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宗教源流史》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之四:影响与传播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1-23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之四:影响与传播

1、主要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被立为波斯国教。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5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史学家因其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2、帕西人

810世纪间,一部分坚持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不愿改信伊斯兰教而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一带。他们首先到了印度西部海岸古吉拉特,这里的印度土邦王贾迪拉纳,提出了两个接纳他们的条件:一是必须放弃波斯语;二是妇女必须穿印度纱丽。教徒答应了这两个要求,于是就在当地定居下来。他们被称为帕西人Parsi,或Parsee),这是波斯人的译音。

1640年,帕西人迁徙到了孟买。现在只有8万人,他们是印度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仍信琐罗亚斯德教,主要从事工商业,操古吉拉特语。印度历史上最早见到的帕西Parsi)一词,按《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其意为波斯人(Persians),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之后裔。

鸦片战争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广州经商。广州的长洲岛上有帕西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废失修,2002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完成修缮。在香港,部分帕西人以贩卖鸦片起家。原来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在铜锣湾以"白头教"之名建立一所神庙,此庙在20世纪90年代改建为善乐施大厦。香港比较著名的帕西人有香港大学创办人之一的么地、律敦治医院名字来源的律敦治、天星小轮前身九龙渡轮公司的创办人DorabujeeNaorojee Mithaiwala。香港的其它琐罗亚斯德教教徒,还包括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总商会的创办委员,不少琐罗亚斯德教徒也是联交琐上市公司董事。此外,香港旭和道和碧荔路也以琐罗亚斯德教徒而命名,香港现时亦有名为琐罗亚斯德教坟场的帕西人墓地。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下方,有一个白头坟场,也是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墓地。

3、来华传播

琐罗亚斯德教在萨珊王朝时盛行于中亚各地,8世纪中叶穆斯林统治波斯、占有中亚后,大批教徒向东迁徙。新罗僧人慧超适路过中亚,在《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大食国已东,并是胡国,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当时中国新疆的高昌、焉耆、康国、疏勒、于阗等地也流行该教。

在唐以前的中国的经典、史籍中,已可找到有关火祆教的记载。但一般认为,波斯于518年通北魏,与波斯邻近的滑国(今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南昆都斯城)于516年通梁,这两国皆信奉火祆教,因之火祆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当在516519年间。

火祆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时被称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到末唐初才称火祆,以此表示它是外国的天神。该教传入中国后曾受到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等统治阶级的支持。北魏的灵太后率领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因此,在京都(邺,今河北临漳县)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庙,一时蔚成风气。北周的皇帝也曾亲自拜胡天从事夷俗

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相继在鸿胪寺中设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东京有二所,西京有四所。在这些祠庙中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极一时之盛。另外,在丝绸之路上的碛西诸州也随地都有祆祠。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

萨宝府官分为萨宝(中国史籍也称萨甫)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由波斯人或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信徒担任。

唐时中国疆域辽阔,海外贸易发达,唐王朝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外国侨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波斯、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有着政治和商业上的目的。

会昌五年(845)武宗在禁传佛教和其他外来宗教的同时,火祆教也受到排斥,景教摩尼教和祆教的许多祠庙都被拆毁,僧侣被勒令还俗。但至大中847859)年间即弛禁。以后经五代、两宋犹有残存,民间仍有奉祀火神的习俗,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南宋以后,很少见诸中国典籍。以后,在中国内陆基本绝迹。

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

祆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情况不详。1978年在乌鲁木齐阿拉沟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高方座承兽铜盘。据考证,这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铜盘,与中亚发现的祆教祭祀圣火的。这表示祆教传入新疆当不晚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传入路线是由波斯经中亚进入新疆。由于祆教崇拜天、地、日、月、水、火、木、土,与新疆盛行的原始自然崇拜基本相同,因此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魏晋至唐宋时期(2201279),祆教在新疆各地迅速传播发展起来。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屡屡出现祆教徒特有的名字和有关祆教活动的记载。祆教在吐鲁番的迅速发展引起当地统治者的重视和警惕,为加强对祆教的管理和遏制祆教势力的发展,不仅设置了专门管理祆教的官职"萨簿",还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限制祆教的活动。

当祆教在中原地区不断遭受打击而日渐衰落之际,在新疆却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唐朝(618907哈密方志《沙州伊州地志》(残卷)记载,当时哈密有一座袄庙,该庙的教主翟磐陀曾入京朝见皇帝,并表演了神灵附体和利刃穿腹的幻术,被唐朝皇帝赐予"游击将军"称号。10世纪的阿拉伯旅行家米撒尔在拔希国(今新疆策勒县)也看到其国都拨希城内有火教徒。由于祆教没有取得官方宗教的地位,主要流行于农村,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互渗透、融合,最后演变为民间宗教的一部分,所以,从宋代(9601279)以后不再见于文献记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