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之乐之:伸向远方的路

 新用户7391BFGL 2021-01-22


伸向远方的路

山东  安之乐之


  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路修到哪里,文明就到哪里。可见一个地方的道路发展史,就是经济文化的发展史。追根溯源讲,我对于工作地来讲算是异乡人,而工作地对于出生于斯而又工作于斯的我,又是那么根深蒂固的印在记忆中,特别是几十年来乡村公路的发展变化,人们出行方式不断便捷,改变着我对她的印象,思绪也像不断延伸的柏油路一样悠长。
  我是八十年代末参加工作的,由于工作关系,每月都会数次到距离单位十几里的看守所去提讯。单位办案用车少,我们只能骑自行车前往。才出单位是一段不宽的柏油路,路面虽有些坑洼不平,还算顺畅,距看守离所约有二、三里路光景,到了县城的边缘,就是一段黄胶泥土路了。我最怕雨天与同事去看守所提讯,每次我们自行车前筐内会各备一根小木棍,走那一段泥泞路,一会儿黄泥就把前后自行车轮“糊住”,真正是寸步难行,这时小棍就派上用场,用它把前后轮的泥“扒”一下,继续推车步行,这样反复多次,等到了看守所,身上的衣服多半湿透了,我们顾不上晾干就进入办案状态。身上的衣服被体温暖干,返回时又会重复来的一幕。九十年代末,县城道路拓宽,那一段黄胶泥土路先是铺上炉渣,二千年初,路面又铺上了柏油,路好走了,我买了一辆电动车,“提讯”路上更加方便快捷。


  世界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着,变化着。公路联姻,文化下乡,经济繁荣,交通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记得十多年前到同学家串门,正遇到她乡下的姐姐来走亲戚。看到妹妹家乳白色的地板砖,姐姐羡慕地说,地板砖是显得干净好看,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铺上就好了,可在我们农村,条件不允许呀。在农村住家里铺地板砖,确实是不敢想像,我脑子里回放着到处是弯弯路,耳边是鸡鸭叫,院子堆放着柴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面砖哪能是农村人家的屋中客。前段时间又遇到了那位姐姐,她是坐乡镇通市区的公交车来市区的,这位快嘴快舌的姐姐很直率,她说,我们村里的路面都硬化了,还有清洁车,家里家外干净了,来城里也方便多了,原来得先骑十几里路的自行车到乡里去坐汽车,一天就一趟,现在好了,去城里的车从家门口经过,原来花费十来块的交通费,现在只需两块钱,公交车都是按点出行,车里也整洁明亮。
  听了这位姐姐的话,我从心里生出许多感慨。仅仅三十多年,乡村公路由线变网,由窄变宽,由通变好。柏油路铺到了村民家门口,乡镇和村庄都通上了公交车,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健身广场花草芬芳,种植技术帮扶下乡,人才驿站建到了黄土地上,这些惠民政策,老百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道路延伸着思维,思维决定着出路。道路也延伸、深化着城里与农村、休闲与农业关系的空间和广度。一部分农庄正向“农业娱乐型”、“乡村度假型”、“参与体验型”发展。现在人们节假日不再是一窝蜂地拥入城里,乡下的“草莓园”、“樱桃园”、“牡丹园”、“油菜花园”等等特色农业,不断吸引着城里人到农村垂钓、采摘、餐饮、娱乐。朋友敏在附近乡镇“认领”了一块土地,每到节假日或双休,带上孙女和外孙开车来此体验播种、采摘的喜悦,既吃上了绿色蔬菜,又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今年春天,我同朋友一时兴起,决定驱车到南部某乡镇蔬菜大棚进行采摘。道路宽敞平坦,油门一踩,一路畅通。在一片复垦地上,分布着四五个西红柿种植大棚。穿过约六米长的土墙通道,就进入了种植西红柿的塑料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西红柿秧排列整齐,个个象红绿相间的灯笼,让人看到煞是欢喜。菜农介绍,每个大棚占地5亩,投资十余万元,每年收两茬西红柿,半年能回本。我插言问,都是往哪里销售,他自自豪地说,买家都是提前主动联系,他们开着车直接进园采摘,装车后直接送到城市的大超市,这些都是得益于交通方便了。对我们这些采摘散户,可免费品尝,带走的果蔬,出园结账。在返回的途中,我们各发感慨,乡村公路的发展是社会巨变和进步的缩影,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有一条路走过千年,水无语,山无言,双肩驮着四季,通向希望的明天。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黄靖(安之乐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银河悦读中文网“法律人文学部落”成员,“法律人诗社”成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所撰写的文章散见于《民主与法制》、《检察日报》、《大众法制》、《联合日报》、《山东法制报》、《山东工人报》、《人民权利报》、《德州日报》、《德州》等纸媒刊载。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