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寸木的博客林杰,一位一年飞行253次、学医以来拜访近九百位中医高人、治疗过三十多万人的医生。 福州的各路朋友常常提起本地有一位叫林杰的中医“高人”,说他外治手法非常了得,小针刀一流,正骨正脊好像庖丁解牛。林杰走到哪都是病人成堆,一天能治上百个病人!还听说但凡中医高手经过福州,林杰都好吃好喝迎进家门,恭恭敬敬求得一招半式,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练成一身绝学。 林杰: 我们要把疼的这边消除掉有几种方法,(疼的这边)紧贴着锁骨下边向手臂方向摸过来,在胸壁上方有一个凹陷处,这个凹中有云门和中府两个穴位,我们就在这里轻轻地揉他五六下,颈部的痉挛就能缓解。就轻轻地打着转儿,轻轻地揉 另外一边也一样,也摸云门和中府,一般五到六下就好,不用太用力,然后颈部肌肉就不紧张了。不紧了以后,脖子转动就舒服,然后头也会感觉清爽。 然后,肩膀上两侧有两个穴位叫肩井穴。肩井主一身气血,这个地方很重要。触摸他这个部位,肯定有一个酸疼的地方(现场小朋友描述说有“嘎嘣嘎嘣”的响声)。摸到这个痛点的时候,我们就给他左右拨一拨,一、二、三,他这边就好了。另外一边也同样做。 以上几个动作,第一,揉云门、中府;第二,揉后脑勺这一块儿;第三,肩井。这样三下,头到肩膀已经松开了。然后再做一个动作,基本上把上边就做完了。 如果你有力气,就用手从外往缝里塞,如果没有力气,就在外侧,用力往缝里抠。这样做了以后,他的整个胸腔就舒服了,呼吸就顺畅了,脑袋也清醒了。 如果感冒刚开始,还没有鼻塞、发烧的时候,灸阳陵泉最好。感冒初起的时候,无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一灸这个地方,鼻子就通了,人就舒服了。所以灸这里,也是预防感冒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果在外地没法灸的话,可以敲打,就敲阳陵泉。一般来说,敲它三五十下,感冒就好差不多了。 脖子痛按压威灵穴和精宁穴,在二三掌骨和四五掌骨中点 面口合谷收,光明穴、太冲穴---视力疲劳 艾灸阳陵泉—风寒感冒 迎香穴鼻塞,一定要往外掰开按 第一个开关点:在心窝部的巨阙穴附近。沿着剑突周围找一找,平时容易紧张、心情不好、胸闷气短的人,往往都会在这里找到一个硬结或者一个痛点。把它揉开了,心情就会豁然开朗。这个开关跟情志关系最密切,如果哪天你跟人吵了一架心情很不爽,很憋闷,揉这里三分钟,马上就会好多了。所以林杰老师称之为“情志开关”。 第二个开关点:在锁骨下窝的云门、中府附近,经常气喘的人,还有容易疲劳的人可以经常摸一摸这里来缓解。不论是伏案工作的疲劳,还是没休息够觉得特别困顿,让自己放松下来,在这里摸上三五下,就不容易感到疲劳。这是个“抗疲劳的开关”。 第三个开关点:扭伤的开关——手三里,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脖子扭伤、脚扭伤等各种各样的扭伤。 我经常去揉人家肚子,这肚子是一个总发动机,它也是最容易被触及和改变的一个地方。按的是肚子,手法和揉面团很像呵呵。揉腹,非常好的一种保健。 如果从经脉的角度,我们背后是督脉和膀胱经,前面就是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在腹部有很大的一个交织的网络,这些网络被打开以后,它所发挥的功效是非常大的。所以我非常推崇揉腹这个方法。阴阳、表里、气血都在腹部有交汇点。腹部还有个很重要的地方叫丹田,丹田是人体总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被启动以后,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林杰:手法就是一要轻揉,二要贴得紧,三不要用暴力,方向就是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这个方向,顺时针。揉腹这个方法治病,效率很高常常立杆见影。比如头疼,你揉肚子两三分钟,基本上可以缓解;比如心脏病、心绞痛,揉肚子可以说一揉就缓解;比如胃痛、肠炎就更是它的适应症了。比如那天我的腰扭了动不了,助手上来揉了五分钟以后我就可以转身了,这其实是后病前治的一个方法。因为脏腑气血是相连通的,所以前面通了后面也通了,我曾经讲过,一处真通则处处皆通。腹部是最好操作的部位,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比腹部更好揉。 揉腹还能很好地补气血。比吃补药都快,一揉,肠系膜上动脉都扩张了,腹部放松以后肠系膜上动脉都充血,一充血很多问题都随着解决了,比吃补药都快。肠系膜上动脉呈伞形分布,一揉开以后,里面的杂质就都排出去了,气血源源不断地灌输进来,力量非常不一样。 人之所以生病,和肠道的细菌繁殖有很大关系,肠道细菌菌群之间的比例如果协调了,很多病其实都迎刃而解。人的个体,不要认为只是人体正常细胞,它其实是细胞与细菌的共生体,人体之所以存在,细菌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我们的食物吃进去以后,是通过细菌分解吸收转化后变成能量,变为营养才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它必须要有这些东西的参与。菌群之间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内部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的时候,这些营养的输送才会比较完美的表达。 我揉腹很快,一到三下,三到五下就完成一个治疗过程,我的手法属于治疗。但是耐心细致的揉腹是保健,如果要达到治疗效果,除了要对腹部熟悉,还有一些技巧在里面,这个技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掌握的。而保健或者说常规治疗都是很容易掌握的,保健效果其实也是非常可观的。 林氏治疗痛经简易手法:提捏右侧嘴角。提捏~旋转~放松~~反复操作三十秒,痛立止。 林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案例 林杰的学生记录的林杰临床上治疗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实例。 曾某男 35岁职业:电脑工程师2014-9-3初诊。主诉: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麻木3月余 症候:患者自述腰骶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性麻木3月余,曾经医院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医院开“大活络丹”“膏药”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到我科就诊望步态见上身有偏歪,一肩高一肩低,查腰部4、5腰椎体棘突压痛,右侧腰部叩击痛,右臀部肌肉紧张,咳嗽无下肢放射性麻木,麻木比较轻微。脊椎有轻微偏歪,尺测法在胸椎段有突起肌肉僵硬,肩胛附近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 经络诊察: 体态略胖,面色微黄,嘱弯腰,腰部有疼痛,督脉周围毛孔粗大,委中穴、昆仑穴压痛明显。神阙附近有结,天枢有晕。宗筋处微压痛,有晕。手三阳检查支正穴附近有晕,右手三里微压痛,舌淡苔白。 病位:病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督脉。选经:胃经,脾经和少阳(为枢),督脉为主 选穴:宗筋、腰阳关、委中、至阳、大椎、昆仑、天枢等 治疗方法: 初诊:通过细细讲解临床检查、症状病情给患者。嘱患者充分配合积极治疗。平卧从颈椎治疗开始,在右侧有痛,敲期门,颈部折顶法,点膻中穴、揉腹部,按曲骨穴,宗筋穴,腰部扳法,尺侧搓动手法,点环跳,委中,昆仑穴结束。治疗后腰部感轻松,弯腰基本不痛,无下肢放射性麻木。 二诊:五天后腰部疼痛缓解,身体偏歪微改善,治疗以揉腹,宗筋,曲骨穴,肩胛部推法为主;嘱病人回家自行拉筋锻炼; 三诊:七天后腰腿部症状明显缓解,身体偏歪在行走较长时间后有出现,运用针灸针腰阳关、至阳、宗筋、支正、少泽等穴配合拉筋训练; 四诊:腰部微疼痛,其他症状消失,共治疗6次。2月后回访症状基本消失,属临床治愈。 天筋地筋位置: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但可以通过热敷保养之;隐于足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所用。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通常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样。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宗筋的位置:阴器者,宗筋之所系也。三阴三阳经筋会合于前阴部称宗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