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后的30年里,广州的城市中心随着CBD的发展,经历了环市东路—天河北—珠江新城的一路东迁,呈现出了今日的形态。 在这30年当中,有人尝到了发展的甜果,也有人在发展中失落。他们的喜怒哀乐背后,藏着一代人浮在洪水上的命运,是一部城市新旧交替的进化史。 今天,我们通过图片为你展现曾经的广州。 ![]() 1976![]() 那时候,城市的发展还是以楼高来衡量,它一直被称为“高层宾馆”、“三十二层宾馆”的高楼。直到在建成的前一年才定名为“白云宾馆”。 有人说它留下来的不是“摩天”,而是“摩登”。 ![]() ![]() 。 ![]() 据说开业不久,有人用胶袋装着万元现金,包下了凌璇阁来求婚。在那个一杯豆浆才3分钱的时代,不惜万元求美人芳心,堪称“广州版道明寺”。 只可惜故事的最后,女孩没有现身,万元包场只买来了全城热议。 从白云宾馆,到“63层”;从广州第一家麦当劳,到华南第一家奢侈品商场…… 创造了许多“广州首家”的环市东路引领着20世纪末的潮流,十年间,环市东路上的天际线被不断刷新。 与此同时,谁也没想到广州未来30年的命运,被一个不起眼的时刻间接改写。 1983年![]() ![]() ![]() ![]() ![]() ![]() ![]() ![]() ![]() ![]() ![]() ![]() ![]() ![]() 1997年特别的一年,香港回归。回归前两个月,TVB播出了一部剧集——《香港人在广州》。 那一年“亚洲第一高楼”中信广场在广州的东边拔地而起,矗立在体育中心、广州东站的中间,形成了广州新的中轴线。天河的历史一刻,被牢牢钉在这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后,被认为与传统广州“性格不符”的现代化建筑开始冒头,天河逐渐取代环市东,成为广州的新地标。 ![]() ![]() ![]() ![]() ![]() ![]() ![]() ![]() ![]() ![]() 千禧年间千禧年间,各国领事馆和商铺纷纷从63层迁出到中信大厦及其周边区域,环市东路随着“63层”的失落迅速衰落。当时任何到广州来的人,都必定要到天河城和正佳广场。以中信大厦为轴线的天河北商圈,成就了天河的中心位置。 新老使命交替,仅仅戴在天河北商圈头上十年的“皇冠”再次易主。 十年后,中心广场已无力与东西塔比肩,正佳广场敌不过K11,荒废了十年的珠江新城一路磕磕碰碰,终于在10年后取代了天河北的绝对地位。 而巧合的是,珠江新城的成就,也归功于一场运动会。 ![]() ![]() 在那一年,政府完成了规划修编,《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对外公布,珠江新城的定位也从新城市中心变成了“广州21世纪城市商务中心”。 ![]() ![]() ![]() ![]() 发展中心大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羊邨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公园 ![]() ![]() ![]() ![]() ![]() ![]() 1983年,东山口电车总站 ![]() ![]() ![]() ![]() ![]() ![]() ![]() ![]() ![]() ![]() ![]() 市民/游客镜头下的老广州 ![]() ![]() ![]() ![]() 一座城市的发展,也是一代人的命运。 在这三十年里,有的人从外面来发展,有的人从这里出去另寻安处,人的样貌在变,城市的面貌也在改变。 它的发展有时候觉得与我们毫不相关,有时候抬头就可以发现,这栋楼又高了,那个地方更加繁华。 如今坐在珠江新城写字楼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下一个三十年,前面的路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