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菟郡》小说

 箫十三郎 2021-01-23

《玄菟郡》小说,1-139章

《玄菟郡》小说,第140章,知行合一

141章,丸都王城

玄菟太学到昌黎和扶余时,率义王和扶余王亲自迎接,这高句丽仍是大魏藩国,高句丽王难道如此任性?

“我们来早了。”牛劲一句话,解释了为什么没人来迎接。

10只木筏,顺江而来,引起码头不少人注意。等到木筏离岸只有二三十米时,码头上已经出来一支数十人的队伍,为首居然是萧冲等人都认为的马群。马群在太学生出玄菟城里,还给虎组送过衣物和食物。

“有劳马群马大哥了!”牛劲朝岸上一拱手。“先生客气!诸位先生安好。”马群回礼。太学师生上岸,马群前面带路出了码头,路边早有近百匹战马等候。众人上马,绕过国内城的东门,来到丸都王城的南门之下。

国内城,在汉朝时,仅为一座土城。高句丽族崛起后,将其改造为一座石城,南北城墙近800米,东北城墙五六百米,规模达到郡城。后来,高句丽历代国王,又在国内城北面五里的高山之上,沿地势,修筑丸都王城。陡峭的岩壁,直接作为城墙,缺口处则用石条垒砌。王城周长14里,比昌黎城大了许多。

城有多大,野心就有多大。

高句丽在集安,一次布下两座大城,自然所图不小。大汉之时,国力强盛,高句丽王仍敢连续用兵,扩张疆土。高句丽的第六个国王太祖王高官,是位神奇人物,公元47年出生,公元165年去世,竟活了118岁,在王位93年。高官在位期间,从105年至146年,居然8次和大汉为敌,而且其中6次是主动进攻。

高句丽对于大汉,采取流氓战术 ,有便宜就占,打输了就降。东汉末年,想独立的公孙氏,别看和中原打仗不行,但对付高句丽还是十拿九稳,高句丽按照对大汉一样出牌,数次骚扰辽东郡,公孙氏出重手收拾高句丽,攻破国内城,将其打残,王族逃到丸都山上,才算保住命。等到237年,大魏出兵攻打公孙氏,高句丽自然出兵相助。不过,灭完公孙氏,高句丽没忍住,第二年就到辽东郡搞了一把抢劫。

对北、对南扩张,高句丽内部没有异议,唯独对西用兵,有不同声音,反对最强烈的,是沛者马得来。沛者,是高句丽的官名,相当于大魏九卿官职的侍中。

马得来是马群的大哥。牛劲原为高句丽的主簿一官,相当于大魏四征将军,同样反对对大魏用兵。马得来和牛劲的观点是,大汉和大魏,地广人稠,兵多将勇,和强国斗心眼,无异自找苦吃,无异火中取栗。

而坚决主张对向西扩张的,是高句丽三王爷高东川。他认为,北面扶余和南面三韩,都是山区,蛮夷之地,即使占领,也难有发展,如想成为大国、强国,必须向西,占领辽东郡、玄菟郡,乃至幽州。

现任高句丽王高无忧,持两端态度,如果三王爷能占得便宜,就支持三王爷,如果被大魏讨伐了,就派马得来去求和。不过,爱惹事的三王爷,高句丽王让住在国内城,而相对平和的马家和牛家,则让住在丸都王城。

近百骑兵,临近城门,让丸都城守军紧张了一把,等看清来人,才放下心来,让众人下马进城。进到城内,牛劲让太学师生停下来,派人到王宫通报:大魏玄菟太学已到。

没让太学师生等太久,两刻钟后,高句丽王就带着马得来等官吏出现了。高无忧,年过60,须发皆白,天刚入秋,却已身披狐裘。

“拜见吾王。”牛劲鞠躬施礼,因他已是太学先生,所以未施臣下的跪礼。

“牛将军牛先生免礼,诸位先生免礼。收到先生的信函,本以为玄菟太学还有七日才能到,天天派人在路上相迎,没想到一如牛先生用兵,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四国英才,均是本国贵客,能在我高句丽研学一年,让本王备感荣幸。太学府,早已修好。教学一事,本王不懂,想必牛先生和各位先生早有安排,你们自便就好。给先生和太学生,本王备了些薄礼,都是本国特产,野山参什么的。诸位先生和太学生,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和牛先生讲,也可向马大人说。本王和本国能做到的,一定做到,不能弱于率义王和扶余王。”

马得来上前,请太学师生随高句丽王回宫赴宴。高句丽建国200多年,虽比扶余晚了一些,但好在一姓执政长久,内部相对平稳,兵力和财力始终不弱。

仓促之间,高句丽王的晚宴仍是十分丰盛。各种食材,早已备好,招待20来人,对于一个王宫只是小事情。

吃到一小半,牛劲突然觉得有个人应该出现但没有出现,他悄悄问马得来:“马大人,三王爷怎么没来?即便是告诉的晚,他也应该到了。”

马得来叹了口气,说:“三王爷,又去做强盗了。他说,乘着大魏秋收,各城有粮,带着1万人马,到鸭绿江下游的安平城抢劫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