,京东方领导班子似乎长出了奇怪的智慧:“绑架政府,吸血股市”。

早在2005年那次“京东方巨亏”,王东升就已看到国企的“优势”所在。当时,为挽救这个中国最大的世界级高精尖产业公司,北京市政府背书,国开行领头,九家银行化身白马骑士,提供了7.5亿美元的贷款。此外,北京市政府额外又提供了28亿人民币借款,为其补血。

第一次再融资发生在2004年1月,彼时京东方A增发3.16亿股,实际募资19.99亿元。后来又陆续融了5次,分别发生在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4年,实际募资额分别为18.55亿元、22.42亿元、117.83亿元、89.4亿元、448.84亿元。


也就是说,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时间,京东方A共完成了6次增发融资,总融资额717亿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发生在2013年的上一次定增。当时,京东方A史无前例地一次性募资近460亿元(实际募资额高达450亿元),紧接着在定增方案公布后,京东方股价迅速下跌,不到2个月时间,股价从5.04元跌至2.64元,市值接近腰斩。

自此,股民发现了其中规律:每当京东方股价有所上涨时,京东方都会发布定增方案,而这些定增发行的股票终将会回到二级市场之中,股价也因为受到稀释而回落。

时至今日,公司最新总股本已被稀释至348亿股,而在京东方上市之初,这个数字才5.5亿;此外,根据数据信息,京东方合计税前分红金额,只有52.95亿元;股价更是十年如一日,长期6元上下。

《艾问人物》认为这种通过不断增发降低股价吸引散户,并继续套牢一批又一批的方式,已经使京东方成为A股散户最多的公司。

愤怒的投资者们为京东方此系列操作送上了一个又一个骂名:“资本巨婴”、“铁公鸡”、“吸血鬼”、“烧钱王”、“圈钱王”、“融资王”、“厚脸皮”……

但,从现实角度出发,京东方也的确将募集的资金用在了实处。

2014年的第五轮定增,京东方将所筹资金全部用在了合肥8.5代线、重庆8.5代线、鄂尔多斯5.5代AMOLED产线三大项目上的后续建设上,而正是这三条产线,在投产后成为了京东方平稳度过面板周期性低谷的有力保障。

2018年在合肥开工建设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京东方的总投资额更是高达440亿。

实际上,在王东升带领公司“大杀四方”以前,国家发改委曾公告称,2001年—2006年间,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这6家企业,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共计召开53次“晶体会议”。而京东方的出现彻底堵死了韩台面板企业操纵市场的企图,成功把屏幕拖入低价行列——如今,一个55寸的电视也不过2000元,这在10年前,简直是做梦。

京东方此次定增背后,是其作为LCD领域龙头的尊严所在,“国企之光”当然不愿在OLED领域里落后。根据京东方发布的公告,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共计划投资6个项目,除偿还福州城投集团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各占用30亿元,以及成都京东方亿元项目占用5亿元外,其余的135亿元将全部用于增资及扩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6代AMOLED产线的投资总金融已达到465亿元,设计产能为48K/月,主要定位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小尺寸面板,计划今年11月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和投产。算上已经量产的鄂尔多斯、成都、绵阳三条产线,以及正在施工建设的福州产线,京东方在未来将拥有5条AMOLED产线。
    
结语

1992年,35岁的王东升拒绝了高薪厚职,登上了774厂这艘摇曳破败的巨轮,一上任就搞股改,但他筹不到钱。他向厂里动员自愿出资,并拿出5000元私房钱做当头表率,还对员工说深圳发行股票时人们赚了多少多少钱,一通忽悠。

员工脑回路清奇,没听懂王东升画的饼,反而知道了“原来买深圳的股票能发财”。

可这些老员工还是没往深圳股市投一分钱,反而凑了足足600多万交到王东升手里:有的人把劳保服缝缝补补穿好几年给厂里节约开支,有的人每天从工资里省一角钱交到厂里,有的人下班后捡破烂卖钱支援公司,有的人甚至掏出了棺材本。

“我们不是为了发财,我们真正的目的是救公司,你们赔了我们也认了。只要你们全心全意把公司做好,把这笔钱用好。”王东升热泪盈眶,这是他与京东方的起点。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在市场端,液晶产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1、先行者出货,利润猛增;2、跟随者迅速入场,价格猛跌,陷入亏损;3、价格下跌,液晶显示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高端笔记本到平民电视机),需求进一步大幅提升。这里的关键点在于阶段2,只有抗住亏损压力,疯狂增产、研发新品,才有可能在跳跃式的行业迭代中,取得领先地位。


2019年6月30日,王东升用600万换来了京东方的千亿市值,62岁的他终于松了口气,并发表了离职感言:“请大家放心,我相信京东方的未来,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从美国发明到日本崛起,再到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三足鼎立,再到如今,中国大陆占据半壁江山。而京东方,就是这半壁江山。


END

作者:黑皮猴
编辑:杨洁琳
图编:万姗红



 
转了吗
赞了吗
在看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