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茶馆(第2期)| 《读冷湖获奖作品有感——当星星发光时》张玉杰

 高校科幻 2021-01-22

茶客闲谈

读冷湖获奖作品有感——当星星发光时

康德曾说:“有两样事物应该得到我们的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星空以其浩瀚璀璨让人向往,道德因高尚纯洁使人推崇,一个代表乌托邦式的未知,一个象征尘世的人生。而对我来说,星星是我独爱的意象,她闪烁的时候像极了梦想,穿越亿万星系照亮了我的思想。今天我要分享的,便是若干个关于星空的浪漫故事。

冷湖,一个共和国老一辈熟悉的地方,曾经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个青海荒野大漠中的小地方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十几万石油工人撒过血汗的黄土地再次干涸。但2018年四月一日我国天文台检测到,有异常光波辐射从冷湖地区向外太空发射,我国联系国外专家对信息进行了破译,发现信息中包含“火星”,“救援”等等字节。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联想到《三体》的情节与霍金对人类的警告,提出地球坐标暴露的可能。但重点不在于此,而是冷湖小镇迎来了她新的时代。只是这次不再是对地发掘,“而是向着外太空的方向”,因为中国·冷湖科幻文学奖自此设立,冷湖开始“火星小镇”项目,成为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探索星空的瞭望塔。而我利用寒假的空闲时间,阅读了第一届、第二届冷湖奖的作品集。这样植根故土又眼界开阔的中国式科幻让我很有感触,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感受。
首先,冷湖科幻打破了我对“诗意”的固有认知。当我们谈到诗意,联想到的大部分会是汉赋唐诗宋词的古典精华,感觉烟火人间的温暖绚丽。但在此书中,作者将故土之思与向往星河的梦想融合,从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里窥见宇宙的历程,从石油工人的年代展望无尽可能的未来。其中《如果鸟语花香》从主角父子矛盾写起,寄深思于科技发展与自然平衡的角度,推延出一个奇异的故事,做到了“与世界和解”。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科技并不冰冷,科技温情脉脉。而《灵魂游舞者》一篇则将诗意提升到了顶峰。作者借外星来访者的口吻,对死亡进行独特的解读。来访者告诉主角,灵魂之所以不朽,是因为本质是能量,死亡不过是将星星的碎屑物归原主。为崇高理想奉献生命,是生命最隆重的回归礼。
其次,冷湖作品集透露出浓浓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时代精神,尤其是社会责任感。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投身于时代大潮中,为祖国的发展燃烧殆尽最后一滴热血。一等奖《冷湖之夜》虚构出一次不同时空的偶遇,写小沙弥,石油工,现代商人,火星人(地球人移民的后代)的对话故事。僧侣西行求真理,工人知死仍前行,商人舍利为故乡,后人历险为同胞,莫不都是体现了中华文化基因中的担当与责任。作为与共和国同呼吸的华夏儿女,作为骨子里有这个意识的炎黄子孙,我们理应与他们一样,与时代同步伐,也为梦想发光发热。如此新颖而又厚重的文学作品,值得一读。
但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所想的,不再是冷湖的一个个奇遇,而是:我,是否能写下某个崎岖坎坷,又荡气回肠的浪漫故事呢?
但,没有答案,因为回答是没有意义的,思考和行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我想即使是这些笔力遒劲,刻画入木三分的作家,也要经过推敲斟酌,甚至是几次三番推翻重来后,才有如此流畅叙述吧?他们是在自己的内心里,经历了这些坎坷之后,才能娓娓道来。所以,我也试着向内探索了。
其实幼时的我确能明察秋毫,总是在茶忙时节的夜晚睁大眼睛与星星对视,奇思妙想就会和它们一起闪烁起来。但现在摘下眼镜,月圆与否我都无法分清,实在遗憾。所以我常常抬起头闭上眼,这样星光倒慢慢清晰起来了。我看见银河里流动的时间,还惊喜的发现了几簇浪花。一些破碎的记忆以及灵感沉淀了下来,落到我的心上。我也不知道怎样穿针引线连接它们,故事如何开始结束,但还是拿起了笔。
而笔下也便是独一无二的我了。
我想人之所以成为人,一是因为情感,而是因为思想。热爱让我们有动力,思考使人生有意义。这二者并非鱼与熊掌的关系,我们可以兼得。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就去追逐,如果还没有,那就去思考,去创造,给自己一个闪亮的梦想。当星星发光时,你的故事也自此开始了。

作者简介

张玉杰

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星火学院三班学员。

 高校科幻有酬征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