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金牛忆新年

 印象黄陂 2021-01-22
  

文 | 小石头 & 图 | 网络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哼唱着、蹦跳着、翘首盼望着,新年踮着脚,悄然来到了……

腊八姑且不说,单说被称为大年三十的除夕之夜吧!贴春联是头等大事,门框上的尘土早已被父亲用抹布清理干净,陈年的蛛网也被扫把粘了下来,门上贴好红红的春联,昭示着红红火火过大年。春联拿在手中,必然要分清左右,否则会惹来笑谈。

灶台边上也被贴上了一个倒立的“福”,美其名曰“福到了”。两挂大红灯笼也被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早早地被母亲清洗晾晒,只等今夜红灯高悬。院子里堆积的杂物老早就在母亲的唠叨中被清理了,地面打扫干净,乡村小院也显得阔绰宽敞多了。



阿黄是条狗,嗷嗷的叫声和着新年前夕的鞭炮声,越发地热闹。水缸的水也担满了,挂着冰碴子的水面平静如镜,随着一桶桶井水的倒入而愈发饱满。春节期间万物歇息,主人是不能劳作的,是习俗也是传说。

母亲说这是老规矩,诸如不能扫地,灯油需添满,不能打碎碗碟,年货要备齐,正月十五前不赶集,初一不动刀,特别是孩子不能哭闹,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一年的运气就在这一天铆定了。我的心中充满着好奇,说话也小心翼翼,为新年徒增了一份神秘。

彼时的乡村,家家户户灶台间叮当声响个不停,萝卜被剁成馅,葱姜必不可少,唯一遗憾的就是肉的多寡。饶是如此,氤氲着烟火味的香气直扑人鼻息,肚子里的馋虫一个劲地往外拱,诱得人饥肠辘辘。似乎要把人的味觉一次撑倒。



乡村习俗,是乡村不容回避的生活元素。如饺子出锅,必然先给灶王爷吃,母亲端着一盘饺子放在灶台前,燃上三根香,口中念念有词,不外乎请灶王爷保佑家人吃饱吃好,用筷子夹起两个饺子扔到燃烧的灶台里,请辛劳一年的灶王爷打打牙祭,毕竟菜多肉少,请其见谅。

贫贱之时的祭灶,清贫为本,俭朴着色。堂屋的祭拜也是必不可少,正堂之上有诸神,能保佑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圈下来,我的口水不知咽了多少回。

在母亲的叮咛声中,我捧着一盘饺子大快朵颐去了,惹得阿黄低声哀叫,扔一饺子过去,狗尾巴就摇个不停,窜起时脖中的链子哗啦作响,两只前蹄立起,做拥抱状。看家护院的伙伴,和我一样,也盼年的到来,好分一杯饱肚暖肠的热羹。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通宵灯火不断,吃完年夜饭的家人赶紧打水洗漱,母亲翻出箱底的崭新衣服,合身得体,让人容光焕发,殊不知是母亲数月前的针线功夫。衣服虽新,布料却是廉价的,在母亲的巧手剪裁中,品质提升了几个档次,纽扣对称是那么自然,肩周宽窄适当得体,着上新衣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物资匮乏阻挡不住人们对年的期盼,生活凋敝中隐藏着浓浓春意。

除夕是要守岁的,寄寓着对逝去岁月的依依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托美好希望之意。孩童爱动是天性,急匆匆跑到黑黢黢的街上,点燃手中的炮仗,扔向空中,炸得更响。

一群顽童还会拥到村中有电视的四叔家,看黑白电视里联欢晚会上的载歌载舞,惊奇于少林武僧的功夫卓绝一流,出得门来,纷纷踢腿挥拳口中呵呵。午夜零点一到,家家户户的鞭炮急躁炸响,惹得鸡叫狗跳,大家伙赶着新年点燃第一串鞭炮,图个吉利,烘托热闹。



此时的厨房,灶膛的火又开始燃烧,新包的饺子下锅了!一碗饺子半碗汤,不饿也要细细尝,新年头顿填满肚,一年不会闹饥荒。堂屋的火盆暖融融,木块噼啪作响,火光隐现,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详和,恰似围炉在人间,不知车马喧……

年关将至,期盼、念叨、怀想,黄历翻页,流年如风,岁月匆匆。历历在目的新年经过萌动、发酵、蒸腾,才成了愈发迷香的回忆……往事如烟,采撷厚重片段,折叠成故事,流淌指尖,汩汩成泉落笔端,用生活五味杂陈的元素浸染,渗透到心田,犹如窖藏陈酿,醇厚绵甜。

本文作者小石头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小石头,文学爱好者,闲暇之余喜欢码放文字,享受写作的快乐。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