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春林:怀念奶奶

 新用户7391BFGL 2021-01-22



怀 念 奶 奶

安徽怀宁 方春林

  奶奶如果健在的话,今年正好百岁了,距离奶奶离世已经37年了! 多少次曾经在梦里追着喊奶奶把自己叫醒, 醒来后四顾无人,才知又是一场梦!总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哪曾想年纪越大,记忆却越来越清晰,奶奶的音容笑貌始终在心头萦绕,一切恍若昨天!不能想象童年如果没有奶奶日子该怎么乏味呢!
  我家住在大路边上,四周是水田,好像一座小岛,(村子离我们家较远,岛上就住着三户人家)但是绝对不是孤岛。奶奶的热情热心足以让小岛上充满着欢声笑语。记得儿时我家门前有两棵很大的梧桐树,梧桐叶像两把巨型大伞遮天蔽日,在酷日炎炎的夏季给我家门前撑起一片阴凉,在田里干活的乡亲父老累了渴了都喜欢到我家门前来歇息,只要他们来了,奶奶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计,热情地招呼,为他们搬椅搬凳,端茶倒水 ,忙得不亦乐乎,那股子热乎劲就像家里来了客人,隔着老远都能听到奶奶爽朗的笑声。有的人在田里干活干到半途农具坏了,回家拿又嫌耽误功夫,就直接来找奶奶,奶奶只要是家里有,都二话不说把农具借给人家,从不吝啬。用奶奶的话说,东西是死的,人才是活的,人办好心天办路,帮人就是帮己,谁还没有个难的时候呢?


  如今奶奶的坟上早已荒草萋萋,不知从何时起坟边上人来人往的大路和周边的菜地已融为一体,长成了一片森林,(乡下人都进城务工了,菜地也荒芜了)除了清明年节上坟有人来,平时已经是人迹罕至了,路也不复存在了。那么好热闹的奶奶只有树木飞鸟为伴了。每次置身这片森林,心里就涌出一丝歉疚:奶奶肯定寂寞吧,要知道从前奶奶的小屋从来都不缺人的,不但我们喜欢去,大姑妈家表哥表姐,叔叔的狐朋狗友,(叔叔年轻时喜欢交朋结友)还有村子里的人,长年都络绎不绝!奶奶身边从来就不缺人气!年纪大点的人都还记得吧,那些年在农村看露天电影,就像是赶一场盛会,奶奶就是那个领着我们跑在最前面的人!哪里要放电影了奶奶消息最灵通,总是提前几天就知道了并偷偷告诉我们,(如果路途远点妈妈就不让我们去)让我们提前准备,那天晚上吃早点,到了晚上奶奶右手提个小马灯,左手拽着最小的弟弟,因为路上看电影的人很多,还要左顾右盼提醒身边跟着的小喽啰们(就是我们)都跟紧了,不要走丢了,就这样颠着一双小脚吆三喝四地带着我们去看电影。现在想想带我们这些小不点看电影可真够遭罪的,可是那时奶奶却和我们一样快乐得像过节,而且好长一段时间还意犹未尽,家里要是来了个喜欢看电影的人还要拉人家谈那个剧情,点评哪里演得精彩 ,哪里太凄惨,眼泪都打湿衣裳了!哪里看得叫人要吐血了!说起来头头是道,记性好得出奇,从头到尾的故事情节说得一点不差,一点也不像没念过书的老太太!由此我常常想,文艺也是一种天赋吧。与我们小时候看热闹不同,奶奶是看出了门道。
  奶奶有一双巧手,一手绝活,会剪纸会绣花,远近闻名,经常有人上门向奶奶讨要各种花样,奶奶也总是乐颠颠得有求必应。小时候最喜欢看奶奶剪花样,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得很!一张废纸在奶奶手里上下翻飞三下两下就变成了花鸟虫鱼的样子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现在想想,让这么好的手艺失传了,真是可惜了!只怪当初年纪太小不知道跟着奶奶学一手,否则现在也能申请个非遗什么的。如果说看奶奶剪纸是一种享受的话,那么看她给小孩挑干疾就是很恐怖了。(如今医疗条件好早已用不上了)这是一种民间偏方,治疗小儿食欲不振,厌食积食的,通常由大人抱来的小孩都是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奶奶要用针扎那小孩的手指,而且不是扎一次就行了,隔几天还要扎,是不是很残忍?小孩经常被扎得哇哇大哭,不过效果好像还很好,因为都是慕名而来的,有些小孩治好了父母还要拿点自家做的小吃食上门感谢奶奶。


  和母亲不苟言笑,对我们很严厉,从来都不会夸我们,凡事总是别人家孩子好的做法相反,奶奶夸起我们那真叫是大言不惭!
她夸孙子大头是君子,夸孙女个个长得银盆大脸 ,(那时候的审美和现在不同,现在是小脸为美)孙子孙女都是白貌书生样,个个都聪明,将来都要考大学!
不仅是嘴上夸,她发自内心好像也是这么认为的,从奶奶特别喜欢带我们走亲戚我们也能感觉到(每逢奶奶要带我们走亲戚,妈妈就要嗔怪奶奶:丑像 !总带伢到人家搞吃,像么样!经常是不让我们去的,但是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偷偷跟着去。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家里小孩多,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好吃的 ?奶奶带孙子孙女走亲戚杀杀馋的想法肯定也是有的)只要我们跟在她身后,奶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昂首挺胸得像个司令一样!亲戚大概都了解奶奶的性情,也总是哄她高兴,至今还记得奶奶的侄媳妇夸我们,说炳伢哥(我爸的小名)嘎几个伢养着几齐整喏,说我和弟弟像双胞胎一样的!让我们小小的心灵特别受用!奶奶听了更是眉开眼笑,走起路来都是雄赳赳气昂昂,那一双小脚竟比人家大脚还有劲呢!现在回想起那场景,还历历在目,就像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得意的很!


  虽然奶奶不和我们住一起,(她和小叔住)但是家里只要烧了什么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也就是妈妈自己手擀的面条、山芋粉卷子亦或山芋粉和鸡蛋一起调的子丝就算是难得的美味了!)我们都要争先恐后地抢着送给奶奶。记得有一次送吃的给奶奶,为了抢头功,弟弟端起碗来就跑,跑快了竟把碗给摔破了,还差点烫到了,妈妈又心疼又生气,只得再盛一碗让我送,我好开心!此后好长一段时间,这份美差都没有弟弟的份了!可是每次送给奶奶,她总是舍不得吃,要留着给叔叔,(后来妈妈就送两碗,奶奶仍然舍不得,还要留给叔叔下一餐吃)总记得奶奶说叔叔8个月就没有了老子可怜,奶奶30多岁就守寡。在叔叔前面还有一个叔叔是10来岁的时候因为饥饿吃桃仁吃多了中毒早夭了。现在想想,像当时那种情况,一般人应该过得愁苦不堪的,可是奶奶在我们印象中一直就是个乐天派,爱说爱笑,最会逗我们开心。
  除了我们是奶奶引以为豪的,奶奶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一次远行大概就是去上海的小姑妈家了,她曾经一遍又一遍绘声绘色向我们向乡里乡亲描述她的上海的见闻:像手帕那么大的匣子摆在家里橱柜上,可神了!有人在里面说啊唱啊跳啊,想看戏想看电影里面都有,随你自己选,炒菜不用煤炉也不用柴火,只用按钮转一下,火柴点个火灶头就冒火了,(最早的煤气灶要用火柴引火)想要多大火就有多大火,清清爽爽,没有一点烟熏火燎(那时候我们只知道有电影,还不知道世上有电视煤气这类稀罕物)那楼房高得望着都发晕,一层一层像鸽子笼一样的。比起奶奶的上海见闻,奶奶从上海带回来的大白兔奶糖才真是童年时代让我们一直念念不忘,(小姑妈后来回家探亲也都会带)那时候小地方最稀罕也就水果糖了,哪有这种里面包的一层包装纸都能入口即化的奶糖啊,不吃拿着都馋人呢!别提多有面子了!那种浓浓的奶香味至今都记忆犹新。(如今倒是有了大把大把的奶糖却早已没了当初的味道!)奶奶的上海之行也算是最早向我们普及了一下城市文明,勾起我们这些乡下娃幼小的心灵对于城市对于外面陌生世界的向往......。


  自奶奶离世以后已经很多年没过过生日了,最近几年靠着公婆提醒才又过起了久违的生日。每逢生日就想起小时候奶奶给我们过生日的情景。她把我们每个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从来没有忘记过。每年到了生日那天,我们自己是常常不记得的,爸妈更不记得,只有奶奶神神秘秘地把我们拉到一边,塞一个咸鸭蛋给我们,嘱咐我们躲在门后面偷偷地吃完,因为只有一个是给过生日的吃的。别小看一个鸭蛋,在那个年代,鸡蛋鸭蛋都是用来换油换盐的,平常难得吃上,奶奶自己更是从来都不舍得吃的,就连姑妈们年节孝敬她的糖果糕点她都不舍得吃一点点,需要做人情的做人情,做完了人情留下一点稀罕的就时不时被奶奶当成礼物啊、奖品啊断断续续进了我们这些小馋猫的肚子。让我们原本平淡的童年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奶奶就像一个磁场,我们就是她的铁粉,只要有空就围在她身边看她做老虎鞋绣小孩肚兜,(都是用来送人情的)听她讲古,(讲的多半是善恶有报,惩恶扬善,神灵庇佑之类的民间故事),有时还让我们猜谜语,猜中了如果没有奖品必然要把我们猛夸一顿!那种感觉竟比奖品还喜欢呢!奶奶的小屋对于儿时的我们就是天堂。她的乐观、热情、乐于助人,时刻感染着我们。童年因为有了奶奶,再灰暗的日子也有了光亮,现在想想奶奶就是那个时不时给我们发奖状的人,就算再沮丧,她也总有办法带给我们希望!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遗憾的是奶奶走得太早!让我们回报无门!我们常常叹息!常常想象......奶奶如果还在该有多好!可是人生没有回头路,我们只能向前......向前......,相信在遥远遥远的那头,奶奶一定还在等着我们,总有一天我们还会重逢的。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方春林,网名君子兰,怀宁受泉人,文字爱好者,小草一样渺小和普通,软弱又顽强。首次涂鸦,多多指教!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