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后要立即降温吗?医生详解儿童发热七大常见问题

 太行森林 2021-10-14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在儿科门诊,医生每天都会遇见因高热不退或者反复发热焦虑不已的家长。何黔黔医生认为,发热的疾病可轻可重,掌握一些相关常识,可积极应对。

临床上根据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37.3—38.0摄氏度为低热,38.1—38.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39.0—40.9摄氏度为高热,大于等于41.0摄氏度为超高热。何黔黔医生表示,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后,家长们往往有以下七大疑问:

1、需要立马降温治疗吗?

发热可以延缓某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机体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而降温治疗主要是为了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并不能改变发热性疾病的病程。当患儿感觉发热带来不舒适感时,可以给予退热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及口服退热药物,一般建议体温大于等于38.5摄氏度(有热性惊厥病史患儿体温大于等于38摄氏度),使用退热药。所以如果患儿中低热,精神反应好,可以继续监测体温,不做降温处理。

2、退热药怎么选择?

儿童可以应用的退热药只有两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有口服制剂及肛栓剂,优先选择口服药。小于3月龄患儿不建议使用退热药,可以物理降温;大于等于3月龄小于6月龄患儿,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大于等于6月龄患儿,可以使用布洛芬,也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WHO推荐首选布洛芬)。退热药物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一般不超过4次。

3、刚退烧不久又发热了,还可以使用退热药吗?

如果退烧时间不到4小时,再次出现发热,一般不建议再次使用退热药,可以物理降温。也不建议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尽管交替使用比单独使用能更有效的减少发烧,但安全性有待考察,患儿年龄小,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过量使用退热药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4、物理降温怎么做?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退热贴、温水外敷及温水浴,同时应该降低环境温度,补充足够的水分也,当患儿高热时新陈代谢加快,容易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喝果汁。

5、发热后越早来医院对病情缓解越快吗?

儿童急性发热疾病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但在感染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有研究表明发热12小时之后较12小时之前,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更优,所以发热早期可以先在家观察患儿状态,对症做退热处理,若12小时到24小时后反复发热,可以就医查血常规协助诊断。若患儿治疗2—3天未能退热,可间隔48—72小时复查血常规。

6、高热时输液是否能好得更快?

多数情况下,发热患儿不需要输液处理,是否需要输液跟病情跟诊断有关,与发热高低无直接关系。当患儿出现严重细菌感染、菌血症、高热脱水口服补液困难、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或其他危重情况时,才考虑是否需要输液治疗。

7、发热都需要抗病毒或者抗细菌治疗吗?

儿童常见的感染源主要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普通的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细菌、支原体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等需要使用抗生素,具体选择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