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知道不能通过发热的高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也知道血常规不能准确反映发热孩子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也知道一生病就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可是,这些说法准吗?只要一发热就查血就是错误的吗?也不见得。 一发热和疾病严重程度、细菌感染无关吗?大部分情况下,细菌感染时,发热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而病毒感染相对会不发热,或者发热程度低,持续时间短。 但是以上不是绝对的,所以,只能说大部分情况是这样,但是不能完全通过发热程度来定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也不能根据发热程度上抗生素。 因为总有特例,并且也不少见。 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只能部分反映孩子体内炎症的程度。而细菌和病毒感染时,都能导致炎症反应。 所以,发热的厉害,不能说孩子一定是细菌感染,或者孩子病情就重。
经过大量以上科普后,大家可能会更重点地记住发热厉害不能说明细菌感染、不能说明疾病严重,而忽视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这样有时会有些极端。 我们要在重视和尊重大部分规律的情况,要仔细辨别少数情况,不过度也不遗漏。 那有没有哪些发热情况一定要注意,发热程度重,一定要考虑严重感染的时候呢?对于3月龄内的小婴儿,一定要注意。 这些小宝宝很少出现高热的情况,如果出现,要高度重视。 比如,研究发现,在3月龄内的小婴儿[1,2],当体温(肛温)≥40℃时,其发生严重细菌感染的概率会增加29%(38% vs 9%)。 但在大孩子中,体温大于40℃和严重细菌感染的关系不大。 也有研究发现[3],在小于60天的婴儿中,发热程度越高,其严重细菌感染的概率就越大,但是发热持续时间和其无关,如下图。 所以,对于3月龄内的小婴儿,出现了高热,还真的注意,要及时完善检查,避免病情加重。 二什么情况下,一发热就要查血常规呢?咱们知道,大部分情况下,病毒感染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会降低,淋巴细胞升高,CRP升高不明显,而细菌感染后,会有相反的表现。 注意哦,是大部分,总有少部分情况,比如肠道病毒感染,可能血象和细菌类似。 大家还知道,血常规要体现以上的表现,需要反应时间,大部分得在疾病后24小时才能有以上表现。 所以,现在不推荐一发热就给孩子查血常规,第一,血常规还没反应上来,第二,查出来也不能说明啥感染。 从而一种极端又出现了,孩子生病后,只要医生给查血常规,就是不对的,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得分情况:
以上总结下,就是对于2月龄内的婴儿,只要发热了,血常规是跑不了的。
所以,遇到该查的情况,那就必须得检查,不要拒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