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吃饭有多节俭?有一个标准、一个习惯、一个传统

 历史客栈 2021-01-22

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多年的炊事员李志秀师傅回忆说,在通常情况下,周总理的早餐是一杯豆浆,或者是牛奶、麦片,主食是黄油面包。

每天早晨,周总理都会拿出电炉子,把黄油面包搁在上面烤一下,有时候还会煎一片火腿或者鸡蛋。此外,周总理还喜欢吃一些点心,诸如萝卜糕、江米藕等等。

关于周总理的午餐,可以用一个标准、一个习惯、一个传统来概括。

一个标准,就是“两菜一汤”,多少年都没有变过,一荤一素的菜,再来一碗汤,一碗米饭,就成了周总理的午饭。

一个习惯,就是如果中午的饭菜没有吃完,周总理会嘱咐伙房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他留着,等到下午饿了时,热一热再给他吃。

一个传统,则是周总理除了吃米饭以外,还会吃一些粗粮,比如高粱米、玉米、小米等等,他还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多吃一些粗粮,对身体好。”

至于晚饭,周总理一般很少有按时吃饭的时候,因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国外的外交事务,都需要他一一过问,所以吃晚饭的时间经常都会推迟到夜里11点、12点,甚至有时候过了凌晨一两点,他才会回家,匆匆吃上几口晚饭,一般是一些面食,比如面条、馄饨或者是几个包子。

除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外,周总理还有一个“大方”的地方,就是经常请同志们吃饭,比如请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们,还有厨房的工作人员等等。

在上世纪60年代,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统一进京汇报有关研制情况,等到会议结束后,负责主持会议的周总理对大家说:“你们都是新中国的宝贝疙瘩,今天,我就请大家吃一顿饭,聊表心意。”

大家可能会觉得,总理请科学家们吃饭,肯定都是一些“山珍海味”,但实际情况却是,每个人一块油饼、一碗烩菜,还有一道砂锅,非常简单。

尽管这顿饭很简单,大家却吃得津津有味。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意外”。原来,周总理带的钱不够,所以请每位科学家交一两粮票,但是邓稼先那天没有带粮票,让他很愧疚,就一直记在心里,总想着找个机会再还给周总理,但可惜的是,一直到周总理逝世,他也没有机会还上,成了他的一个终生的遗憾。

1954年的一天,江西省省长方志纯在参加完会议后,正准备去食堂吃饭,就听到工作人员说:“大家都留步,周总理说了,今天请大家吃饭!”

方志纯当时心里想,总理请我们吃饭,肯定是一些美味佳肴,于是就跟着其他人一起去了食堂。

但是,方志纯走进食堂后,却发现桌子上放着馒头、煎饼,一大盆粉丝,外加白菜和肉片的烩菜,都是些家常菜,根本没有什么山珍海味。

周总理进来后,来到了方志纯的这一桌,和大家一一握手后,示意大家都坐下来吃饭,还笑着对大家说:“同志们吃吧,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大家的。”说完后,他就拿起馒头吃了起来。

那一顿饭,方志纯一生都没有忘记,后来回忆说:“周总理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有一年,周总理去庐山参加会议,住在当地的招待所里,等到会议结束后,他找来食堂负责伙食的老姚师傅,要他多做一点菜,做一个“十菜一汤”。

老姚师傅心想,总理这么安排,肯定是要宴请重要的客人,于是就使出了浑身解数,把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等到第二天中午时,饭菜都在桌子上摆好了,周总理、邓颖超等人都来了,老姚师傅走过去对周总理说:“总理,这些菜您还满意吧?”

周总理拉着老姚师傅的手,笑着对他说:“老姚师傅,辛苦了啊,做得很好啊!”

老姚师傅一听周总理很满意,就准备转身离开,但周总理却说:“老姚师傅,你干什么去啊?”

老姚师傅说:“总理,客人待会儿就要来了,我在这里不合适。”

周总理听出了弦外之音,哈哈一笑,说:“你们就是客人啊!这半个多月,你们忙前忙后,着实辛苦了,今天的这顿饭,就是我请大家的,大家赶紧入席吧!”

那顿饭,老姚师傅吃得终生难忘,期间,周总理还亲自给他敬酒,老姚师傅后来感慨地说:“没想到啊,我就是一个做饭的厨子,周总理还给我敬酒啊!”

1958年5月28日,周总理来到自己的母校天津南开大学视察,当一行人来到食堂时,已经过了饭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正在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周总理见状,就问食堂窗口的工作人员:“同志,食堂还剩下什么菜啊?”

那个工作人员说:“还剩下些窝头、咸菜和萝卜。”

周总理听完,对他说:“好,同志,麻烦你了,给我来一盘五分钱的萝卜,还有两分钱的咸菜和窝头。”

周总理说完后,还特地嘱咐身边人说:“你们千万不要给我再做菜了。”

就这样,周总理手里拿着窝头,就着萝卜和咸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说:“我就是喜欢吃萝卜。”

1958年6月,周总理和邓颖超等人来到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水库工地上,同工人们一起劳动。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工地,大家都干劲儿十足。

休息时,食堂安排了工作人员分发食物,周总理就和大家一起排队,领了两块烙饼和发糕,就着碗里的咸菜,同大家席地而坐,一起吃了起来。

工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堂堂的一国总理,怎么能和我们工人吃一样的东西呢?这时,周总理停下手里的筷子,对大家说:“同志们,我是国家的总理,但也是一个老百姓,这烙饼和咸菜,就非常好吃啊!”

周总理说完后,工地上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掌声。

一天的劳动结束后,周总理又跟着大家赶到了食堂,吃着大锅菜,期间,他还亲自给大家盛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的伙食标准一降再降,负责伙食的李志秀师傅看着日夜操劳的周总理,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就擅自做主,做了一点好饭好菜,改善周总理的伙食。

周总理发现后,非常不高兴,把李志秀叫了过去。李志秀看着神色严肃的周总理,心想是不是饭菜做的不可口了,心里忐忑不安。

这时,周总理站起来,对他说:“李师傅,你做的饭菜很好,但是我要批评你,我身为国家的总理,决不能搞特殊,这顿饭顶多少老百姓一天的口粮啊?现在国家很困难,你们一个月最低的口粮标准是12斤,以后我的伙食标准也照这个来。”

这件事,在李志秀心里藏了很多年,在周总理去世多年后,他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总是眼含热泪地说:“总理总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老百姓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一直都没有变过。”

周总理对饮食要求不多,但很喜欢吃鱼,有一次却因为一条鱼,狠狠地批评了炊事员一顿。

当时,有人送来了一条鱼,说是给周总理改善伙食,炊事员很高兴,就开始烹饪这条鱼。可是,油瓶里却见了底,没有油,这条鱼就做不成,于是,他就多方请示,多领了一个月的油。

那天工作结束后,周总理看到桌上有一条香喷喷的鱼,非常高兴,但是他还没等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了,因为他记得很清楚,这个月的油已经用完了,那做鱼的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周总理立即叫来炊事员,问他油是从哪里来的,炊事员只好将实情说了出来。

听完后,周总理非常生气,对炊事员说:“国家有困难,人民正受苦,我们怎么能违规领油呢?我们是共产党员,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更何况是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这条鱼我不吃了,你赶紧把那些油退回去,用过的就用市场价补回去!”

周总理说完后,掏出了自己的油票,递给了炊事员,让他赶紧去退还那瓶油,而那条鱼,他一口也没有吃。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一生都克勤节俭,即使是一顿饭、一点油,都绝不允许搞特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