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古稀老人赵 2021-01-22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网络

我们刚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冷的一天,寒潮肆虐全国,随之而来的便是汹涌上涨的菜价,这不,连大白菜都动辄两块一斤,早就不是“白菜价”了

像大白菜这样的青菜生长周期都很短,一般一两个月就能长成,在北方一般都是立秋前后种下,上冻之前存起来,保证整个冬天都有菜可吃。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北京日报

而南方的大白菜则是一直长在地里,随吃随收,平时用稻草盖上就能抗冻了,但随着寒流频繁南下,这稻草可就不管用了,白菜自然冻坏了,以至价格急涨

同样是因为寒冷频繁南下,虽说青菜生长周期短,但恢复供应也并不是很快就能做到的。

30多年“菜篮子”工程 囤白菜也越来越少见了

其实,对比邻国的天价大白菜,我们中国人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这是挺幸福的事情了。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网络

得益于自1988年开启的菜篮子工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座座“菜篮子”生产基地从城市建到农村,逐步走向设施化、多产化、规模化。

而后随着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链被打通,生产基地又逐渐转为产销一体,出现了诸如北京新发地山东寿光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网络

而在此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冬天的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菜,也都是土豆、萝卜、大白菜这“老三样”。

就这,一进冬月,北方就得开始存大白菜,还跟“打仗”似的,政府会成立专门的指挥部,各行各业都参加,各国营菜市场、商场等都会在门前或是附近的空场上搭起大棚售卖。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网络

很多人家都是天还黑着就已经起床,全副武装骑着空板车上路了,排完队,再拉着满满一板车的白菜回来。

家里人口多的,起码要存上千斤的大白菜,人口少的,一般也要买上几百斤。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网络

于是,您能看到,无论是政府单位还是普通人家,窗台上、墙根下、过道里,都能看到有一垛垛的白菜,而这白菜也确实在冬天给人们的胃以慰藉。

说说北京的“菜”胡同

其实,“秋菜冬储”这一行为早在周代就已经存在了,到北宋年间,“上至官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之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这与上文描述中的我们,何其相像!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源网络。

家家户户都在囤大白菜 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和菜有关的胡同?

而在北京城,冬日的皇宫自然也不离不开蔬菜。自元代起,便设立了“上林署”和“宣徽院”等机构,负责管理皇室人员所需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工作。

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明成祖下诏改“上林署”为“上林苑监”,特设“嘉蔬署”等管理机构,并以其为中心建立了官办的皇家蔬菜生产和贮藏基地,还专门迁来山西等地的菜农900户、约2000余人进京,担负蔬菜生产任务,如今北京二环西南角以外的“菜户营”便是当年菜农的聚居之地。

有意思的是,就在北京二环西南角以内,菜户营东北方向,如今的南菜园,虽说胡同历史不过百年,但早在元代,这里就是皇家菜园。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1948年《北京地图》中的北京城西南角的南菜园和菜园,附近除印刷厂外,多为连成片的荒冢义地。

此外,东华门外有条菜厂胡同,这也是明代专门为御膳房提供蔬菜的场所。如今胡同虽说早已不见“菜厂”,却因曾有皇太极第十子韬塞府第清末大学士那桐的祠堂、民国时期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而闻名。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菜厂胡同,图源@厚德东方。

据了解,当时京城内外的菜田按其经营属性,可分为民营官办两类。如今平安里的官园胡同、新街口的红园胡同、崇文门外的北官园胡同等在明代都曾是官菜园

有意思的是,在北京城内,与菜有关的地名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种类:如白菜湾、葱店胡同、藕芽胡同、豆瓣胡同、豆角胡同、豆嘴胡同、北豆芽胡同、南豆芽胡同、茄子胡同(后改为葵花胡同)、豆芽菜胡同(后改为民康胡同)……

这一条条多姿多彩的“菜”胡同,便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老北京民俗风情的斑斓画卷。

官菜园上街 原来是棺材尚家胡同?

其实在菜市口附近,过去还曾有一条“官菜园上街”。有意思的是,虽说名字里带有“官菜园”,《京师坊巷志稿》中也说胡同以西一里左右的地方是大明园,再往西是官园,在明代都是菜地,但作者也只是说“街疑以是得名”,并没有下定论。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清嘉庆时期《京城全图》中的官菜园上街和官菜园

这是因为,在明人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宣南坊”词条下,如今的“官菜园上街”似乎对应了其中的“棺材尚家胡同”,如果是的话,明代时胡同里应该是有一家尚姓的做棺材的手艺人。

此外,胡同名为上街,却没有下街,也算是一处疑点。

因此,明代时虽说胡同以西的确曾有官菜园,但当时还是因胡同内有做棺材的尚氏一家而得名“棺材尚家胡同”,到清代取谐音改名为“官菜园上街”。

胡同北与菜市口胡同隔街相通,南与自新路、儒福里相接,东与珠朝街、西与小川淀平行。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官菜园上街。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展宽菜市口胡同时胡同被拆除,如今您要是来到南横东街西口往南看,路东侧曾经就是官菜园上街的的东半扇。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图中右侧即位原官菜园上街的东半扇,图源网络。

200米的胡同 竟有5座会馆?

官菜园上街清代时曾有多位名人学者在此居住。比如思想家王夫之、学者钱大昕、刑部主事​孙星衍、诗人王芑孙等。

此外,虽说胡同只有短短200米,但在《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中却曾有5座会馆:“光州、镇江、四川、香山诸会馆。浮梁会馆已废。

官菜园上街地处北京南城,虽说住的穷人多,但却是京城最热闹的地界。且不说前门大街的门庭若市,八大胡同的灯红酒绿,老天桥的人潮人海,琉璃厂的奇珍异宝,单说胡同以北的菜市口自古便是京城闹市。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如今的菜市口大街,图源网络。

自清入关以来,便实行满汉分治,汉人只能住在外城,渐渐地,南城便聚集了大量的来京人员。为了方便各地人员在北京安家或是办事儿,就出现了一个机构:会馆

明清时期的北京会馆,多为文人试馆,一般由各地在京城为官者出面,联络官员、富商出资人修建,类似于现在的“驻京办”,但却有个本质区别,会馆都是私人或者某个小集体设立的,而办事处是官家公立的。

这些会馆主要是联谊乡情,提供援助,为本地来京参加科考的举子免费提供食宿

​还有一些工商会馆、行业会馆,则主要是为了在行业间互通信息,或是维护同乡同业的商业利益而建。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宣南会馆分布,图中可见菜市口大街东侧的镇江会馆,图源网络。

北京的会馆数量颇多,尤其是在清乾隆、嘉庆两朝,出现了一个爆发增长的时期,甚至出现了两县合建、三县合建、七乡合建等现象,到光绪朝已有500多座,最多的一个县城能建5座会馆。

而官菜园上街里的四川会馆,就是6座四川省会馆之一,此外,四川还有14座府、州、县的会馆。

中山会馆 孙中山第一次进京就住在这里

这几座会馆之中,如今唯一留存下来的只有香山会馆,也就是如今的中山会馆,孙中山28岁时第一次来京时就曾住在这里。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孙中山,图源网络。孙中山,图源网络。

据了解,孙中山第一次进京是为了“窥清廷之虚实”,7月初到北京作实地考察。当时甲午战争爆发在即,但北京仍在大肆筹备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粉饰太平。从西直门到颐和园沿途要搭建经坛、戏台、牌楼等景观,为庆寿花掉白银数百万两。

孙中山后来回忆京津之行时说:“最后至北京,则见满清政治之龌龊,更百倍于广州。”由此,也更坚定了他推翻清廷的决心。

需要指出的是,香山会馆坐西朝东,位于官菜园上街的东侧,其实门口是开在胡同东边的珠朝街里的。清康熙年间这里本是进士刘云汉购置的一块义地,嘉庆年间,义地迁往左安门内潘家窑(今龙潭公园),这里就改作了会馆。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珠朝街里的中山会馆,图源网络。

光绪五年(1879)广东中山县的乡友购得附近部分房屋及空地,开始扩修香山会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十六年后,在朝鲜任职的唐绍仪回京后曾住在这里,并筹资再次扩建香山会馆,三年之后建成。

扩建后的香山会馆规模很大,分前、中、后三个大院落,还有数个跨院围绕左右,各院落都有游廊相连。院内还建有魁星楼、戏台、假山、水池、亭榭等,院内建筑及装修极具岭南风格,在北京的会馆中也是别具一格的。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如今修缮后的中山会馆,图源网络。

但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28岁进京时为1894年夏,当时的香山会馆还未扩建。

孙中山逝世后,在唐绍仪的提议下,香山县改为中山县,北京的香山会馆自然也随之改称中山会馆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曾经的中山会馆,图源@鲸鱼腹。

辛亥革命后,中山会馆还曾成为有志青年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广东青年会在此办公,后来成立的“中山少年学会”也常在这里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山会馆曾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所属地下组织的一个秘密活动地点,刘仁等曾在此活动。

解放后,中山会馆成为民居,并逐渐成为大杂院,据传最多的时候曾住着近400户人家。原院中的花园亭榭等早已不存,但整体格局还在。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曾经的中山会馆,图源网络。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山会馆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中山会馆最后一任会长的儿子何威廉得知后迅速赶到北京,与相关部门沟通,最终保住了房子

经何威廉等人呼吁,2006年起居民逐步迁出,并于2014年完成中山会馆文物修缮工作。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说起官菜园上街,老街坊无不为之叹息,不仅仅是因为胡同被拆,更可惜的是,随着胡同一起拆掉的,还有京城唯一一座过街楼——儒福里过街楼,也叫观音院过街楼。

大白菜也不是白菜价的当下 谈谈消失在菜市口的官菜园上街

限于篇幅,咱们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将拿一篇的篇幅

来详细说说这座消失的过街楼。

关于官菜园上街,您还知道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