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生发:碗 饭 之 恩

 新用户7391BFGL 2021-01-22



碗 饭 之 恩

安徽怀宁 郑生发

  父亲在给我讲述本地人物典故时,曾经讲过一个发生在老家附近的真实故事:解放前,一个大年三十傍晚,一个穿着破衣烂裳的小叫花子,来到一个地主家门口要饭。对于前来要饭的村庄,小叫花子再也熟悉不过,虽然离他家不到二里地,但是住有三个地主。此前,他已经去过两个地主家,但都一无所获。在第一个地主家,他非但没讨到吃的,还挨了在南京教过书的地主一顿臭骂。在第二个地主家,当保长的地主放恶狗撵跑了他。正当他绝望地准备离开第三个地主家时,地主婆端给他一大碗冒着热气的大鱼大肉饭菜,并且对他说:“伢,今天过年,带着它早些回家。”
  沧海桑田,时代巨变,谁也没料到当年的小叫花子通过参加革命斗争,竟然在解放时当上了县长。第一个地主见势不妙,土改前夕从安庆坐船出逃,从此人间蒸发。父亲说,当时安庆已经解放,已经无路可逃,他八成是投了长江。第二个地主作为恶霸地主,在土改时被执行枪决。当时也有人提议将第三个地主镇压,但当年的小叫花子为他说了话,因没够上恶霸而保住了命。


  讲完故事后,父亲慨叹,县长哪不是在感那碗饭的恩啊!并且不忘教导我,无论何时何地,做人一定要有人情味,要晓得感恩。如今,这个故事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我不敢妄说,而让我产生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动机,源于曾经参加过的一次文学社团活动。
  那年冬末,县作协组织会员到池州采风。夜宿秋浦渔村,山区寒气格外逼人,晚餐不免要喝点酒。就在众人商量喝什么酒时,席中一位年长的女士提议:“要我说,就喝酒水促销员推荐的。”她说,每逢饭局,最见不得食客对酒水促销员颐指气使,不知道为什么总会不由自主地将他们想象成自己将要参加工作的孩子,虽然酒水促销工作既不轻松又不体面,但那或许是从业者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哪怕就只喝了他们推荐的一瓶酒,也是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一份信心。


  上述两个故事,看似无甚关联,时代背景也完全不同,但均没离开生活这个现实的话题。工作决定饭碗,决定生活质量。在谈及所从事的工作时,国人大多谦虚地把“混碗饭吃”当口头禅。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少“高人”总喜欢拿大学生眼高手低说事。对此,我实在有些不敢苟同。向上、向好,永远是人们对生活的梦想,好工作让人安心、舒心,给人前途、光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会对好工作孜孜以求,这或许也是考公热一直高烧不退的原因。其实,最应该受到批评的,恰恰是在众人为好工作疲于奋战之际,少数人利用权力制造出的“火箭提拔”、“萝卜招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就业,就业者只应有能力大小之论,而不应有谁家孩子之分。
  给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工作,就是给他们饭碗,就是让他们对生活满怀理想和信心,对国家充满热爱和感恩。综观中国历史,社会的大屋檐下,权贾们大可以锦衣玉食,醉生梦死,但前提是别搞得平民百姓连一碗糙米饭都吃不上。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郑生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个人诗文集《洪水中的麦子》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