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癌双利刃:CT/MRI+超声检查

 天等放射订阅号 2021-01-23
凌晨还是清晨,如约而至,只为陪伴你,一起观影。

天等

影像

A man's best friends are his ten fingers.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十个手指。

开始

检查所见 

肝脏不大,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整,肝实质光点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肝内血管显示欠清。门径脉主干内径13mm,左支内充满低回声。  

胆囊不大,囊壁增厚,厚约10mm,呈"双边征",囊内胆汁透声好,未见实性光团。胆总管未见扩张。  

脾脏长102mm,厚43mm,脾脏增大,轮廓清晰,脾实质回声均质,未见占位病变。  

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胰管未见扩张,胰腺内未见占位病变。  

CDFI:门静脉为进肝血流,肝静脉为出肝血流。  

腹腔内探及游离液性暗区,前后深径约130mm,透声好。肠管未见扩张。右下腹腔未探及阑尾声像。  

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表面光整,实质回声均质,未见占位病变,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及强光团。  

两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膀胱充盈适度,壁不厚,内膜光整,腔内未见占位病变。  

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病变。  

CDFI:双肾内彩色血流充盈好,均匀,达被膜下。  

  诊断意见 

肝硬化 

门静脉左支栓塞  

胆囊壁水肿  

脾脏肿大  

腹腔积液  

胰腺、双肾、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  

输尿管未见扩张  


检查所见 

    肝脏各叶体积萎缩,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内侧段肝裂旁见团块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欠光整,内见更低密度影,肿块大小约5.8cm×5.7cm,局部突出肝包膜,可见不完整的假包膜形成。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不均匀强化,内见杂乱迂曲走行滋养血管影,假包膜呈线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较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密度低,边界较平扫清楚,假包膜仍呈线状强化。肝门结构欠清楚,门脉主干及左支受压移位,门脉左分支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区;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脾脏、胰腺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异常强化灶。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腹腔内见大量液性密度影。双肾形态、大小、密度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 

1. 肝左叶内侧段巨块型肝Carcinoma并门脉左支及下腔静脉肝内段栓塞。 

2. 肝硬化并腹腔积液。 

病例二

女,80岁。

主  诉:腹痛6天

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12月28日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无发热、呕吐、腹胀、腹泻、寒战、皮肤黏膜黄黄染等,无胸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无呕血、解黑便、血尿。病后未诊治,今腹痛加重,隧到我院就诊,急诊拟诊"腹痛查因" 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差,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按时预防接种,具体种类欠详,其它系统回顾无异常。

个人史及婚育史:出生、成长在原籍,平素在家务农,未到过流行病疫区,无长期在外居住史,生活及居住条件一般,平素无烟酒嗜好及其它不良饮食习惯,无毒物及放射接触史,否认精神创伤史。

月经及婚育史:已绝经,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已婚,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传染病史,无类似病史,无遗传病史。


检查所见 

肝脏肿大,形态失常,左叶上下径119mm、前后径122mm、右叶斜径69mm,包膜完整,表面不光滑,右叶探及多个大小不等实质不均质稍强回声区,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后方回声衰减,较大为50×32mm。余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内血管显示不清。门脉主干内径9mm。 

CDFI:上述低回声团周边及内部可见点状、条状血流信号。      

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表面光整,实质回声均质,未见占位病变,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及强光团。 

两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膀胱充盈适度,壁不厚,内膜平整,腔内透声好,膀胱内探及导尿管及水囊。 

CDFI:双肾内彩色血流充盈好,均匀,达被膜下。 

子宫前位,子宫轮廓清晰,子宫纵径36mm,横径29mm,前后径16mm,宫壁回声均质,未见占位病变,内膜居中,内膜呈线状。 

两侧附件轮廓清晰,形态、大小正常,内部未见异常回声。 

CDFI: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腹腔内未探及明显异常肿块回声,可见游离性液性暗区,最深约24mm,肠管未见扩张。右下腹腔未探及阑尾声像。 

诊断意见 

肝脏多发性实质性占位病变(肝Ca?) 

膀胱内尿管及水囊 

腹腔积液 

双肾未见异常 

输尿管未见扩张 

子宫体偏小(老年子宫) 


检查所见 

   肝脏右叶体积缩小,边缘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右叶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部分融合呈团块状低密度影,大小约55mm×69mm×84mm,边界模糊欠光整,内见更低密度影,可见不完整的假包膜形成。增强扫描:动脉期 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杂乱迂曲走行滋养血管影,假包膜呈线状强化;门脉期、延迟期 病灶强化较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密度低,边界较平扫清楚,小斑片状更低密度灶无强化(代表坏死区),假包膜仍呈线状强化。肝门结构欠清,门脉主干及右支受压移位;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显示。脾脏、胰腺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异常强化灶。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肝周见弧带状水样密度影。两侧胸腔见少量积液。 

诊断意见 

1. 考虑原发性肝Ca(多发结节-结合融合巨块型)。 

2. 肝硬化;少量腹水。 

3. 两侧胸腔少量积液。 

手术过程:

大体病理:肝右叶触及大小约15*13cm的肿物,质中,有假包膜,包膜不完整,边界欠清,表面可见破口,腹腔内鲜红色血约200ml,暗红色陈旧血块约250ml,切开可见大小不等鱼肉样组织,肿瘤未侵犯膈肌、肾上腺,余肝段未见肿瘤,胆系未见异常,肝门部无肿大淋巴结,左肝增大,表面光滑,全胃未触及肿块,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余腹腔脏器未触及肿块。


肝癌影像学诊断

临床特点:

1、常见的恶性肿瘤。

2、多见于中年男性。

3、常见症状为肝区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腹部包块等。

4、甲胎蛋白(AFP)测定阳性及浓度升高。

5、少数以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就诊。

病因

1、大多有乙型肝炎病史。

2、中晚期肝硬化。

3、长期摄入黄曲霉素等致癌物。

4、长期摄入亚硝胺类化合物。

5、长期饮用污染严重的水。

影像学表现

CT或MRI

肝癌MRI或CT可表现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平扫检查时,癌灶多为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此典型改变可见于巨块型。结节型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结节信号影,直径小于3厘米,边界清楚。弥漫性肝癌少见,平扫难确诊。肝癌破裂大出血时,CT表现高密度影,T1WI可见肝内高信号影,常伴肝缘不规则,或包膜下显示积血,或见大量腹水,呈液性信号影改变。MRI或CT增强强化方式呈快进快退,即病灶有迅速强化又迅速消退的特点。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和 增 强 CT 都可以显示肿瘤内的血流灌注特征,揭示不同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由于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典型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快速增强,之后造影剂快速廓清,呈“快进快出”的表现。与动态增强 CT或MRI 表现相似。

不典型肝癌:

无论是CT或MRI,还是超声造影检查,由于肝癌不同的病理分化级别,可能存在一定影像学差异。

分化较好的肿瘤增强消退至低增强的时间更长,部分病灶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 

相反分化差的肿瘤主要是动脉血供占主要地位,所以动脉期高增强后很快消退至低增强。

病例一:超声揭示门脉栓塞,肝硬化,但是并没有提示肝内肿块的存在。而病例二,超声与CT诊断一致。因此,超声与CT或MRI检查有时候需要相互照应。

文献报道:要减少超声漏诊:

1、需要重视门静脉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或能否检测出血流信号,从而更好发现癌栓,借此减少肝内病灶的漏诊,病例一就是这种情况,多名医师会诊发现门静脉栓塞,基本锁定肝癌的超声检查。

2、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比较普及,CDFI能直观地显示肝癌内血流,有报 道,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3、无论典型还是非典型病例,一定紧密结合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查资料。注意随访。

同时建议超声与放射科定时进行病例汇报和交流,有利于医学影像学同质化诊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